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辛、甘,性温。
归经
归胃经。
功效
温中,和胃。
主治
用于胃脘寒痛,哕逆。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
採集加工
7-9月果熟期採集,晒乾。
形态特徵
常绿乔木,高达15米。树皮灰褐色,平滑。枝条无毛。叶近对生,在枝条上部者互生;叶柄长6-11毫米,无毛;叶片卵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7-10厘米,宽3-3.5厘米,先端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全缘,上面绿色,光亮,下面灰绿色,两面无毛,离基三出脉,中脉和侧脉在叶两面凸起;革质。圆锥花序腋生,长3-10厘米,无毛;总花梗末端有3-5朵花,呈聚伞状排列;两性花,长约4.5厘米,花梗长5-7毫米,无毛;花被筒倒锥形,长1.5毫米,花被裂片6,卵圆形,长约3毫米,先端锐尖,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能育雄蕊9,内藏,花丝被柔毛,第1、2轮雄蕊花葯卵圆状椭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钝,4室,内向瓣裂,花丝无腺体;第三轮雄蕊花葯卵状椭圆形,长约1毫米,先端钝,4室,外向瓣裂,药丝近中部有一对腺体;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一轮。子房卵球形,长约1毫米,略被微柔毛,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盘状。果实长圆形,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无毛;果托浅杯状,顶部张开,直径约5毫米,全缘或具浅圆齿。花期4-5月,果期7-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常绿阔叶林中。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