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篮球队

2019-06-30 10:05:54 百科
北京篮球队

北京篮球队

北京的篮球教练们树立了北京风格,北京男女篮在五六十年代所以能拿19个全国冠军、13个全国亚军,就是学习别人的优点又不盲目生搬硬套别人的打法。这个团队能根据球员的自身特点制订树立适合自己的独特技战术打法与风格。

老北京男女篮经过科学系统和严格的训练,队员们都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各种攻防个人技术讲究规範。在比赛指导思想上明确“有什幺兵打什幺仗”的原则,建立了快速灵活、多点策应、多点进攻、多点开花、防守多变善变的特点。他们绝不用搜罗一批大个子站着打的方式,而是强调“大个子要当小个子练,小个子要更快更灵”,大个子一定要掌握小个子的灵活技术,碰见对方高个子队员,我就用灵活性打你;如果对方身高不如我,我就用身高和灵活的技术“欺负”你,绝不能把高个子练成只会在篮下死抗硬顶技术单调的那种类型的运动员。北京男女篮队员都掌握了娴熟的个人技术和脚步动作,形成了行进间的快速技术和摆脱假动作,“手不黏球、马不停蹄”,在频繁的穿插跑动和不停的传球中创造进攻机会,所以老北京男女篮不怕对方打全场紧逼,对方越打紧逼就越来劲,创造了破紧逼的“一条龙”战术。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北京篮球队
  • 创办地点:北京

球队历史

成立

1956年7月10日,首钢男篮的前身--北京男子篮球队成立了,这是北京建队最早的运动队之一。四十多年来,从最初的四名队员到如今拥有大批球迷支持的甲级劲旅首钢男篮,北京篮球走过了一条曲折而又光辉的道路,一直以来,他们以技术全面、防守出色、进攻速度快、投篮命中率高、打法灵活的技术特点和勇敢顽强的作风着称篮坛,并多次在全国重大比赛中夺魁,为首都争得了荣誉。
四十多年来,北京篮球队先后培养了王忆诚、李东兴、刘建立、闵鹿蕾、巴特尔、焦健等篮坛名将。由于大家的辛勤工作和共同努力,北京男篮屡创佳绩,培养出大批国手,为中国篮球事业的兴盛做出了贡献。

