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要“结合首都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準、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副中心。为落实好中央这个千年大计,通州区委在中央提出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市委提出增强首善意识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党员干部还要牢固树立副中心意识。副中心意识的内涵可以从六个具体方面来理解:一是顾全大局的意识。二是主动服务的意识。三是“通州无小事”的意识。四是争创一流的意识。五是抢抓机遇的意识。六是敢为人先的意识。可以从六个方面来践行副中心意识。一要突出“高”字提站位。坚持更高站位、更高标準。二要突出“早”字抓谋划。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三要突出“新”字求突破。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副中心建设。四要突出“细”字打基础。精準施策,落细落小,追求完美。五要突出“紧”字重执行。反应迅速、行动加快、节奏更紧,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六要突出“实”字见成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副中心意识
提出背景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提出要“结合首都功能疏解,集中力量打造城市副中心”。2016年5月27日,中央政治局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强调要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準、中国特色、高点定位,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副中心。北京市委要求,要用大历史观看待这件大事,充满激情、满怀信心,把城市副中心建成标桿工程、历史典範。为落实好这个千年大计,通州区的党员干部需要一种意识来统领思想和行动,以此激励自己履职尽责、建功立业。2016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要求全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北京市委多次强调,作为北京的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首善意识。在此基础上,通州区委明确提出,作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党员干部,在坚持“四个意识”以及首善意识的基础上,还要牢固树立副中心意识。
概念解释
副中心意识有着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徵,可以从六个具体方面来理解:
一是顾全大局的意识。坚决服从中央调整北京空间格局的战略举措,全力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关于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舍”与“得”的关係,做好疏解与承接的双重準备。
二是主动服务的意识。转变工作理念,在管理中服务,在服务中保障,努力服务于人民民众、服务于改革发展、服务于市级党政机关,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实现宜居宜业,努力让副中心建设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增强人民民众获得感。
三是“通州无小事”的意识。面对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一些先行先试的改革热点时刻处于聚光灯和显微镜下,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集中精力,以身示範,不能有丝毫差错闪失,做安定和谐的守护人。
四是争创一流的意识。展示与副中心相匹配的精神面貌,拿出一流的工作水平、奋发的工作状态、骄人的工作业绩,精益求精,精心推进,发扬“工匠”精神,创造更多精品,留下更多经典,让副中心建设“不留历史遗憾”。
五是抢抓机遇的意识。通州区的功能定位在近10年经历了数次调整最佳化,特别是近2年以来,完成了从传统郊区到城市副中心的“华丽转身”,将打造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範区、新型城镇化示範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範区。这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党员干部要日夜兼程,全力而为,时不我待,谱写新篇。
六是敢为人先的意识。敢想敢试、敢于探索、敢于担当,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以必胜的信心责无旁贷地把特殊的历史责任扛起来,始终保持开拓进取的良好状态。
践行路径
副中心意识是在北京通州的发展历程和现实需要中自然而然、而又必然地产生和形成的。通州区的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践行副中心意识。
一要突出“高”字提站位。坚持更高站位、更高标準。自觉站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站在全国人民需要一个什幺样首都、如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思考和推动各项工作,使每个举措都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进一步增强首善意识,在各自岗位上尽职尽责,用可能达到的最高标準要求自己,争创一流,当好表率。
二要突出“早”字抓谋划。中央明确提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通州区委经过认真谋划,明确了“补短板、强基础;调布局、留空间;重管理、优环境;高水平、谋长远”的总思路。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职能,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这个重大命题,对照国内外先进水平,在提前谋划上做足功课,形成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或发展规划,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协调解决难题,做到心中有目标,行动有方向,工作有动力。
三要突出“新”字求突破。面对新机遇和新挑战,要破除思维定式,敢闯新路,争做先锋,勇立潮头。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大力强化学习意识,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培养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专业素养。遇到困难要结合本地实际,多深入研究,多分析研判,敢于打破传统、先行先试、担当作为。特别是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副中心建设,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把协调作为内在要求,把绿色作为必要条件,把开放作为必然选择,把共享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新发展理念来加速副中心建设。
四要突出“细”字打基础。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精準施策,落细落小,追求完美,特别是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补短板、强基础”的工作,要从思想上严起来,在行动上细起来,防止一念之差造成决策失误或社会误解,从薄弱处着力,向细微处开刀,不放过细枝末节,从调查研究到制定方案,从出台政策到具体实施,都要对标副中心标準,时时铭记、事事坚持、处处上心,夯实副中心建设的根基。
五要突出“紧”字重执行。要反应迅速、行动加快、节奏更紧,进一步提升执行力。当前,城市副中心建设时间紧、任务重、标準高,面临的难题很大、硬仗很多,需要科学决策、果断行动、快速推进,在既定时限内取得实质性进展,绝不能拖泥带水、不推不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快的效率速度推动工作落实,在破解难题中勇于涉险滩、攻难关,团结带领广大民众抢抓机遇、共渡时艰、赢得发展。
六要突出“实”字见成效。就是要有更实的作风、更实的举措、更实的成效。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必须“一件一件事去做,一茬接一茬地乾”。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力观和利益观,从广大民众的实际需要出发,自觉找準本职工作的切入点、结合点、着力点,乾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做出实实在在、不含水分,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