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报恩寺(安徽省巢湖市报恩寺)

2021-02-23 08:05:40 百科
报恩寺(安徽省巢湖市报恩寺)

报恩寺(安徽省巢湖市报恩寺)

报恩寺原名海会寺,始建于590年的隋文帝年间。海会寺祖师在周灵王太子晋曾经炼丹成仙的王乔洞内开始凿像建寺,供人礼拜、修行。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报恩寺
  • 外文名:Baoen Temple
  • 原名:海会寺
  • 始建时间:590年
  • 相关人物:周灵王太子晋

景观特色

其洞内凿刻佛、菩萨像两组。前洞口为一组:中央崖壁上刻有韦驼菩萨、迦蓝菩萨;中间两侧刻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上方刻有佛祖释迦牟尼,两旁的是迦叶尊者、阿难尊者,并立两侧的是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后洞口为一组:右上方凿刻释迦牟尼佛、药师琉离光佛、阿弥陀佛三世佛,此组彩绘至今尚存。此外,洞内上下刻有500余尊罗汉像;在佛周围还刻有虎、马、麒麟、狗等动物造像,场面宏伟,佛教称之谓“海会”,即众生闻法(众生聆听佛祖讲经说法),海会寺也因此而得名。
巢湖报恩寺巢湖报恩寺
虽然此窟比不上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冈石窟、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的雄浑壮观,但王乔洞石窟以以小见大着称,既是宇宙众生的揽括,也是集寺院殿堂为一体的浓缩,如此绝妙的构思,在中国佛教史上的石窟艺术中也仅此一处绝版。
前洞的圆型中央为大雄宝殿区,是礼佛的重要区域。佛、菩萨的周围刻有云气升腾,众生虔诚恭敬的神态,晨钟暮鼓,佛乐梵音,加之洞中雾气飘渺,钟乳石的叮咚滴水声,洞内共鸣似千僧万侣,一片朗朗梵呗振人心宇,如入仙境。相传唐代佛乐高僧道照,来此洞云游,誉此洞为“声韵锤铃”。

节日

每逢春夏交替季节,正值佛祖圣诞的四月初八和药王菩萨圣诞的四月二十八,十里山道,十里飘香,顺山势而观,那蔓延的紫藤横看似城墙,侧视如蛟龙,壮观中见俊秀,宛延中呈大气,一派紫气升腾。
842年唐武宗即位后,当时道教杰出人物赵归真极力讨好武宗,策划废佛。会昌五年(845)春下达废佛诏敕,结果使得全国境内近4700座寺院、4万多兰若(修行场所)废毁,27万多僧尼还俗故里。这一事件被称为“三武一宗”中灾祸最严重的第三难,即唐武会昌法难。在此期间,海会寺法难当头,被当地道教徒以朝廷诏敕为由,将海会寺的佛像、菩萨像、罗汉像的头部全部凿掉,并赶走僧人,后改为道教的紫微观。
王乔洞的神秘为历代乐者、诗人、画家、佛、道教徒推崇,诗词歌赋甚多,仅选摘三首以描述王乔洞石窟的仙境风遗。
其一,《王子乔》(唐宋之间):
王子乔爱神仙,七月七日上寅天。
白虎摇瑟凤吹笙,乘骑云气吸日精。
吸日精长不归,遗洞今在而人非。
空望山头草,草露湿人衣。
其二,《王乔洞》(明·许国泰):
洞口碧桃花,春风升满树。
不见王子乔,空踏烟霞路。
其三,《王乔仙洞》(清·知县林宗哲):
叶悬丹成骨已仙,飞鸟过此是何年。
千寻紫气寒生地,半点灵光夜烛天。
白鹤几回窥鼎汞,红尘一任变桑田。
人间此是瀛洲景,秘诀何需问稚川。
1996年12月,在王乔洞原海会寺旁购山地30亩,开山重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