前期

1956年以前,北京没有一支自己的优秀运动队。在贺老总和国家体委的关怀下,国家体委把男篮部分队员和女篮全体队员下放给北京市。第一批到北京报到的男篮四人是张光烈、王忆诚、何诗荪、周明镐,他们报到的时间是1956年7月10日。他们的到来之日,也就是北京篮球队成立之时。
当时,北京篮球队的驻地在茅屋胡同,那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五、六个人住一间小屋子,一人一把小椅子,一张小方桌。有时训练要坐卡车到北京体育馆,多数时间是在露天篮球场练习,但大家的情绪都十分高涨,没人讲条件,没人叫苦。
1956年10月,全国甲级篮球联赛在重庆举行,共有12个队参加,北京队也报了名。但当时北京男篮只有四个人:张光烈、王忆诚、何诗荪、周明镐。在市体委的支持下,临出发前又找了张福奎、贾钡升两人,再加上教练程世春,一行七人便踏上了征途。在参赛的12个队中,由于北京队的集训时间短人员不整齐,以至被其他队所轻视。但北京队的七名同志一到住地就刻苦训练,认真对待每场比赛,最后终于荣获第一届全国甲级篮球队联赛冠军。
1957年初,北京男女篮球队的队员都已经到齐,陈文忠担任领队,女篮教练是杨福鹿,队长是周懿娴,队员有杨洁、付连贞、马敬霞、郑于莲、王霞飞、黄贞、李绍芬、徐为丽、马申妹、胡英信、万爱仙、庞惠林。男篮教练是陈文彬,队员有张光烈、王忆诚、何诗荪、鞠汾庚、张福奎、刘二拄、庞世侯、杨伯镛、钱澄海、王利发、张锡山、白金申、鞠汾康。
1957年,北京篮球队全部搬到先农坛训练和住宿。5月便代表国家队到莫斯科参加国际青年联欢节,领队是马健行。回国后便参加了在广州举行的全国甲级联赛,女队获得冠军,男队获得亚军。
1958年,在上海举行第三届全国篮球甲级联赛,女篮获得冠军。男篮在第一阶段比赛中名列前茅,没有参加第二阶段的比赛就同女篮一起出访法国,在法国的表演赛中,女队获全胜,男队只输一场。然后到瑞士访问,男、女队均全胜而归。这次出访的领队是张青季。
1959年,在第一届全运会上北京女篮获得冠军,男队获亚军。1960年在瀋阳的全国甲级联赛上,女篮又一次登上冠军宝座,男篮苦战负于"八一"仍获亚军。赛后,北京男篮到阿富汗访问。
1958年底,国家篮球队重新成立时,从北京调走了大批人马。1960年甲级联赛后,北京男篮自力更生重新起家,张光烈出任男篮教练,并补充了大批年轻队员,经过冬训、春训后,1961年以年轻队员为主的北京男篮参加了在杭州举行的全国甲级联赛预赛,获得第一,但决赛时由于经验不足,只获得第三名。这时,女篮由白金申任主教练,在年轻队员占多数的情况下,经过顽强拼搏,获得全国甲级联赛第四名。
1962年是北京男女篮球队的低潮期,由于老队员离队的离队,调走的调走,大批年轻队员经验不足,显得青黄不接。在全国甲级联赛中,男篮在张光烈教练的率领下获得第五名,女队在白金申教练的率领下,获得第十二名。
1963年,北京男女篮都度过了低潮期,在全国甲级联赛中打出了好名次,男篮仍是张光烈任主教练,取得第二名,女篮由高鄂、鞠汾康出任教练,取得第六名。
1964年,经上级批准,正式命名了北京男女篮球队。接着,北京男篮出访印尼、高棉,没有参加国内的甲级联赛。在出访印尼、高棉的比赛中,北京男篮大获全胜,并受到当地华侨的热烈欢迎。女篮没有出访任务,参加全国甲级联赛获第八名。同年,国家队调走了男队的马家驿、姜忠俭和女队的魏文珊、任焕珍。
1965年,第二届全运会在北京举行,此时的北京男篮已经走向成熟,在教练张光烈的指挥下,全队敢打敢拼,扬长避短,很好地发挥了水平,从而登上了全运会冠军的宝座。女篮在高鄂、鞠汾康教练的带领下,克服大换血带来的困难,也取得第五名。
1966年,北京女篮出访高棉,教练是吕长新。北京男篮教练换人,由陈文彬出任教练,张锡山、王忆诚为教练兼队员。
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冲击了全国各个行业,体育也不例外。1966年起全国的体育比赛取消,北京的男女篮球队也被迫停滞下来,许多教练和队员被迫改行,有的教练被挂牌子游街。这种情况到1970年才有所缓解。

