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1929年4月7日—2017年4月15日),祖籍四川营山,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第一代电视导演、製片人,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荣誉会员。
1961年,执导了京剧《香罗帕》。1974年11月10日,前往湖南电视台为毛泽东转播文艺节目。1976年3月中旬,为毛泽东录製了崑剧《百花记》。1979年,与邓在军联合执导了“迎新春文艺晚会”。1980年,执导了个人首部电视剧《崂山道士》。1981年,执导的京剧《香罗帕》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电视艺术加工文艺节目。1982年,组建剧组,开始拍摄中国首部神话剧《西游记》,该剧获得了第8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和第4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1987年1月29日,执导的“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89年,执导了古装奇幻剧《济公活佛》的前两集。1993年,执导了古装剧《朱元璋》。1994年,执导了神话传说剧《武夷仙凡界》。1997年10月20日,拍摄了的古装剧《司马迁》播出。
2000年1月28日,执导的神话剧《西游记续集》首播。2008年10月,获得了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称号。2010年,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杰出贡献奖”。2013年,出版个人首部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2014年,出版个人首部自传《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2015年2月19日,参加了江苏卫视春晚。
2017年4月15日8时39分,杨洁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武警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杨洁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四川成都
- 出生日期:1929年4月7日(农曆二月廿八)
- 逝世日期:2017年4月15日(农曆三月十九)
- 职业:导演、製片人
- 毕业院校:中国人民大学
- 代表作品:西游记、济公活佛、西游记续集
- 主要成就: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
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
首届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杰出贡献奖”
早年经历
杨洁从小就喜欢看电影,还在《华西日报》上发表过小说《禁闭室的女性》和《他有什幺罪》。1945年,杨洁被父亲杨伯恺委託张友渔送到陕甘宁边区首府延安。后杨洁转赴张家口,进入华北联合大学,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组织分配到文工队当演员。此后她先后在晋察冀新华广播电台、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济南广播电台担任播音员,曾负责济南解放播音任务。
1949年,杨洁同志在青岛担任播音员

1949年,青岛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胶研会”后,组建了“广播电台班组”,杨洁被调入该班组;同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青岛市,当天即将原青岛广播电台更名为青岛人民广播电台,杨洁担任该台播音员,并于当晚向青岛市人民发出了第一条“青岛解放”的讯息。
1953年底,杨洁因肺病住进医院。1954年,她从青岛人民广播电台调至设在北京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既为养病,也为照顾住在北京的母亲。1958年,杨洁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调到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前身)。
演艺经历
1961年,杨洁开始专门负责电视戏曲节目,并执导了京剧《香罗帕》。1974年11月10日,杨洁接到上级指示,前往湖南电视台为在湖南的毛泽东转播文艺节目;12月29日,录製并转播了湖南省京剧团演的京剧《玉堂春》。
1975年1月,为毛泽东录製了湘剧《柜中缘》、《祭头巾》,花鼓戏《刘海砍樵》、《打铁》等。1976年3月中旬,杨洁再度担任导演,为毛泽东录製了崑剧《百花记》。
1979年,与邓在军联合执导了“迎新春文艺晚会”(严格意义上的央视第一台春节联欢晚会)。1980年,杨洁执导了个人首部电视剧《崂山道士》。1981年,杨洁执导的京剧《香罗帕》被评选为全国优秀电视艺术加工文艺节目;同年,杨洁根据筱俊亭的评剧《这样的女人》拍摄了电视剧《小院风波》。
1982年,杨洁组建剧组,开始拍摄中国首部神话剧《西游记》,该剧历时6年,于1987年完成,播出后最高收视率达89.4%,至2014年,重播超过3000次。该剧获第8届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和第4届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杨洁则凭藉该剧入选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併名列十佳导演之首。
1987年1月29日,杨洁执导的“齐天乐”春节联欢晚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89年,根据同名小说拍摄了电视剧《春阿氏》;同年,还执导了由游本昌主演的古装奇幻剧《济公活佛》的前两集。
