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大新县2011—2015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2020-12-25 15:01:38 百科
大新县2011—2015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大新县2011—2015年学校布局调整规划

为最佳化我县学校布局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突出发展重点,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布局结构调整意见》等档案精神,结合我县当前教育发展和学校布局结构的客观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基本情况

全县有普通高中2所,职业技术学校1所,国中17所,国小145所(其中县直国小1所,县城国小4所,乡镇中心国小13所,村完全国小22所,非完全国小105所),教学点90个。在校高中生2768人,职校生1881人(成人在职1335人,全日制学生546人),国中生8340人,小学生20278人。
全县现有教职员工2987人,其中,公办教师2074人,聘用制教师805人,工人108人;有专任教师2721人,其中,职校专任教师51人,普通高中专任教师197,国中专任教师610人,国小专任教师1823人,幼稚园专任教师40人。
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外来人口大量向城镇集中,学龄人口也迅速增加,城区学校数量明显不足,而农村学校生源逐步减少,特别是国中学校难于产生规模效益,造成了城乡教育发展的严重失衡。突出的表现为:一是进城求学人员的大量涌入和城区常住人口的快速增长,县城学校人满为患,班额严重超标。实验中学平均每班61人,超标22%;桃城一中平均每班60.8人,超标21.6%;桃城一小平均每班56.4人,超标25.3%;桃城二小平均每班57.8人,超标28.4%;桃城三小平均每班55.8人,超标24%;桃城四小平均每班58.2人,超标30.4%。二是农村中国小校数量多,规模小,布点分散,办学效益低下。乡镇国中在校学生不足250人的有8所(土湖中学113人,硕龙中学168人,振兴中学174人,恩城中学180人,龙门中学203人,堪圩中学221人,福隆中学229人,那岭中学236人),占全县国中学校总数的47%;村完小在校生不足50人的有68所,教学点在校生10人以下的有50个。2009年国中毕业升学考试综合评估在300分以下的有9所,占全县国中学校总数的53%,教育质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择校现象较为突出。三是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县城中国小校舍面积增长远远跟不上学生数量增长速度;学校的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室被挤占用于教室来缓解学生就读压力。农村中国小校的办学设施落后、设备缺乏,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四是师资队伍失衡,学科配备不合理。因农村学校规模小,班额小和课程开设科目多等原因,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虽总数超编,但在职教师还不能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生物、地理、体育、美术、音乐、英语、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短缺;村国小教师年龄老化、素质编低、结构不合理,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对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造成严重影响。为彻底改变全县中国小校点分散、办学规模小,基础设施薄弱、专业教师短缺、办学效益低的局面,我县调整学校布局势在必行。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建标準化、规範化学校为目标,科学规划全县学校布局,最佳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健康、可持续发展。

工作原则

(一)统筹规划原则。学校布局调整要根据全县人口变化情况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县一盘棋长远地规划,要同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全县城乡总体发展规划,以避免重複建设和投资浪费。
(二)整合资源原则。学校布局调整要有效整合教育资源,坚持“四个集中”原则,即:高中向县城集中,国中向城镇集中,国小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
(三)循序渐进原则。先建后并,先急后缓,先易后难,量力而行,逐年推进。当前要优先考虑县城中国小校新建和扩建的规划和建设。
(四)资源节约原则。学校布局调整要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避免大拆大建,儘可能在现有学校基础上扩建、改建,以节约教育资源。
(五)标準化建设原则。无论是新建还是改扩建的学校,均按照自治区标準化学校(高中为示範性学校)的标準一次性规划到位,分步实施。
(六)均衡发展原则。加强薄弱学校改造,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高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工作目标

(一)到2015年,基本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城镇国小、乡镇中心国小班额不超过45人,国中不超过50人,高中不超过50人;村国小班额不少于20人,班额少于15人的举办複式教学班。
(二)到2015年,乡镇中心国小以上学校全部实现办学条件标準化。新建学校严格按照自治区《农村普通中国小办学标準》进行建设,逐年对不符合条件的学校按标準进行改建。
(三)学校布局合理。走高中向县城集中,国中向城镇集中,国小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行政村集中的规模办学路子,实现教育资源最佳化配置,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满足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
(四)教师队伍精良。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教研能力,最佳化教师专业结构,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和教师管理制度,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够用、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师德高尚的专任教师队伍。
(五)教育质量提升。全县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逐年提高,人民民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过努力,使城区学校的示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调整方案