走向成熟

自1970年起全国性体育比赛陆续恢复。北京篮球队才得以重新组建,共建四个队:北京男篮、北京女篮、北京青年男篮、北京青年女篮。女篮由白金申、付连贞、郑于莲任教;青年女篮由鞠汾康、胡英信、刘绍兰任教;男篮由何诗荪、陈文彬任教;青年男篮由王忆诚任教。刚刚恢复的北京篮球队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便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包括国家队在内的全国十二单位调赛,男篮取得第二名,女篮取得第二名。北京篮球队刚刚重组,就显示了它甲级劲旅的实力。
1970年北京男篮到南方冬训。1971年5月,男篮在全国甲级联赛分区赛银川赛区获第一名,然后在全国前十名队比赛中,又一次荣登冠军宝座,女篮也在分区赛银川赛区的比赛中取得第一名。为了培养后备力量,1971年底由张光烈主持,从中学生中挑选篮球运动苗子。应招的300多人,被选上的有四五十人,这些人中的许多人如宋小波、刘建设等以后成为了北京队和国家队的主力。
1972年,五项球类运动会在北京举行,北京男女篮球队双双获得第二名。
1973年,全国篮球甲级联赛在杭州举行,北京男篮取得第二名,女篮取得第三名。这时男篮教练是张锡山、鞠汾庚,女篮教练是白金申、付连贞、郑于莲。
1973年甲级联赛后,北京篮球队为解决队伍老化问题,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因此,1974年在石家庄举行的全国甲级联赛成绩不佳,男篮为第九名,女篮为第四名。这时女篮教练员也做了调整,由白金申、何诗荪、姜忠俭执掌教鞭。
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举行,这时的北京队经过调整已经走向成熟,冯维、刘建立、宋晓波等一批队员逐渐脱颖而出。男篮在张锡山、马家驿、鞠汾康的领导下,奋力拚搏,夺得亚军,女篮在白金申、姜忠俭的带领下打了一个翻身仗,又一次摘取了全运会的桂冠。
1976年,女篮参加了全国甲级联赛西安赛区的比赛,取得第一名,之后,教练白金申调国家队任教,姜忠俭带北京女篮出访南斯拉夫。男篮参加全国甲级联赛贵州赛区的比赛取得第一名。
1977年,全国甲级联赛在瀋阳举行,这时的北京队差不多都是新队员了,由于缺乏经验,队员之间配合欠默契,成绩不理想,男篮取得了第十名,女篮取得第五名。
1978年全国甲级联赛在广州举行,这是北京男篮教练易人,由陈文彬、华狄平、马家驿执教,取得第四名。女篮经过顽强拼搏由上届的第五名上升到第二名。
1979年,北京队面临两场全国性的重大比赛,第四届全运会和全国甲级联赛。由于北京篮球队準备充分,1979年打了翻身仗,男篮在华狄平、马家驿教练的指导下,获全运会第四名和全国甲级联赛第一名;女篮则夺得全运会、全国甲级联赛双料冠军,这时女篮教练是白金申、姜忠俭、耿菊生。
1980年,国家体委决定男子篮球的全国性比赛增加一项锦标赛,这样,每年的全国性男篮比赛就有两项:全国甲级联赛和全国锦标赛。1980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在瀋阳举行,北京男篮获得第四名;在长春举行的锦标赛上,北京男篮夺得冠军。全国女篮甲级联赛在北京举行,北京女篮夺得第四。
1981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在杭州举行,马家驿、陶传孝教练带队出征,夺得第二名,接着又回师太原参加锦标赛,取得第五名。1981年全国女篮甲级联赛在济南举行,这时,女篮的教练班子是:何诗荪、姜忠俭、胡英信、耿菊生,在这次比赛中,北京女篮再次夺冠。
1982年,全国男篮甲级联赛在哈尔滨举行,北京男篮取得第五名,不久在瀋阳举行的锦标赛上夺得第一名。5月在成都全国女篮甲级联赛上,北京女篮夺得第三名。
1983年是北京篮球大丰收的一年。在上海举行的第五届全运会上,北京男篮一路过关斩将,力挫群雄摘取了桂冠。尤其在扣人心弦的决赛中,北京男篮以低打高,以快制慢,扬长避短,真正打出了水平,打破了"八一"男篮不可战胜的神话,轰动全国。不久,北京男篮又一鼓作气拿下在昆明举行的锦标赛冠军。这时的男篮教练是马家驿、陶传孝。女篮获得这届全运会第三名。
1984年初,北京男篮参加了在泰国举行的亚洲城市杯篮球赛,取得第三名。1985年女篮取得全国甲级联赛的第八名和全国锦标赛第六名;男篮在无锡举行的全国锦标赛上取得第二名,六月出访菲律宾,五战五胜。这时女篮教练是王瑞卿、李树钊、孙瑞云。男篮教练诗马家驿、袁超、李东行。
北京篮球队三十年的历史是艰苦奋斗的历史。三十年里北京男女篮球队在全国甲级联赛、锦标赛、全运会中共获得冠军19个,亚军13个,第三名6个,始终处在甲级之列。向国家队输送马家驿、姜忠俭、黄频捷、张卫平、冯维、刘建立、闵鹿蕾、杨军、宋晓波、刘建设、巴燕等众多优秀选手。北京队还代表国家出访过很多国家,为增进我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做出了贡献。

