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2021-04-09 18:34:53 百科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仕途失意之时,寄情于佛理之中的平静喜愉之情。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 创作年代:唐代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作者:孟浩然

作品原文

云门寺西六七里闻符公兰若最幽与薛八同往
谓余独迷方②,逢子亦在野③。
结交指松柏,问法寻兰若④。
小溪劣容舟⑤,怪石屡惊马。
所居最幽绝,所住皆静者。
密筿夹路傍⑥,清泉流舍下。
上人亦何闻⑦,尘念俱已舍⑧。
四禅合真如⑨,一切是虚假。
愿承甘露润,喜得惠风洒⑩。
依止此山门⑪,谁能效丘也⑫。

注释译文

①云门寺:在今浙江绍兴市。兰若:梵文英译阿兰若或阿练若的略称,意为寺庙。
②迷方:迷失方向,隐喻诗人仕途不达。
③在野:不居官,与“在朝”相对应。
④问法:探究佛法。
⑤劣:仅。
⑥筿:同“小”、“筱”,小竹子。
⑦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⑧尘念:尘世俗念。
⑨四禅:指初禅、二禅、三禅、四禅,为佛家语。真如:佛法谓天地宇宙的真实本性,以别于常人眼中所见虚假不实的幻想。
⑩甘露:甘美雨露。惠风:和风。甘露惠风喻佛法滋润广被。
⑪山门:寺庙大门泛称。
⑫丘:即孔丘,孔子,儒家创始人。

作品鉴赏

永远存在,不生差异,透过虚假,归于寂灭,这四禅的真如境界,让人迷途知返,尘念顿消。仕途失意的孟浩然和松柏之交的友人薛八,前往云门寺附近的符公上人处寻究佛法,沿途泉竹优美,景色幽绝,真使人体味到禅寂真趣,让诗人沉醉,不在想去效孔丘了。
佛家有三个禅的境界:四禅定、四念处和五神通,达到这三个境界后,人就可以得到彻底的适意和解脱。在物慾横流的社会,烦恼许多,人在失意的情绪中,用四禅定来调整心态,达到安宁舒适,平静喜愉,也是一种大的智慧。

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本名不详,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虽才学出众,但一生没有做官。他的诗以五言居多,诗风清淡幽远,而且善于描写田园风光,反映隐逸生活的乐趣,现有《孟浩然集》传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