(一)普通高中。预计2015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生为5300—6000人。
1.大新县大新中学
原址扩建,规模60班,容纳学生3000人。
2.大新县民族高中。征地23亩,原址扩建,规模48班,容纳学生2400人。
(二)国中、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0年全县国中在校生8794人,预计到2015年全县国中在校生为10000—11000人,在城区设定3所国中,在雷平镇、全茗镇、榄圩乡各设1所国中,在下雷镇、硕龙镇各设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即可满足全县需要。
1.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在华侨经济管理区内新建。规模54班,容纳学生2700人。
2.大新县实验中学。征地30亩,原址扩建,规模48班,容纳学生2400人。
3.大新县桃城一中。原址改建,规模36班,容纳学生1800人。
4.大新县雷平中学。原址扩建,规模30班,容纳学生1500人。
5.大新县全茗中学。原址改建,规模12班,容纳学生600人。
6.大新县榄圩中学。原址改建,规模15班,容纳学生650人。
7.大新县下雷九年一贯制学校。下雷中学和下雷镇中心国小合併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下雷中学原址改建,规模27班(国小15班,国中12班),容纳学生1400人。
8.大新县硕龙九年一贯制学校。硕龙镇中学和硕龙镇中心国小合併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硕龙镇中学原址改建,规模20班(国小14班,国中6班),容纳学生900人。
(三)城区国小。
1.大新县桃城第一国小,原址改建。规模46班,容纳学生2070人。
2.大新县桃城第二国小,原址改建。规模48班,容纳学生2160人。
3.大新县桃城镇第四国小,在职工宿舍楼后面扩建,由县政府协调残联置换用地,无偿划拨。规模42班,容纳学生1890人。
4.大新县桃城镇北三国小,征地20亩,原址扩建。规模42班,容纳学生1890人。
5.大新县华侨农场国小併入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保留1至3年后逐渐併入桃城第一、第二国小。规模6个班,每个年级1个班。
6.大新县桃城镇第三国小,原址改建。规模12班,容纳学生540人。
(四)乡镇国小。
各乡镇国小三至六年级学生原则上全部集中到乡镇中心国小(九年一贯制学校)上学,除雷平镇车站国小、振兴国小、下雷镇土湖国小保留一至六年级外,全县其余的村国小仅保留低年级教学班,学生数不足15人的教学点一律撤併。在乡镇中心国小(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小学生占小学生总数的80%以上。
(五)特殊教育学校。
新建,由县政府无偿划拨建设用地12亩,建设特殊教育学校,规模10个班,在校生100人,即可满足全县特殊人群教育需要。

调整资源使用

(一)学校校产的使用。
为确保学校调整后,校产不浪费不流失,并能充分发挥套用的效益,撤併后的学校校产使用作如下调整:
1.雷平镇振兴中学撤併后,将学校改建为雷平镇振兴国小。原振兴完小校址改建为行政村公办独立幼稚园。
2.下雷镇土湖中学撤併后,将学校改建为下雷镇土湖国小。原土湖完小校址改建为行政村公办独立幼稚园。
3.下雷镇中学改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原下雷镇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下雷镇中心幼稚园。
4.硕龙镇中学改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后,原硕龙镇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硕龙镇中心幼稚园。
5.恩城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恩城乡中心国小使用。原恩城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恩城乡中心幼稚园。
6.龙门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龙门乡中心国小使用。原龙门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龙门乡中心幼稚园。
7.昌明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昌明乡中心国小使用。原昌明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昌明乡中心幼稚园。
8.福隆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福隆乡中心国小使用。原福隆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福隆乡中心幼稚园。
9.五山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五山乡中心国小使用。原五山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五山乡中心幼稚园。
10.那岭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那岭乡中心国小使用。原那岭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那岭乡中心幼稚园。
11.宝圩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宝圩乡中心国小使用。原宝圩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宝圩乡中心幼稚园。
12.堪圩乡中学撤併后,校产移交给堪圩乡中心国小使用。原堪圩乡中心国小校址改建为堪圩乡中心幼稚园。
(二)教师资源的使用。
学校布局调整后,教师资源作如下使用:国中教师通过竞聘选调,择优安排到併入学校任教;部分教师安排到国小任教,由所在乡镇中心国小统筹安排,通过学习培训后安排到乡镇中心幼稚园任教,充实国小和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实施步骤