发展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中国体育社会化的决策是在八十年代初作出的。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办体育的多种形式如行业办高水平运动队、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赞助挂鈎办运动队、社会集资搞竞赛等,像雨后春笋一样,生机盎然,蓬勃发展。
六运会后,全国各地相继出现了体育社会化的新高潮。北京市体委决定选运动成绩好、管理严格、有广泛民众基础的篮球班(北京篮球队)作为试点,向社会办竞技体育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一步也是北京篮球队自1956年7月10日建队以来迈出的跨度最大的一步,在北京竞技体育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
首钢是北京市的特大型国有企业,首钢的领导具有大企业家的气魄和风度,他们一直把体育工作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八十年代初期就向北京市体委提出承包篮球队的构想;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他们感到体育是促进"四化",振兴中华的巨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国家、民族的一个重要视窗,也是展示企业、扩大对外交往和影响的一种手段;企业办运动队参加国内外比赛,创造佳绩,更可以激发企业职工集体荣誉感,加强企业的向心力,增强企业的竞争活力。树立首钢的形象,显示首钢的实力,扩大首钢的影响。首钢总公司最终决定全盘"接管"北京篮球队。
体育需要社会,社会需要体育。北京市体委与首钢总公司想法吻合,行动容易一致,经过认真磋商,双方都有决心发挥各自的优势,联合办好篮球队。双方于1988年11月21日在首钢红楼,由市政府领导出面共同签署了"首都钢铁公司、北京市体委关于将北京篮球队行政划归首钢共同办队的协定书"。协定共八条十七款,规定了双方应履行的责任与义务。时任北京市体委主任的林炎志和首都钢铁公司副总经理李文琦分别代表各方签字,协定一式三份交市体委、首钢总公司和国家公证机关备案。
《首都钢铁公司、北京市体委关于将北京篮球队行政划归首钢共同办队协定书》中明确规定北京篮球队(男、女一二线各两个队)行政关係划归首钢,首钢对其实行党政领导,并对干部拥有任免权,首钢对篮球队负领导责任。教练员、运动员以及调入的其他人员作为首钢工作者,享受首钢工作者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协定规定北京市体委负责在业务上的领导,负责组建和落实四级训练网的各项工作,确保篮球后备力量的输送。负责教练员的职称评定和运动员等级的申报工作,鑒于目前首钢训练生活设施配套不齐全,协定规定北京市体委负责提供篮球队在整体过渡阶段的训练设施和生活保证条件。
为了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即发挥体委职能作用和企业优势,共同办好高水平运动队,在篮球项目上,北京只要"一个尖",逐步推行"一条龙"。协定明确:北京市体委"不再委派其他篮球队以'北京篮球队'的名义参加比赛",同时要求首钢负责组织篮球队"代表北京市参加全运会、青运会,参加全国甲级联?quot;,要求"第七届全运会要完成九分的比赛任务","对输送到首钢篮球队的队员按规定支付输送费"等等条款。
