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别名:柳桂(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春、夏二季採收,除去叶,晒乾,或切片晒乾,本品呈长圆柱形,多分枝,长30~75cm,粗端直径0.3~1cm。表面红棕色至棕色,有纵稜线、细皱纹及小疙瘩状的叶痕、枝痕、芽痕,皮孔点状。质硬而脆,易折断。切片厚2~4mm,断麵皮部红棕色,木部黄白色至浅黄棕色,髓部略呈方形。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主产于广西、广东及云南等地。春、夏季剪下嫩枝,晒乾或阴乾,切成薄片或小段用。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桂枝
- 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
- 别称:柳桂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樟目
- 科:樟科
- 亚科:樟亚科
- 族:樟族
- 属:樟属
- 性味:辛,甘,温
- 归经:心,肺,膀胱
形态特徵
中等大乔木;树皮灰褐色,老树皮厚达13mm。一年生枝条圆柱形,黑褐色,有纵向细条纹,略被短柔毛,当年生枝条多少四棱形,黄褐色,具纵向细条纹,密被灰黄色短绒毛。
顶芽小,芽鳞宽卵形,先端渐尖,密被灰黄色短绒毛。叶互生或近对生,长椭圆形至近披针形,先端稍急尖,基部急尖,革质,边缘软骨质,内卷,上面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晦暗,疏被黄色短绒毛,离基三出脉,侧脉近对生,自叶基5~10mm处生出,稍弯向上伸至叶端之下方渐消失,与中脉在上面明显凹陷,下面十分凸起,向叶缘一侧有多数支脉,支脉在叶缘之内拱形连结,横脉波状,近平行,相距3~4mm,上面不明显,下面凸起,其间由小脉连线,小脉在下面明显可见;叶柄粗壮,长1.2~2cm,腹面平坦或下部略具槽,被黄色短绒毛。
圆锥花序腋生或近顶生,长8~16cm,三级分枝,分枝末端为3花的聚伞花序,总梗长约为花序长之半,与各级序轴被黄色绒毛。花白色,长约4.5mm;花梗长3~6mm,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内外两面密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2mm,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近等大,长约2.5mm,宽1.5mm,先端钝或近锐尖。
能育雄蕊9,花丝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长约2.3mm,花丝扁平,长约1.4mm,上方1/3处变宽大,花葯卵圆状长圆形,长约0.9mm,先端截平,药室4,室均内向,上2室小得多,第三轮雄蕊长约2.7mm,花丝扁平,长约1.9mm,上方1/3处有一对圆状肾形腺体,花葯卵圆状长圆形,药室4,上2室较小,外侧向,下2室较大,外向。
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连柄长约2mm,柄纤细,扁平,长1.3mm,被柔毛,先端箭头状正三角形。子房卵球形,长约1.7mm,无毛,花柱纤细,与子房等长,柱头小,不明显。果椭圆形,长约1cm,宽7~8(9)mm,成熟时黑紫色,无毛;果托浅杯状,长4mm,顶端宽达7mm,边缘截平或略具齿裂。
花期6~8月,果期10~12月。
桂枝

分布範围
原产我国,现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云南等省区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广为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印度、寮国、越南至印度尼西亚等地也有,但大都为人工栽培。
生长环境
