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法是安徽省政府为加强对罚款以及没收财物管理而临时颁布的暂行条例。
【发布单位】81201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09-01
【生效日期】199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档案来源】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0-09-01
【生效日期】1991-01-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档案来源】
安徽省罚款和没收财物管理暂行条例
(1990年9月1日安徽省第七届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罚款和没收财物(以下简称罚没)的管理,维护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各级行政执法机关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它组织进行罚没的管理。
各级法院、检察院执行罚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必须遵守本条例。
各级法院、检察院执行罚没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必须依法进行罚没处罚。
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对违法违章行为依法进行罚没,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对违法违章行为依法进行罚没,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被处罚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主管罚没管理工作。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罚没管理。
各级审计、监察和检察机关对罚没负责监督检查。
各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罚没管理。
各级审计、监察和检察机关对罚没负责监督检查。
第二章 罚没项目的设定
第五条罚没项目的设定,必须以法律、法规以及与法律、法规不相牴触的规章为依据,任何机关或组织不得擅自设定罚没项目。
第六条依法设定的罚没项目由省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制订实施办法,明确适用範围、处罚标準、批准许可权、执行机关和执行程式等,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七条对罚没项目实行目录管理,目录由省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编制,经省财政主管部门核定后,公布于众。
第三章 罚没执行的管理
第八条罚没必须由法律、法规、规章明确规定的机关或组织执行。执法人员执行罚没时,必须佩戴和出示国家或省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统一印製的执法标誌和证件。
第九条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作出罚没决定,应向被处罚单位或个人说明处罚原因和处罚依据,使用处罚决定书和罚没收据。
除国家有统一规定外,处罚决定书由省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统一印製;罚没收据由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印製。
除国家有统一规定外,处罚决定书由省行政主管部门或业务主管部门统一印製;罚没收据由省财政主管部门统一制发。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自行印製。
第十条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同一违法违章行为,只能由一个机关或组织处罚,不得重複处罚。
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之间因前款规定的同一行为处罚发生矛盾的,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裁决。
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之间因前款规定的同一行为处罚发生矛盾的,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裁决。
第十一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被处罚单位或个人有权拒绝处罚:
(一)罚没项目没有列入目录管理的;
(二)执法人员未佩戴统一的执法标誌和出示执法证件的;
(三)执法人员未使用统一制发的处罚决定书和罚没收据的;
(四)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同一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重複处罚的;
(五)其它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罚没处罚行为的。
(一)罚没项目没有列入目录管理的;
(二)执法人员未佩戴统一的执法标誌和出示执法证件的;
(三)执法人员未使用统一制发的处罚决定书和罚没收据的;
(四)对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发生的同一违法违章行为进行重複处罚的;
(五)其它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罚没处罚行为的。
第十二条被处罚单位或个人对罚没处罚决定不服的,可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申请複议或提起诉讼。
确属错误的罚没,应将所罚没财物退还被处罚单位或个人。
确属错误的罚没,应将所罚没财物退还被处罚单位或个人。
第十三条任何单位或个人对执行罚没的机关、组织以及执法人员的违法违章行为,都有权向其主管机关或监督机关检举、控告。主管机关或监督机关应当在一个月以内答覆和处理;特殊情况,两个月内必须予以答覆和处理。
第十四条对企业单位的罚款,被处罚企业一律在自有资金中开支,不得计入成本费用和营业外支出,不得挤占应当上交财政的收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罚款,被处罚单位一律在单位的预算包乾经费或预算外资金中开支。对个人罚款,由个人承担。
第四章 罚没款物管理
第十五条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依法收缴的一切罚没款和没收物品的变价款,除法律、法规和国家财政部门另有规定外,应全部缴同级财政部门,不得截留、挪用、提留、隐瞒、坐支、私分,财政部门也不得返还。
第十六条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应设立罚没财务帐册,健全保管、交接制度和结算对帐制度,按期将罚没收入缴同级财政部门。
财政、审计机关定期对罚没财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财政、审计机关定期对罚没财物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十七条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依法没收的财物,应及时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一般商品由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会同同级财政、物价部门按质作价,交国营商业或供销企业销售或公开拍卖,不得内部销售;
(二)专门经营的财物交专营机关或专营企业收兑、收购;
(三)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交专门管理部门处理;
(四)政治违禁品,淫秽物品,破坏性物品,毒品,交有关管理机关处理;
(五)对人体有害的食品以及其它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由收缴机关按规定销毁。
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处理没收财物应按规定程式进行,并开列清单,随缴库凭证存档、备查。变价款按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处理。
(一)一般商品由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会同同级财政、物价部门按质作价,交国营商业或供销企业销售或公开拍卖,不得内部销售;
(二)专门经营的财物交专营机关或专营企业收兑、收购;
(三)文物和珍稀动、植物,交专门管理部门处理;
(四)政治违禁品,淫秽物品,破坏性物品,毒品,交有关管理机关处理;
(五)对人体有害的食品以及其它无使用价值的物品,由收缴机关按规定销毁。
执行罚没的机关或组织处理没收财物应按规定程式进行,并开列清单,随缴库凭证存档、备查。变价款按本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处理。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八条对贯彻执行本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成绩显着的单位或个人,由同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检举、揭发违反本条例的行为有功的单位或个人,由执行罚没的主管机关会同同级财政部门给予奖励。
第十九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擅自设定罚没项目、擅自提高处罚标準的,由同级人民政府责令取消,并由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追究直接责任人和主管负责人的责任。
擅自进行罚没的款物,应全部退还被处罚单位或个人。擅自提高处罚标準收缴的罚没款物,提高标準部分应退还被处罚单位或个人。
擅自进行罚没的款物,应全部退还被处罚单位或个人。擅自提高处罚标準收缴的罚没款物,提高标準部分应退还被处罚单位或个人。
第二十条执法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主管部门或监察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予以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当罚没不罚没或乱罚没的;
(二)隐瞒、截留、坐支、挪用、提留、私分罚没款以及占用、调换、内部选购、私分或变相私分没收财物的;
(三)对检举、控告违法违章行为的单位、个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被处罚者蓄意刁难或强行处罚的。
对上列第二项行为除按规定处罚外,其所得非法财物由财政部门限期收回。
(一)利用职权徇私舞弊,当罚没不罚没或乱罚没的;
(二)隐瞒、截留、坐支、挪用、提留、私分罚没款以及占用、调换、内部选购、私分或变相私分没收财物的;
(三)对检举、控告违法违章行为的单位、个人进行打击报复的;
(四)违反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对被处罚者蓄意刁难或强行处罚的。
对上列第二项行为除按规定处罚外,其所得非法财物由财政部门限期收回。
第二十一条拒绝、阻碍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本条例具体套用的解释由省财政厅负责。
第二十三条本条例自1991年1月1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