双方决心通过实践使"共同办队","逐步过渡到企业在体委协调、支持下办高水平队的途径",促进体育体制改革,真正"发挥全社会参与体育的积极性","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体育发展道路"。
为加强北京首钢篮球队的日常生活、训练管理,完成各类各项比赛任务,加强"共建"的长远建设,发展北京篮球事业和贯彻落实协定规定,双方决定成立"共建办公室",由双方选派有经验、懂管理、有改革精神的干部共同组建,负责日常工作,接受在首钢设立"首都钢铁公司体育协会"的领导。由于当时北京市体委正在全力解决运动队文化学习,即"纳入教育结构"的问题,同意"共建办公室"纳入首钢大学管理系列,设立"首大体育处"。首钢总公司董事会也于1989年2月22日决定,"首钢大学体育处与首钢体育协会办公室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行使管理职责,下设办公室、篮球部等职能管理机构。
随着首钢改革形势的不断深入,为了更好地加强对篮球工作的领导,1995年6月首钢总公司决定将首大体育处成建制地移交首钢总公司工会管理,成为工会下属的一个实体-首钢工会篮球俱乐部,任命马家驿同志为俱乐部副主任,刘少奎同志为俱乐部党总支书记,男篮主教练袁超,女篮主教练孙瑞云等。
95-96赛季,国家体委推出竞赛制度改革,实行主客场赛制,推进职业化进程。要求各省、市队必须成立职业俱乐部,首钢工会于1997年10月成立了"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在98-99年度男篮职业联赛开赛前夕,在市体委推出"强强联合"的思想指导下,与北京体育师範学院进行了半年多的探索性的联合,以"北京首钢京师篮球俱乐部"的名义参加了98-99年度男篮主客场赛,此时男篮教练由孙凤武、闵鹿蕾担当,领队为袁超。由于本年度比赛成绩不太理想,俱乐部管理较为混乱,队伍军心受到动摇,各方矛盾不断,1999年5月跨年度比赛结束后,俱乐部理事会决定仍由首钢总公司和北京市体委"共建"。同时对俱乐部管理层进行了相应调整,由首钢总公司工会主席姜贵平同志兼任俱乐部总经理;陈嘉量同志任常务副总经理;袁超同志任副总经理主管训练比赛;姜曙明同志任副经理主管经营创收;刘少奎同志任党支部书记,主持俱乐部党建工作。北京篮球队实行行政管理体制。改组后,男篮教练闵鹿蕾、许利民、姜忠俭;女篮教练孙瑞云、何军、李东兴;青年男篮教练孙宝强、王万里、邰玉峰;青年女篮教练王健民、刘玉松、贾素萍。
根据《协定书》规定,北京市体委不再委派其他篮球队以'北京篮球队'的名义参加比赛","共建"后的篮球队承担了所有以北京市名义参加的国家体委安排的所有正式比赛,包括全国联赛、锦标赛、全运会等大型运动会的篮球比赛,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建"以来,先后培养出了单涛、巴特尔、焦健、何军、梁馨、张琳、张帆、谢菲等国手入选国家队,并有多人次入选国家青年队,完成了国际比赛任务,为北京市争得了荣誉。同时,代表北京市完成了出访菲律宾、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友好访问,建立了友谊,推进了北京市篮球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逐年的运动成绩:
1989年第一次以"北京首钢队"名义参加全国联赛,男篮获第七名,女篮获第十三名。
1989年的第二届全国青运会上,作为检验全国篮球后备力量的比赛,男篮未能进入决赛阶段;以刘少奎为领队,赵文群、贾素萍和卢红为教练的女队获第四名。
1990年男篮取得甲级联赛第七名;而整体水平下滑,年轻队员较多的女篮降入乙级,领队何诗逊、主教练姜忠俭,教练员李东兴、孙瑞云。震动了全国和北京市篮球界,女篮走入了历史上的最低谷。同年在京举行的第11届亚运会上男篮的单涛、女篮的何军入选国家队。
