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科技大学套用科学学院

2019-07-31 12:04:22 百科
北京科技大学套用科学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套用科学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是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试点高校。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1个自设博士点(材料和成化学); 2个硕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院共有教职员工151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8人,教授27人,副教授40人。由国外学成归国的导师所占比例为31%。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980人,研究生267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科技大学套用科学学院
  • 成立时间:1952年
  • 专业:数学力学系、物理系、化学系
  • 所属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学校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于1952年,已发展成为以工为主,工、理、管、文、经、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全国首批成立研究生院的高等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首批“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试点高校。
建校六十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各类人才14余万人,大部分已成为国家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尤其是冶金、材料工业的栋樑和骨干。党和国家领导人罗乾、刘淇、徐匡迪、黄孟复等都曾在校学习,另有34名校友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北京科技大学套用科学学院

学院简介

北京科技大学套用科学学院由四系一所两中心组成,即数学力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套用物理所、现代物理研究中心和化学分析测试中心。设有凝聚态物理博士学科授权点;套用数学、计算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固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物理电子学、分析化学、套用化学、化学工程等硕士学科授权点;数学与套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物理学、套用化学、生物技术等五个本科专业。今年将申报固体力学和套用化学博士学科授权点,为学校理科群建设打好基础。现套用科学学院已分为数理学院和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办学规模

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学校党委经研究决定,于2010年8月18日成立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及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以原套用科学学院化学系、生物科学与技术係为主体,融和胡国华、党智敏两位教授的学术梯队组成。
截至2010年底,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设立三个系、一个中心:即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化学与化学工程系、生物科学与工程系;化学分析中心。自然科学基础实验中心挂靠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学院共有教职工77名,其中国家千人计画入选者1人、长江学者1人,教授16人,副教授18人,高级工程师4人;教育部新实纪人才4人,北京市科技新星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45人,博士生导师11人,硕士生导师32人。学院在校学生662名,其中研究生186人,本科生476人。

学科科研

2010年,学院组织申报了化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并获得通过,学院现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1个自设博士点(材料和成化学); 2个硕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化学、化学工程),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由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数理学院共同建设的光电信息材料与器件北京市交叉学科重点学科申报成功。
年内引进千人计画入选者胡国华教授,并引进师资4人(海外1人,国内3人)组建千人计画团队,建设临时实验室,筹建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
学院共组建成13个教学科研梯队。“农药残留与环境毒理实验室”正式获批农业部农药登记残留试验单位,并被学校确定为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学科面宽广,主要从事套用基础理论教学和科学研究。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学术水平高、富有开拓精神的师资队伍。学院共有教职员工151人,其中有中科院院士1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48人,教授27人,副教授40人。由国外学成归国的导师所占比例为31%。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980人,研究生267人。

知名学者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难先 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画”:张学记 长江学者:姜健壮

博士生导师

边永忠 陈飞武 弓爱君 姜建壮 李文军 刘杰民 闫海 杨运旭 袁文霞

所获荣誉

学院不仅承担了全校170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承担着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中关村风险投资项目等研究任务,研究方向为33个。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863项目重大贡献奖等二十余项。
近两年学院获得的纵向和横向课题经费已达340万元,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40篇。随着“211工程”及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的实施,学院共增添大型设备近30台件,建成了具有国内一流先进设备的力学实验室、微机接口实验室、感测器实验室、信息技术实验室、高效液相色谱实验室、色质联用实验室、离子色谱实验室、结构分析实验室等。该院物理系的国家工科物理基础课程教学基地,2004年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验收。教学基地的经验已在多所高校推广。

学院发展

北京科技大学套用科学学院已于2010年8月18号分为北京科技大学数理学院及北京科技大学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将增设高分子专业,并且原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更名为生物科学与工程系。这是北科大院系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套用学院的使命圆满结束。

科研项目

负责人
项目题目
起止时间


魏培君
声子晶体弹性波带隙结构研究(No.10672019)
2007 - 2009

马万彪
赖于媒介的传染病时滞微分系统与细胞免疫时滞微分系统的稳定性研究
2007 - 2009

郑连存
具有连续移动、延伸表面的幂律流体边界层传递行为研究
2005 - 2007

李安贵
医院共用信息管理平台
2005 - 2006

李安贵
政治理论学习系统
2005 - 2007

李安贵
邯钢办公自动化系统
2003 - 2004

潘礼庆
磁隧道结磁电阻晶片的开发
2001 - 2003

郑连存
变尺度鬆散结构物质在多项化化学反应条件下的内部传递行为
2001 - 2006

邱宏,潘礼庆
自旋相关隧道结磁电阻材料与器件
2001 - 2003

王凤平
光学级金刚石薄膜的差分反射研究
2000 - 2001

李安贵
高速公路工程建设管理系统
2000 - 2002

申江
新型稀土化合物结构设计
2000 - 2005

邱宏,田跃
生物免疫晶片基片与电信号检出方法的研究
2000 - 2001

吴平
薄膜集成天线的开发
2000 - 2002

张跃
材料断裂与环境断裂在原子度域的微观机理研究
2000 - 2002

田跃
低维磁敏感测器技术开发
2000 - 2003

罗胜
铋系高温超导单晶沿C轴的本徵约瑟夫森隧穿特性研究
1998 - 2000

罗胜
高温超导材料2212—BSCCO单晶沿C轴的本徵约瑟夫森效应及其套用
1998 - 2000

罗胜
高温超导材料C轴输运性质的研究
1997 - 1999

李安贵
莱氏体钢碳化物评级自动化系统
1997 - 1999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