1991年,拍摄了由崔维宁、黄宗洛、方子春等共同出演的战争剧《土家第一军》。1993年,执导了由吕齐、刘法鲁、黄宗洛等联合主演的古装剧《朱元璋》。1994年,执导了神话传说剧《武夷仙凡界》(又名《人间仙凡界》)。
1996年,执导了由蒋勤勤、寇振海领衔主演的古装剧《西施》。1997年10月20日,拍摄了的古装剧《司马迁》播出,该剧由仇永力、王全有、张秋歌等共同出演。
2000年1月28日,执导的神话剧《西游记续集》首播,该剧由六小龄童、徐少华、迟重瑞等共同主演。2008年10月,杨洁获得了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称号。
2010年,获得了首届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杰出贡献奖”。2013年,出版个人首部回忆录《敢问路在何方:我的30年西游路》。2014年,出版个人首部自传《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2015年2月19日,参加了江苏卫视春晚。
个人生活
家庭
杨洁的父亲杨伯恺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曾参加中国民主同盟,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1947年6月2日被国民政府逮捕。1949年12月8日,被杀于成都十二桥。母亲名为危淑元。
中央领导送花圈对杨洁同志逝世表示哀悼

感情
1969年,40岁的杨洁与26岁的摄影师王崇秋结婚,在此之前,杨洁有过一段婚姻,并带着三个孩子。杨洁与王崇秋有一个女儿,1970年出生,随杨洁姓,名叫杨云菲,小名丫丫,是一名化妆师。
去世
2017年4月15日8时39分,杨洁因心脏病医治无效在北京武警总医院逝世,享年88岁;4月21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追悼会,习近平、李克强敬献花圈和輓联。演员六小龄童、汪粤、徐少华、迟重瑞、马德华、刘大刚、王伯昭,配音演员李世宏等到场送别杨洁。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时间 | 名称 | 主要演员 | 类型 |
---|---|---|---|
1976年 | 为毛主席录製传统戏曲曲艺中湘剧 | / | 戏曲电视片 |
1976年 | 《香罗帕》(外景为颐和园) | 刘秀荣、张春孝 | 京剧 |
1976年 | 《卖水》(外景为颐和园) | 刘长渝 | 京剧 |
1980年 | 《恩与仇》(外景为避暑山庄) | 刘淑萍、张淑桂、张德福 | 评剧 |
1980年 | 《追鱼》 | / | 湘剧 |
1980年 | 《崂山道士》 | / | 电视剧 |
1986年 | 《西游记》总导演、製片人 | 六小龄童、徐少华、马德华、闫怀礼 | 电视剧 |
1987年 | 《回流》 | 徐少华、 常青 | 电视剧 |
1981年 | 《小院风波》 | 筱俊亭 | 评剧 |
1981年 | 《十五贯》 | / | 崑剧 |
1987年 | 齐天乐晚会 | / | 晚会 |
1989年 | 《春阿氏》 | / | 电视剧 |
《济公活佛》 | 游本昌 | 电视剧 | |
1991年 | 《坊城传奇》 | 田成仁、杨立新 | 电视剧 |
《土家第一军》 | 崔维宁、黄宗洛 | 电视剧 | |
1993年 | 《朱元璋》 | 吕齐、刘法鲁、黄宗洛 | 电视剧 |
《板桥轶事》 | 蓝天野、黄宗洛、陈莎莎 | 电视剧 | |
1994年 | 《武夷仙凡界》 | 茹萍、张秋歌、徐少华 | 电视剧 |
1996年 | 《西施》 | 蒋勤勤 、寇振海 、徐少华 | 电视剧 |
1997年 | 《司马迁》 | 仇永力 、徐少华 | 电视剧 |
2000年 | 《西游记》续集 | 六小龄童、徐少华、崔景富、刘大刚 | 电视剧 |
音乐作品
- 为他人创作共1首
- 女儿情1986吴静
文章着作
时间 | 名称 | 备注 |
---|---|---|
1951年7月15日 | 《忆我的父亲——杨伯恺烈士》 | 光明 日报(第1版) |
2008年第2期 | 《旧梦重温》又叫《重温旧梦》 | 中国中央电视台报告文学 |
2012年12月 | 《敢问路在何方》 |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 |
2014年4月1日 | 《杨洁自述:我的九九八十一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
获奖记录
获奖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作品 | 备注 |
---|---|---|---|---|
2010 | ---- | 新时期(1978~1987)全国影视十佳导演 | ---- | 获奖 |
2010 | 首届 | 中国电视剧导演工作委员会“杰出贡献奖” | ---- | 获奖 |
2008 | ---- | 中国电视剧辉煌30年最具影响力导演 | ---- | 获奖 |
1988 | 第8届 | 全国优秀电视剧飞天奖 | 西游记 | 获奖 |
1986 | 第4届 | 大众电视金鹰奖特别奖 | 西游记 | 获奖 |
人物评价
杨洁是中国电视第一代导演、也是中国第一位女製片人。她见证了中国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舞台直播到加工成电视艺术片的诸多过程。她也是一个女强人,才华横溢,为中央电视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拍摄的《西游记》为后来者树立了榜样,她对原着的钻研达到了惊人的地步。在《西游记》后再没有拍出能超越这部的作品,但单靠这一部剧,她就进入了历史。(网易娱乐、《新闻晨报》、演员迟重瑞、《南方日报》、《新京报》评)
杨洁是气质美女,谈吐犀利,谈起往事举重若轻。(导演张炀评)对待艺术作品的严谨态度,永远值得每一个创作者学习。(演员姚晨评)歌曲《女儿情》的作词是闫肃先生,但是在录製的过程中,杨洁对歌词进行了大胆修改。虽然总体词意没有改变,但是措辞更加细腻,完全进入到一个女人的内心。她对《女儿情》的介入,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製作的一种境界。杨洁本人热爱文学,她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都通过这首诗歌表达了出来。(《新京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