1991年男篮获甲级联赛第八名;调整了教练队伍的女篮(主教练孙瑞云,教练员李东兴)因参加未列入全国体育竞赛计画的“全国大企业篮球赛",受到国家体委竞体司篮球处停赛一年的处罚。
1992年男篮获甲级联赛第七名;女篮获乙级联赛第一名,领队于京波,主教练王利发、刘绍兰 ,何军入选国家女篮,获得第二十五届奥运会亚军。
1993年第七届全运会上,以东道主身份直接参加决赛的男篮获第五名(领队马家驿,教练员袁超、张锡山);女篮经过顽强拼搏取得第四名,标誌着女篮彻底走出了低谷,时任领队刘少奎,教练员于京波、刘绍兰。
1994年男篮获甲级联赛第七名;女篮因甲级队伍调整为十二支,已打回甲级的女队又重新在乙级联赛获第三名,主教练于京波,教练孙瑞云。
1995年初开始,中国篮球尝试改革,推出主客场赛制,男篮在全国男篮联赛(CBA)开创季上获第四名,男篮主教练袁超,教练姜忠俭,领队马家驿;至此,男篮联赛开创了主客场双循环的跨年度联赛。经中国篮协和国际管理集团的统一包装确立了"北京鸭"为吉祥物,以"北京鸭首钢队"队名参加的95-96赛季CBA联赛获得第三名,同年的全国男篮锦标赛上男篮又获季军,这也是共建史上男篮成绩最好的一年。因北京部队、广州部队女篮解散,北京首钢女篮递补为甲级队,参加了甲级联赛,获第五名。这也是女篮自1990年降级历时四年后重返甲级队。
1996年女篮联赛获第四名,锦标赛获第三名,这是女篮在"共建"后的最好成绩;96-97年度CBA篮球联赛,因"单涛事件"的影响,男篮获第九名。
1997年第八届全运会预赛后,男篮教练班子调整为主教练马家驿,教练员姜忠俭,闵鹿蕾、许利民教练兼队员,并与女篮双双获得八运会第五名,女篮主教练孙瑞云,教练员孙宝强,李东兴为领队。
1997年男篮教练班子调整为领队姜忠俭,主教练闵鹿蕾,教练许利民,并在97-98年CBA联赛上获第四名,完成了教练员调整后运动队的新老交替。女篮教练班子调整为领队李东兴,主教练孙瑞云,教练孙宝强,并获俱乐部杯赛第五名。
1998年在市体育局的"强强联合"推动下,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与北京体育师範学院即"精狮篮球俱乐部"合併,更名为"北京首钢京师篮球俱乐部",原"精狮"队主教练孙凤武任主教练,闵鹿蕾、张德贵(原精狮队教练)任教练。以首钢男篮为主,补充了原"精狮"队三名队员的北京男篮在98-99赛季CBA联赛中获第七名;女篮获WCBA联赛第六名。
1999年5月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与北京体育学院分离, 男篮主教练变更为闵鹿蕾,教练许利民、姜忠俭;同年闵鹿蕾调国家男篮任助理教练。以年轻队员为主的男篮代表海淀区参加第四届城市运动会,获第二名,女篮获第七名。
1999年北京首钢女篮,李东兴任领队,何军任主教练,孙瑞云任教练,首次引入韩国两名外援钱周媛和金英玉,获联赛第五名。与"精狮"队分开后的男篮调整班子,袁超任领队,闵鹿蕾任主教练,许利民、姜忠俭任教练,在1999-2000年CBA联赛上获第五名。
2000年女篮联赛(孙瑞云任主教练,何军任教练),採用分站主客场赛制,女篮终获第四名。
2001年的第九届全运会上,男、女篮双双获得第六名,全运会后的2001-2002CBA联赛上男篮获第三名,领队袁超,教练闵鹿蕾、许利民。联赛常规赛后,巴特尔进入美国NBA职业篮球联赛。女篮在首届WCBA2001-2002联赛上获第十名,领队李东兴,主教练孙瑞云,教练何军。
2002-2003CBA联赛,男篮以预赛第八进入决赛,终获第四名,成为CBA联赛排名靠后战胜预赛前四名的首支队伍;女篮在2002-2003年WCBA上获第七名,首次引入美国WNBA外援。

