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济南市中国小实施素质教育试行规定

2021-05-30 14:22:22 百科

济南市中国小实施素质教育试行规定

济南市中国小实施素质教育试行规定由济南市人民政府1997年11月18日发布施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济南市中国小实施素质教育试行规定
  • 发布单位:济南市人民政府
  • 发布文号:81505
  • 发布日期:1997-11-18

发布单位

济南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81505

发布日期

1997-11-18

生效日期

1997-11-18

所属类别

地方法规

档案来源

济南市中国小实施素质教育试行规定
(济南市人民政府1997年11月18日发布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进中国小实施素质教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中国小、特殊教育学校。
第三条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素质教育应当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
实施素质教育应当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和审美等基本素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第四条 实施素质教育由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市、县(市、区)、乡(镇)分级管理。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素质教育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中国小具体落实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任务。

第二章 教育教学

第五条 中国小必须按照国家教委制定的课程计画、教学大纲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
第六条 中国小使用的教材,须经国家或国家授权的省级教材审定部门审定。实验教材、乡土教材须经市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使用。
任何单位、学校和个人不得组织学生购买未经批准的教学用书、学习资料、各种学具等。严禁违反规定的各种複习资料进入学校。
第七条 中国小必须合理安排作息时间,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活动总量。学生每日在校用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时间按下列规定安排:
(一)国小五、六年级不超过6小时,其他年级应适当减少;
(二)国中一般不超过7小时;
中国小和教师不得占用课余时间、工休日和节假日给学生上课。
第八条 中国小应当改进和加强德育工作,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基本观点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团队精神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行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不规範为基础的养成教育以及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等。
第九条 中国小应当充分发挥各科教学的德育功能,突出思想品德课和政治课的主阵地地位,分层次、有计画地开展各种德育活动,拓宽德育工作途径,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十条 中国小应当重视班级和团队工作,实行班级团队干部轮换制。
第十一条 中国小应当注重课堂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巩固和完善社会实践基地,发挥社会教育场所和设施的育人的作用。
第十二条 各科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当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实验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十三条 各科教学应当落实教学常规,最佳化教学过程,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採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确保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要求。
第十四条 中国小应当重视活动课程,做到有师资、有设施、有内容、有考评,使学生充分发挥独立性和自主性,促进其个性和特长健康、活泼的发展。
中国小应当积极创造条件,普及计算机教育。
第十五条 中国小和教师必须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精选和布置作业,每日谭外作业总量按下列规定安排:
(一)国小一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
(二)国小二、三年级不超过30分钟;
(三)国小四年级不超过45分钟;
(四)国小五、六年级不超过1小时;
(五)国中各年级不超过1.5小时;
严禁以作业作为惩罚学生的手段。
第十六条 中国小应当不断改革考试方法,採取多种形式评测教学质量。国小毕业考试,市区由学校命题,农村在县(市)教育行政部门指导下由乡中心国小命题。
国小实行学业成绩等级制;中学进行学分制试验。
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各种形式的统考统练。
第十七条 中国小必须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定,通过体育课、广播体操、眼睛保健操及其他形式的体育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中国小应当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中国小应当建立卫生档案和学生健康卡片,定期组织学生体检,预防常见病、传染病;应当在学生中开展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
第十八条 中国小必须按规定开足、上好音乐课、美术课,开展文化、艺术、科技活动,发展学生的爱好和特长;应当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提出服饰、仪表、语言、行为等审美要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第十九条 中国小应当通过劳动课和劳动技术课,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的思想和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及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特殊教育学校应当重视残疾学生的劳动技能培养和缺陷补偿,使学生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第二十条 中国小应当针对学生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增强学生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和对心理压力的承受能力,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健康的个性和奋发的进取心。
第二十一条 中国小应当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
中国小组织学生参加文体活动、社会实践、郊游、劳动等必须採取妥善预防措施,保证学生安全。
第二十二条 中国小和教师应当对学生坚持正面教育,不準粗暴压服学生;不準侮辱学生人格;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第二十三条 中国小应当与学生家长和社区建立定期联繫和反馈制度,接受家庭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中国小应当建立毕业生追蹤调查制度,分析毕业生的发展情况以及对社会的贡献,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第三章 实施保障

第二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规划,合理设定中国小,保证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办好所有学校,努力为学生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从整体上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在市区义务教育阶段逐步推行学校或学区九年一贯制。
第二十五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保服务区域内适龄儿童全部入学和国小毕业生就近整体升入国中;严禁控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
第二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督导部门应当建立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机制,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制度,组织对下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中国小的督导和评估。
第二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小应当向社会宣传素质教育的思想,增强全社会的素质教育观念,协调社区教育委员会、关心下一代协会及社会各界,与学校密切合作,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环境。
第二十八条 国家机关、部队、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应当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帮助;社会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和社会教育场所应当为学生接受教育提供服务和方便。
第二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不得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以及考核干部和教师的唯一标準。
任何单位、中国小和教师不得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排列学校、教师、班级、学生的名次。
第三十条 未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準组织在校学生参加各种名目的竞赛活动;不準组织在校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各种社会活动。
第三十一条 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良好的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形成完整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应当制定“中国小素质教育评价方案”、“校长工作评价方案”、“教师素质和工作评价方案”。
第三十二条 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小应当制定并完善中小学生素质发展目标,使用“学生素质发展情况报告单”,从学生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
第三十三条 教学研究部门和教育科研部门应当注重素质教育基础理论的研究,指导中国小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探索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总结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
第三十四条 中国小不设重点校、重点班、快慢班。
公办中国小不準招收复读生;义务教育阶段严格控制择校生。
中小学生取消留级制度。
第三十五条 中国小校长、教师必须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具有良好的师德。
校长应当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管理水平,依法对学校实施管理。
教师应当忠诚教育事业,努力学习和钻研业务,立足本职岗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关心热爱学生,新生学生人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
第三十六条 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国小应当增强依法治教的意识,严格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各级人大的法律监督。

第四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做出显着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
(一)拒收服务区域内适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及不接收正常转学的;
(二)对义务教育阶段的流失学生不採取措施的;
(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
(四)随意停课,任意增减教学科目、时数的;
(五)用作业惩罚学生的;
(六)违反规定面向在校中小学生乱招生、乱办班的;
(七)发生重大责任伤亡事故的;
(八)其他妨碍素质教育实施的。
体罚学生造成严重后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複议条例》的规定,申请複议或者提起诉讼。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条 普通高中、师範学校及其他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四十一条 本规定套用中的具体问题,由济南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