(一)2011年秋季学期,将雷平镇振兴中学撤併入雷平中学,下雷镇土湖中学撤併入下雷中学,龙门乡中学二、三年级撤併入桃城一中、恩城乡中学二、三年级撤併入大新县实验中学。
(二)2011年秋季学期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开始招收五山乡、那岭乡、龙门乡、昌明乡、福隆乡、恩城乡、农场国小、桃城镇北三、黎明、松洞、社隆等村国小的毕业生。五山乡中学、那岭乡中学、昌明乡中学、福隆乡中学停止招收新生。
(三)2011年秋季学期,宝圩乡中学、堪圩乡中学停止招收新生;宝圩乡、堪圩乡的国小毕业生安排到大新县雷平中学就读。
(四)2011年秋季学期,振兴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寄宿制国小,校名为雷平镇振兴国小,将振兴、共和、钦联、新贵、咘龙、怀义、怀礼、怀仁、怀阳等行政村国小的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到振兴国小寄读。土湖中学撤併后,原址归土湖国小,将土湖、志刚、三湖、新湖、新育、信孚等行政村国小的三年级以上学生集中到土湖国小寄读。
(五)2011年秋季学期,恩城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恩城乡中心国小。龙门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龙门乡中心国小。
(六)完善城区国小和国中学校的管理体系。2011年秋季学期,将桃城镇第一国小更名为桃城第一国小,桃城镇第二国小更名为桃城第二国小。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大新县实验中学、桃城第一中学、大新县桃城第一国小、大新县桃城第二国小为县直学校,归县教育局直接管理。
(七)2011年秋季学期,除仍保留一至六年级的三所村完小外,全县其余的村完小全部改制为村国小。村国小不设法人代表。
(八)2013年秋季学期,将五山乡中学、那岭乡中学、昌明乡中学、福隆乡中学撤併入大新县民族希望中学;将宝圩乡中学、堪圩乡中学撤併入大新县雷平中学。
(九)2013年秋季学期,五山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五山乡中心国小;那岭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那岭乡中心国小;福隆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福隆乡中心国小;昌明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昌明乡中心国小;宝圩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为宝圩乡中心国小;堪圩乡中学撤併后,原址改建成堪圩乡中心国小。

项目建设投资

在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内,我县需要新建国中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扩(改)建高中2所,国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完全国小16所。分五年实施,概算投入资金21664.8万元,建设校舍总面积172510万平方米。各年度项目建设计画见附表。

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机构。为统筹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强有力推进调整规划的落实,成立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县四家班子分管教育工作领导为副组长,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县人社局、县编委办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教育局),由教育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从县教育局、县发改局、县住建局、县国土资源局抽调人员组建专门工作班子,县财政每年安排适量工作经费。
2.明确职责。县教育局主要负责布局调整工作的实施、督导、评估、协调工作;县发改局负责布局调整巨观监控及项目审核工作;县财政局负责布局调整建设所需经费的预算、筹措及项目经费的落实工作;县住建局负责布局调整的校舍规划及项目质量监督监理工作;县国土资源局负责布局调整过程中学校所需用地指标的安排;县编委办和人社局负责新建、扩建学校及撤併学校人事和编制工作;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把布局调整纳入村镇建设规划,统筹解决征地、供地问题,切实做好撤併学校所在行政村民众的思想工作;各学校加强管理,协助做好校园规划和校园功能区划分及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县政府各相关单位,应各司其职,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确保布局调整工作顺利实施。
3.做好宣传。学校布局调整涉及千家万户,为使该项工作顺利进行,需要各有关部门和人民民众的理解和支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必须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工作,充分运用各种现代传媒,大力宣传布局调整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做好乾部、民众、教师、家长、学生的思想工作,把意义讲清,把政策讲透,把帐算明,对最佳化整合教育资源形成共识,为布局调整工作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得到学生、家长、社会普遍认同。
(二)资金保障
1.资金筹措。全县中国小校布局调整规划建设项目总投入资金21664.8万元。主要通过以下渠道筹集:一是用好中央、自治区安排的各种专项资金;二是争取国家、自治区、崇左市的项目建设专项资金;三是农村税费改革专项转移支付按规定比例足额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四是足额徵收城镇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五是争取社会捐赠捐助。
2.资金管理。设立学校布局调整项目专户,归集上级补助资金、社会捐助资金、预算安排资金等全部建设资金,实行专户管理,由学校布局调整领导小组统筹使用,并按有关资金管理办法执行。
(三)政策保障
1.凡属规划内的学校,一律由政府提供划拨用地。凡学校建设项目,均享受自治区、崇左市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和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的优惠政策。
2.布局调整后闲置的财产归教育部门所有,优先用于学前教育或成人教育。课桌椅、床架、图书、仪器设备等可移动资产由教育局调配,村国小或教学点的房屋(土地)等不动资产处置方案由乡(镇)人民政府提出处理意见报县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凡属学校财产,处置后的收益,全额上交财政,并全部用于学校建设。
3.凡制定城区建设发展规划,要优先配套,预留教育发展用地,并事先徵求教育部门意见。
附属档案:1.2011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2.2012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3.2013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4.2014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5.2015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总体规划