现况

自1988年11月签字"共建运动队"至今,北京篮球队已走过整整十五年。在十五载不平凡的日子里,队伍换了几茬,教练换了几任,运动成绩有"滑坡"、有升降,但总体水平保持在全国中上等,四个队的整编建制一如既往。总之,十五年后北京篮球仍然朝气蓬勃,日渐发展、完善,不断有所进取。十五年"共建"在全国起步最早,稳定发展更是首屈一指,前途仍然充满生机。事实充分证明了,体育体制改革的生命力求“共建"为推进篮球职业化进程取得了有益的经验,也充分说明北京市体育局与首钢总公司的合作是成功的,为运动队改革创造出了一种模式,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成功途径。首先,市体委和首钢总公司在体育体制改革的认识上、思维上是有共识的。都是为了实现体育改革这一大目标,谋求体育工作的新发展。首钢总公司前任领导罗冰生同志在任期间,旗帜鲜明地表示,首钢办高水平运动队就是要完成市委、市政府交给的任务,为北京体育的发展、为北京篮球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总公司为运动队、为俱乐部提供了坚强有力的领导和财政的大力支持。2001年总公司又自筹资金,自行设计,自行建设了目前在国内属一流的大型比赛场馆,条件完善、设备先进,已承办了两个年度的主客专场比赛,受到全国篮球界的一致好评。目前,总公司党委决定在首钢发展以"首钢篮球中心"和"篮球俱乐部"为重心的首钢体育产业,加速首钢改革事业的全面发展。北京市体育局十五年来一直行使对运动队的专业技术业务方面的积极领导,为运动队提供了有力的训练设施、教学、生活诸方面的保证。有双方领导的支持与关怀,才有北京首钢篮球队的健康发展。运动成绩由"共建"初期显现出”下滑"趋势(男篮全国第七,女篮全国第十三)得到了有力的控制,近十年多来一直在全国处于中上等的稳定水平。
目前,男女篮、男女青四支队伍有完善的建制,满编制的队员。加之俱乐部在经营方面正在逐步稳定发展,而且也正在逐步显示着首钢要大力发展体育产业的勃勃之势,这将为俱乐部全面建设提供更加坚实的资金财政保证。有双方领导的改革共识,篮球内外部改革形势的不断发展,相信俱乐部建设的明天会更好。
其次,俱乐部全面建设始终强调党的建设工作,为俱乐部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首钢总公司有两位常委负责俱乐部建设,而俱乐部无论在“共建"之初的体育处,还是后来变动为"俱乐部",党组织始终是完善的、正常行使它的权利与责任,按《党章》规定履行其基层党委的职责。多年来,俱乐部党的建设不断得到充实和加强,先后在一线人员中发展了五名党员,几十名共青团员。这些骨干先进分子的培养,为运动队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证,保持了队风积极向上。尤其是在当前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队伍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摒弃物慾横流的消极影响,抵制个人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享乐主义在运动队中的泛滥影响,始终坚持把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的办队方向。特别是进入新时期,按照党的基本路线,按照《党章》的规定,遵循体育界政治建队的基本思想,结合当前体育改革发展的形势和运动队的特点,正在逐步形成”一、二、三、四、五"的基本工作思路,以此作为整体工作的总体方针。即:一个中心,在俱乐部、运动队全面建设工作中,突出以训练工作为中心;二手齐抓,抓严格训练,抓严格管理;突出三练,练思想、练技术、练作风;培养"四有"新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运动员;从五方面提高,提高身体素质,提高技战术能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过硬作风,提高心理稳定、应变能力。
加强党建工作还表现在正确贯彻”物质利益"原则,多方面消除和克服教练员、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十几年来,妥善安置了几十名退役运动员和十名到年龄退休的教练员。为安定军心,稳定队伍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这支队伍中,有五、六十年代的老国手何诗逊、胡英信、马家驿、姜忠俭等,也有七十年代后的国手刘建立、孙瑞云、闵鹿蕾、何军、单涛、巴特尔、张蔚、马丽华、梁馨、谢菲等。进入新世纪,北京队又培养出了焦健、张帆、张琳等现役新国手。北京篮球队既为新中国成立后篮球事业的发展做出过贡献,又继往开来,勇于担当了体育改革大潮中的排头兵。总之,这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又与时俱进的特别能战斗的团队,不畏艰辛、继续攀登、永不停步。
北京篮球与北京市体育局共同走过了五十年,前三十年有过辉煌的业绩,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体育腾飞的一部分,后二十年同样在辉煌的历程中前进。特别是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又迈出了骄人的步伐,创造出了新的业绩。相信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有北京市体育局、首钢总公司的正确领导,俱乐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定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成果,北京首钢篮球俱乐部定会为中国体育改革再做贡献。

工作问题

俱乐部建设中存在一些具体的工作问题,有些问题甚至阻碍了俱乐部进一步深入发展的进程,必经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其一,要加速推进俱乐部职业化进程,深化新形势下俱乐部体制和机制建设。充分发挥和行使体育局、首钢总公司对篮球改革事业、对俱乐部、运动队全面建设的领导、监督、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促进体育改?quot;北京首钢"模式的发展。
其二,是如何保持运动成绩常胜不衰,总体工作水平再上新台阶的长期发展问题。具体表现是运动成绩稳定发展,后备人才形成梯队建设,衔接训练网不断完善,实现北京市大篮球的发展势态。训练思想、方法、手段要加大科学力度,及提高俱乐部各项工作高效能、高质量。创一流队伍,创一流业绩。
其三,解决上述问题,必须从"动力"着手,要从体制上、机制上、管理上着手。要站在体育改革、篮球行业改革上看俱乐部创新发展;跳出长期形成的计画经济体制下的旧观念,解放思想、真正把俱乐部作为一个企业经营。尤其要增加造血机能,建立逐步减少输血加大造血的机制,实现俱乐部良性发展,增强俱乐部在体育市场中的竞争能力。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