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鞍山灵山寺

2021-03-10 21:44:11 百科
鞍山灵山寺

鞍山灵山寺

鞍山灵山寺遗址位于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沙河镇羊草庄村,2009年7月被鞍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鞍山灵山寺
  • 位置: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
  • 建于:明朝后期
  • 修复:2010年5月27日

寺庙建设

2010年5月27日,灵山寺碑刻博物馆修复工程正式启动。
灵山寺碑刻博物馆效果图灵山寺碑刻博物馆效果图
灵山寺相传始建于明朝后期,为千山祖越寺下院,清代硬山式大殿。据《旧堡区志》记载:“灵山寺位于沙河乡羊草庄村南,沙河北岸1华里处。建筑宏大,占地面积约有1万平方米,有门殿、韦驮殿、观音殿、大雄宝殿、毗卢殿,总计5层大殿。另有钟楼及鼓楼各一座。寺东院为僧房,多达百余僧众。”《辽阳县誌》里也有关于灵山寺的记载,说是“最着名之古剎也”。

寺庙历史

相传,1666年(清康熙五年)道家弟子刘太琳到千山传道,借俗家师弟乌将军(乌库礼,也有称洪将军)之力,以灵山寺地界50亩良田置换千山祖越寺的罗汉洞附近山地,祖越寺便在这换来的土地上修建了祖越寺下院。
灵山寺遗址灵山寺遗址
1952年灵山寺被改建为鞍山市“第四中学”,内部布局被打乱。20世纪六七十年代,灵山寺的前三层殿被破坏,仅存一座分为5间的瓦房(即大雄宝殿)。2002年第四中学迁出。
2010年5月27日,灵山寺碑刻博物馆修复工程正式启动。灵山寺的修複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后的灵山寺碑刻博物馆总建筑面积约2521.8平方米,总占地面积约8500平方米。包括正殿、韦驮殿、观音殿、大雄宝殿等大殿,钟鼓楼各一座,在正殿的后面还有一座僧众塔园等共16处建筑。

立功德碑

灵山寺功德碑立碑于1875年(清光绪元年),于2010年10月12日出土。
七眼透龙碑七眼透龙碑
整块碑高1.82米、宽0.62米、厚0.24米、重约700公斤。碑冠上是两条四爪“蟠龙”以及祥云图案,中间刻着的“百世流芳”。碑身上的文字清晰完整,立碑时间为大清光绪元年,碑身详细记录了当年修建灵山寺时捐款人、本寺历代主持僧以及修建寺庙的石工人、木工人、泥工人、画工人等200余个人名。
除了功德碑外,一同出土的还有一块“七眼透龙碑”以及一些不完整的石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