肉桂喜温暖气候,适生于亚热带地区无霜的环境,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26~30℃,植株在月平均气温20℃以上才开始生长,20℃以下生长缓慢,0~6℃低温未见冻害。肉桂喜湿润,忌积水,要求雨量充沛,相对湿度70%以上,雨水过多会引起根腐叶烂;过于乾旱地带,植株生长势差。肉桂属半阴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随着树龄的不同而变化,幼苗喜阴,忌烈日直射;成龄树在较多阳光下才能正常生长,桂皮油含量高、质量好。肉桂属深根性树种,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鬆、排水良好、通透性强的沙壤土或壤土。喜微酸性或酸性土壤,在pH4.5~6.5的红、黄壤土上生长良好。肉桂幼树生长缓慢,成株生长较快,萌芽力强;树龄达10年以上的实生树开始开花;肉桂种子寿命短,不能暴晒和久存。
桂枝

主要药用价值
中药材桂枝是樟科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一般在春、夏季节採收,去除叶后直接晒乾或切片晒乾即可。桂枝辛温,可祛风寒,能治疗感冒风寒、发热恶寒等。
1、用于风寒表证。本品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肌,味甘而缓,其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凡外感风寒,无论表实、表虚均可套用。用治:
①外感风寒表实证,常与麻黄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散风寒之力,如麻黄汤(《伤寒论》);
②外感风寒表虚证之有汗、脉浮缓等,常与白芍配伍,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温,能温通经脉,散寒止痛。用治:
①风寒湿痹之肩臂关节疼痛,常与附子、生姜等配伍,如桂枝附子汤(《伤寒论》);
②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常配伍白芍、饴糖、甘草等,如小建中汤(《金匮要略》);
③寒凝血瘀之经闭腹痛或通经,常配伍当归、川芎等,如温经汤(《金匮要略》);
④胸阳不振,心脉瘀阻之胸痹心痛,常配伍枳实、薤白等,如枳实薤白桂枝汤(《金匮要略》);
⑤伤寒心动悸、脉结代,常配炙甘草、人参等,如炙甘草汤(《伤寒论》)。
3、用于痰饮、蓄水证。本品甘温而能运脾化湿,又入膀胱经而能温阳化气,以行水湿痰饮之邪。用治:
①脾阳不运之痰饮证,常与茯苓、白朮、甘草同用,即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
②膀胱蓄水证之水肿、小便不利、常与茯苓、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伤寒论》)。
使用注意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
含桂枝皮醛、桂皮酸等挥髮油,还含有酚类、有机酸、苷类、香豆精等成分。
药理作用
桂枝煎剂有降温、解热作用;煎剂及醇浸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桿菌、流感病毒等均有抑制作用;所含挥髮油能刺激汗腺、扩张血管,还能利尿、强心、止咳、祛痰等;所含桂皮醛有镇痛、镇静、抗惊厥作用。
繁殖方法
种子育苗
选地和整地
肉桂是深根性树种,宜选择在靠近水源排水良好的平坦坡地或闲置荒地,以土壤深厚、质地疏鬆、湿润肥沃的沙壤土为最佳。整地要全部深翻晒地,待晒白表土后,施用钙镁磷肥1950kg/h㎡,腐熟的猪栏粪33000kg/h㎡作基肥,起畦宽1~1.2m,高15~20cm,沟宽40cm,打碎土块,整细耙平,开好四周排水沟,以备播种。
播种
播种季节选在3月中旬至5月上旬,因肉桂种子属于短寿命型,所以随采即播最好。播种前用清水洗净种子,除掉霉烂、爆裂的种子。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15~20min,再用清水把药液沖洗乾净,捞出种子立即播种。以苗床播种量225~240kg/h㎡为宜,按行距20~24cm、株距5~7cm点播,覆土1~1.5cm厚,淋足水分,盖草。