2011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序号
学校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万元)
面积小计(平方米)
各校金额小计(万元)
备注
合计
23270
2956
23270
2956
1
大新县
民族希望中学
学生宿舍楼
3300
396
5850
702
2
教学楼
2550
306
3
大新县实验中学
教学楼
2500
300
2500
300
4
大新县
桃城第一中学
教学楼
3800
494
3800
494
5
大新县
硕龙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学楼
1500
210
1500
210
6
大新县
桃城第一国小
教学楼
2500
300
2500
300
7
大新县
桃城第二国小
教学楼
2500
300
2500
300
8
大新县
桃城镇北三国小
教学楼
1620
210
1620
210
9
大新县
特殊教育学校
教学楼
1000
120
3000
440
10
综合楼
1000
120
11
学生宿舍楼
700
84
12
学生食堂
250
30
13
厕所
50
6
14
康复训练设备
80
2012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序号
学校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万元)
面积小计(平方米)
各校金额 小计(万元)
备注
合计
56130
6735.6
56130
6735.6
1
大新中学
教学楼
2500
300
5100
612
2
实验楼
2000
240
3
学生生活服务楼
600
72
4
大新民族高中
教学楼
5280
633.6
10230
1227.6
5
学生公寓楼
4950
594
6
大新县 民族希望中学
学生宿舍楼2、3幢
6600
792
19000
2280
7
教学楼(2)
2550
306
8
实验综合楼
5250
630
9
教工住宅楼(1)
4600
552
10
大新县实验中学
教学楼(2)
2500
300
2500
300
11
大新县全茗中学
教学楼
2500
300
2500
300
12
大新县榄圩中学
教学楼
2500
300
2500
300
13
大新县雷平中学
教学楼 (拆除重建)
2000
240
4000
480
14
办公综合楼(拆除重建)
2000
240
15
大新县
下雷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学楼 (拆除重建)
2500
300
4000
480
16
学生宿舍楼
1500
180
17
大新县
全茗镇中心国小
教学楼
1500
180
1500
180
18
大新县
榄圩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1500
180
1500
180
19
大新县
雷平镇中心国小
综合楼
1500
180
1500
180
20
大新县
桃城第一国小
教学楼(2)
1800
216
1800
216
2013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序号
学校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万元)
面积小计(平方米)
各校金额 小计(万元)
备注
合计
62610
7513.2
62610
7513.2
1
大新中学
学生食堂
4500
540
6900
828
2
学生公寓楼
2400
288
3
大新民族高中
学生食堂
4150
498
9100
1092
4
学生公寓楼
4950
594
5
大新县 民族希望中学
学生宿舍楼4、5幢
6600
792
25050
3006
6
教学楼(3)
2550
306
7
办公综合楼
2700
324
8
教工住宅楼(2)
4600
552
9
合班教室
500
60
10
学生食堂
6750
810
11
连廊
1350
162
12
大新县 实验中学
办公综合楼
1800
216
3000
360
13
学生食堂
1200
144
14
大新县 雷平中学
学生宿舍楼
1500
180
2000
240
15
学生食堂
500
60
16
大新县 下雷九年一贯制学校
教学楼
2500
300
2500
300
17
大新县 五山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1080
129.6
1080
129.6
18
大新县 福隆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2160
259.2
2160
259.2
19
大新县 昌明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2160
259.2
2160
259.2
20
大新县 龙门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2160
259.2
2160
259.2
21
大新县 桃城镇第四国小
教学楼
2500
300
2500
300
22
大新县 桃城镇北三国小
教学楼(2)
2500
300
4000
480
23
宿舍缕
1500
180
2014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序号
学校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万元)
面积小计(平方米)
各校金额 小计(万元)
备注
合计
26700
3204
26700
3204
1
大新中学
风雨球馆
2000
240
3500
420
2
教师公寓楼
1500
180
3
大新民族高中
图书楼
1800
216
2760
331.2
4
行政办公楼
960
115.2
5
大新县 民族希望中学
学生宿舍楼
3300
396
11350
1362
6
图书综合信息楼
6050
726
7
风雨操场
2000
240
8
大新县 下雷九年一贯制学校
学生食堂
500
60
500
60
9
大新县 那岭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2160
259.2
2160
259.2
10
大新县 恩城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1080
129.6
2580
309.6
11
学生宿舍楼
1500
180
12
大新县 宝圩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1080
129.6
1080
129.6
13
大新县 堪圩乡中心国小
教学楼
1270
152.4
1270
152.4
14
大新县
桃城镇第三国小
教学楼
1500
180
1500
180
2015年度学校布局调整项目建设投资计画
序号
学校名称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平方米)
估算总投资(万元)
面积小计(平方米)
各校金额 小计(万元)
备注
合计
3800
1256
3800
1256
1
大新中学
图书楼
1800
216
1800
216
2
大新民族高中
田径运动场
铺设塑胶跑道4×400m
800
1040
3
风雨球馆
2000
240
2000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