刘晓平,男,1971年9月生,现任苏州大学设计艺术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苏武进人,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武进区城镇发展规划专家顾问,江西省高安市城镇发展规划专家顾问,厦门立丹行机构规划战略专家顾问,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医疗建筑技术委员会委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刘晓平
- 外文名:Liu Xiaoping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
- 出生地:江苏武进
- 出生日期:1971年9月
- 职业:大学教授
- 毕业院校:厦门大学
人物经历
1993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建筑设计专业,获学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获博士学位。
1996.4-1997/.11,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建筑师。
1997.12-2002.4,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厦门分院,总建筑师助理。
2002.5-2003.4,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一所,主任建筑师助理。
2003.5-2008.6,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四所,副主任建筑师、策划创作部主任。
2008.6-2008.12,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四所,建筑室主任。
2008.12,调入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同时被聘为教授。
研究方向
⒈ 城镇规划与运营战略研究。
⒉ 环境建筑学与建筑创新。
⒊ 当代城市与建筑文化传播研究。
主要贡献
研究成果
独着《当代跨文化建筑传播现象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2月版)专着一部;在《建筑学报》、《建筑师》、《新建筑》等期刊上发表“适宜型可持续发展社区初探”、“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本体的设计”、“ 当代跨文化建筑传播研究的基础理论述略”、“大型医疗中心的设计前期研究与思考—无锡医疗中心设计实践与探索”、“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现象的再思考”等论文11篇;主持及参与项目15项。
课题
独着《建筑策划与设计新论》专着一部(辽宁科技出版社,2009年拟出);译着《本土与外来互动的建筑学》论着一部(辽宁科技出版社,2009年拟出)。
着作
· 《苏州工业园区深度解读》,苏州大学出版社,2012.4 (参编)
· 《跨文化语境中的建筑思维》,中国建工出版社,2011.5 (独着)
· 《理想城镇——苏南最新小城镇实践与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12(独着)
· 《建筑设计实践论——建筑设计实战策略与教程》,辽宁科技出版社,2011.12(独着)
· 《跨文化语境中的建筑思维》,中国建工出版社,2011.5 (独着)
· 《理想城镇——苏南最新小城镇实践与理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1.12(独着)
· 《建筑设计实践论——建筑设计实战策略与教程》,辽宁科技出版社,2011.12(独着)
论文
· 《On the ecological design strategies for the contemporary new urban development》,EI论文,2012年
· 《Perspective on th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urban space homogenization and identity cre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EI论文,2012年
· 《解析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趋同与特色塑造问题》, 《新建筑》,2012年12月
·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与农地的同时城市化》, 《城市问题》,2011年第5期
· 《山水教堂——常州市横山镇天主教堂新址方案创作札记》, 《建筑文化》,2011年第4期
· 《透视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的建筑实践》, 《华中建筑》,2011年第4期
· 《浅析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机制创新实践》, 《苏大学报》,2011年第4期
· 《形与意之间——旺山六境国际集合设计方案介绍》, 《中外建筑》,2011年第3期
· 《解读当代中国现象的误差》, 《中外建筑》,2011年第1期
· 《“地域认同和文化商品化”範式批评——当代中国建筑跨文化传播现象新视角之二》,《中外建筑》,09年第12期
· 《 “全球文化多元主义” 範式批评——当代中国建筑跨文化传播现象新视角》,《中外建筑》,09年第11期
· 《关于地域认同和文化商品化的理论範式》, 《中外建筑》,09年第10期
· 《跨文化传播範式解读与建构》, 《中外建筑》,09年第9期
· 《当代跨文化建筑传播的·础述略》,《新建筑》,09年2期
· 《适宜型可持续发展社区初探》, 《建筑学报》,2008年4期
· 《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现象的再思考》,《新建筑》,2006年第2期
· 《都市住区环境创新的人文策略》,《EBRA环境与行为学会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本体的设计》,《建筑师》,第111期 2005年
· 《异乡风景的建筑表达—罗店国际会议中心设计》, 《建筑学报》,2005第一期
· 《Perspective on the problem of the Chinese urban space homogenization and identity creation in the era of globalization》,EI论文,2012年
· 《解析全球化时代的城市趋同与特色塑造问题》, 《新建筑》,2012年12月
·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农民与农地的同时城市化》, 《城市问题》,2011年第5期
· 《山水教堂——常州市横山镇天主教堂新址方案创作札记》, 《建筑文化》,2011年第4期
· 《透视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的建筑实践》, 《华中建筑》,2011年第4期
· 《浅析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土地机制创新实践》, 《苏大学报》,2011年第4期
· 《形与意之间——旺山六境国际集合设计方案介绍》, 《中外建筑》,2011年第3期
· 《解读当代中国现象的误差》, 《中外建筑》,2011年第1期
· 《“地域认同和文化商品化”範式批评——当代中国建筑跨文化传播现象新视角之二》,《中外建筑》,09年第12期
· 《 “全球文化多元主义” 範式批评——当代中国建筑跨文化传播现象新视角》,《中外建筑》,09年第11期
· 《关于地域认同和文化商品化的理论範式》, 《中外建筑》,09年第10期
· 《跨文化传播範式解读与建构》, 《中外建筑》,09年第9期
· 《当代跨文化建筑传播的·础述略》,《新建筑》,09年2期
· 《适宜型可持续发展社区初探》, 《建筑学报》,2008年4期
· 《中国当代建筑展览现象的再思考》,《新建筑》,2006年第2期
· 《都市住区环境创新的人文策略》,《EBRA环境与行为学会第五次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2005年同济大学出版社
· 《从批判的地域主义到本体的设计》,《建筑师》,第111期 2005年
· 《异乡风景的建筑表达—罗店国际会议中心设计》, 《建筑学报》,2005第一期
获奖记录
2000年,厦门沙坡尾渔港社区改造方案获UIA“北京之路”建筑创作奖二等奖(全国奖)。
2003年,萧山博物馆现代建筑设计集团建筑原创比赛三等奖(省厅级奖)。
2003年,上海国际汽车城大厦方案第三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三等奖(省级以上奖)。
2004年,罗店新镇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获第四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二等奖(省级以上奖)。
2004年,上海市青年建筑师“新秀奖”提名(省级以上奖)。
2005年,罗店新镇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获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二等奖(省级以上奖)。
2006年,罗店新镇美兰湖国际会议中心获建设部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全国奖)。
2006年,卢湾区医保事务中心获第五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三等奖(省级以上奖)。
2006年,第六届中国建筑学会“青年建筑师奖”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提名。
2007年,芳茂村生态社区中心获第六届上海国际青年建筑师作品展二等奖 (省级以上奖)。
2007年,无锡医疗中心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现代杯”大奖 (省厅级奖)。
2007年,,无锡医疗中心获上海市建筑学会优秀创作奖 (省级奖)。
2007年,主创项目瑞金医院门急诊楼获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一等奖(省级奖)。
2007年,当代中国青年建筑师优秀作品大赛二等奖 (建设部主管,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出版) (全国奖)。
2007年,萧山博物馆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三等奖(省级奖)。
2007年,获上海市勘察设计协会“最具大师潜质的二十位青年建筑师“荣誉称号(省级以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