苗期管理
播种20天后,苗长出5~6cm高,揭去盖草,搭建约1.2m高的遮阴棚,要求透光度在30%~40%,以利幼苗生长。30天后当苗芽的小叶如指头般大时,可喷施磷酸二氢钾叶面肥。以后每隔15天喷施1次。也可结合杀虫剂、杀菌剂一起喷施。80天后,苗长出5~6片小叶时,可施複合肥600kg/h㎡。冬至以后,苗长至30~40cm高时,可揭棚架,控水控肥来晒苗,让叶梢晒至老熟蜡黄,以保证次年2~3月份移植时有高的成活率。肉桂苗期生长缓慢,要注意中耕除草,保持苗床湿润,但要防止积水。
种植管理
整地造林
种植要选土质疏鬆、深厚肥沃、温湿、阳光充足、不易受寒、排水良好的低丘地或沖刷较轻的山腹地为造林地,坡向宜选择东向或东南向,秋冬季炼山整地,进行全垦,挖穴的规格为40cm×40cm×40cm。经1~2个月风化后,于3月上中旬栽植,坑内先施入10kg基肥,然后垫一部分表土,栽苗扶正,使根部舒展,分次填土并稍踏实,浇透定根水再培以鬆土,根茎培土略高于地面。天旱时可用稻草覆盖穴面,保持土壤湿度。
种植密度
种植密度按经营目标不同而略有差异,一般採用1m×1m或0.7m×0.8m,密度可达9000~10500株/h㎡,甚至最密高达15000株/h㎡。若管理水平较高,则採用1m×1.2m或1.2m×1.2m。
补栽间作
栽植后30天内进行1次查苗补缺,按原植密度,用同龄树苗补栽。初栽幼龄林,宜间种一些如木豆、木薯等高秆作物;成林后,可间种益智、砂仁等阴生药用植物,达到改善土壤结构,助长增收的作用。林木郁闭后,停止间作。
林地抚育
中耕除草:幼龄期,每年要中耕除草2~3次,直至林木郁闭为止。每年11月份最后1次中耕,将刬除地内的杂草覆盖于植株周围,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中耕作业要小心谨慎,不要锄伤植株茎基,以免萌櫱,消耗养分,影响主干生长。
淋水施肥:造林后1~2个月内要定期淋水积湿,保证幼苗成活,以后视旱情而定。每年施肥2~3次,结合抚育进行,头3年着重施氮、磷肥促生长,第4年加施钾肥。每次每株施氮肥50g、磷肥50g或複合肥100g。
修枝整形:为使植株高大通直,要进行去萌修枝,把近地面的侧枝及多余的萌櫱剪除。采果后,要将成龄树的病虫枝、弱枝、受伤枝、过密枝剪除,以保证林地内的通透性。首次修枝可在栽后3~4年进行,以后隔年1次。修枝强度,一般4年以下的树,保留树冠应占树高的1/2,5~10年生的,保留树冠应占树高的1/3,11年以上的,保留树冠应占树高的1/4。修枝时间应在休眠期进行。
病害防治
肉桂树的主要病虫害有梢枯病、炭疽病、根腐病、泡盾盲蝽、双瓣卷蛾、木蛾、卷叶虫等。其中,主要由肉桂泡盾盲蝽为害引起的梢枯病的威胁最大。
枝枯病
首先是需培育无病虫壮苗,加强抚育管理;剪除病枝直至基部,清理地下枯枝以及林间感病的石槁树,採用代森胺600倍液喷施控制病菌侵染传播。
炭疽病
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性;发病初期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稀释700倍喷施,或用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喷施,每7~10天喷1次,连续3次。
根腐病
苗圃开好排水沟,防止积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病穴用5%石灰浇灌消毒;发病初期用50%退菌特稀释500倍全面喷洒,可防止病害蔓延。
泡盾盲蝽
冬季清除有病虫害和已枯死的肉桂枝茎、病叶,搬出林地集中烧毁;在泡盾盲蝽发生的盛期用1500~2000倍稀释桂虫灵乳油进行防治;一年共用药5次,一次喷药可维持药效7~10天。
木蛾
每年3月成虫羽化以前,清除有虫害和已枯死的肉桂枝茎,远离林地集中处理;在幼虫孵化的5月底至8月初,用稀释1500~2000倍桂虫灵乳油进行防治,隔7~10天再喷1次,连续2~3次;在秋、冬季,若发现树干有新木屑排出,用药棉蘸1:10倍的敌百虫溶液填入孔内,外用黄泥封口熏杀幼虫。
樟红天牛
砍去受害枝条,集中处理;若发现树干有新木屑排出,用药棉蘸1:10倍90%敌百虫溶液塞入蛀孔内,外用黄泥封口熏杀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