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沖,1975出生,成长于魔术世家的他,从小在魔术薰陶中长大,继承并发扬着大型海派魔术。他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是上海杂技家协会会员,国际魔术师协会会员,曾在2003上海国际魔术大赛中获奖。张小沖是海派魔术创始人张慧沖的外孙,2009年张小沖成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海派魔术代表性传承人,其着有《海派魔术》一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张小沖
- 国籍:中国
- 出生地:上海
- 职业:魔术师、 演员
- 毕业院校:上海戏剧学院
- 代表作品:魔术《红》《雪》话剧《原野》
- 身高:176cm
- 出版作品:《海派魔术》
- 星座:射手座
- 最喜欢的导演:黑泽明、史蒂文·史匹柏
主要作品
张小沖善于表演大型幻术的魔术师,节奏明快,场面宏大,具有鲜明的海派特色。他创作的情景魔术往往通过不同的表演,舞台场景的变化,製造出有意境故事情节和角色,并以现代与传统,虚幻与现实的梦幻交融表现方式,将观众带入一段真正的情感之旅。撰写的《海派魔术》一书,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张小沖延续了张慧沖海派魔术当年製作的技艺,并引进了技术,结合现代科技,使得海派魔术的道具有了跨越式提高。
大型海派情景魔术《红》,曾在2003国际魔术大赛中获得新人奖,在《红》里,张小沖在魔术“门子”上进行了改进。所谓“门子”,即魔术背后暗藏的机关。张慧沖将“地海”、“光子”、“苗”等上托、下托的门子运用得恰到好处。张小沖说,很多魔术就是凭藉着道具的设计,以及光线和视线的角度配合成功的。海派魔术的道具製作工艺複杂,从设计、选材到成型都有着严格的要求。
张小沖创作的海派情景魔术有《雪》、《外公的羽毛笔》、《雪之魅影》,时尚类的魔术有《星星点点》、《消失的时间》、《你的iPhone 5S》等,传承海派大型魔术有《水晶球》、《影遁》、《一人化三》、《死亡之钉》等,特别是把沉寂了四十多年的《水晶球》这个魔术重现舞台。张小沖还根据外公张慧沖先生的魔术改进后再创作的大型魔术有《死亡逃脱》、《压缩》、《太极箱》、《瞬间换人》、《人体五分》、《中国箱》、《灯箱变人》、《穿越》、《人头移位》等,大型魔术节目还有《钉板箱》、《人体三分》、《忽影忽现》、《刀箱遁人》等等。
2010年上海海派魔术个人专场 



2010年参加上海世博会演出表演大型魔术《五分合一》
2011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嘉年华演出
个人履历
成长经历
张小冲出身在魔术世家,其外公张慧沖是上世纪30年代至60年代上海滩上叱咤风云的弄潮者、魔术界的达人,开创了海派魔术。张小沖的魔术传承自她的母亲张慧慧。张慧慧从小就跟随在父亲张慧沖的身边,是张慧沖巨型魔术团最小的助演。张小沖就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长大,张慧慧并没有给他设计过一个魔术师成长计画,但是每次到魔术前辈家拜访时总要带着张小沖,自己表演时也带着他。和母亲一样张小沖很小就成了魔术助演,久而久之张小沖对魔术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了能更好的继承魔术事业,张小沖考进上戏表演专业,系统学习舞台表演。上戏的学习对张小沖影响很深,在斯坦尼斯拉夫体系的引导下,开始领悟到张慧沖青年时期电影事业对将来魔术的发展,并理解张慧沖在海派魔术表演上的特殊艺术处理。就海派魔术的艺术性而言,张小沖从来就不认为它仅仅是一个把神奇效果搬到舞台上的艺术,而是一个传达思想的媒体。为了不使自己成为魔术效果的搬运工,他利用节目中人物命运和情感来拨动观众的心弦,以达到魔术师和观众心灵的共鸣和沟通。张小沖认为,好的魔术节目不仅要能让观众惊鸿一瞥,更能使观众感到回味无穷,使观众的欣赏趣味从执着探究“门子”的奥秘,转移到细细品味魔术的整体氛围中去。二者之间的矛盾,使张小沖联想到国产魔术创作中的很多共性问题。2003年,他费时两年研究出大型情景魔术《红》,既有外祖父的“影遁”手法,又加上欧洲电影“镜头内部蒙太奇”效果,在上海国际魔术比赛中一举摘得新人奖。
2009年张慧沖海派魔术成功申办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张小沖对张慧沖的《水晶球》、《影遁》、《工、农、兵》、《钉箱换人》海派魔术进行了复原。张小沖所撰写的《海派魔术》一书,2011年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演出经历
2005中央电视台神州大舞台
2005上海电视台百姓戏台魔术专辑
2005上海电视台“OK新天地”嘉宾
2006湖南卫视“新青年”、“谁是英雄”嘉宾
2006第三届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和湖南卫视金鹰卡通开台仪式担任魔术设计
2007浙江萧山电视台春晚嘉宾
2007广西卫视魔术春晚
2008电影“即日起程”首映式
2008东方卫视“奥运加油”魔术指导嘉宾
2008广西卫视元旦晚会魔术
2009云南卫视“智赢天下”嘉宾
2009上海“欢乐谷”特邀魔术师
2009电视剧“上海锄奸”魔术指导
2009广西卫视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
2010上海海派魔术个人专场演出 2010上海“梅赛德斯”汽车推广会嘉宾
2010上海世博会大型魔术表演
2011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演出
2011北京“欢乐谷”国际魔术节嘉宾
2012武汉“欢乐谷”第一届国际魔术节魔术嘉宾
2012武汉国际旅游节魔术嘉宾
2012杭州21世纪音乐盛典魔术嘉宾
2013中国镇江龙舟节决赛颁奖魔术嘉宾
2013香港渣打银行爱心嘉年华魔术嘉宾
2013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开幕仪式魔术嘉宾
2005上海电视台百姓戏台魔术专辑
2005上海电视台“OK新天地”嘉宾
2006湖南卫视“新青年”、“谁是英雄”嘉宾
2006第三届世界旅游小姐(总决赛)和湖南卫视金鹰卡通开台仪式担任魔术设计
2007浙江萧山电视台春晚嘉宾
2007广西卫视魔术春晚
2008电影“即日起程”首映式
2008东方卫视“奥运加油”魔术指导嘉宾
2008广西卫视元旦晚会魔术
2009云南卫视“智赢天下”嘉宾
2009上海“欢乐谷”特邀魔术师
2009电视剧“上海锄奸”魔术指导
2009广西卫视公安部春节联欢晚会
2010上海海派魔术个人专场演出 2010上海“梅赛德斯”汽车推广会嘉宾
2010上海世博会大型魔术表演
2011第14届国际泳联世界锦标赛演出
2011北京“欢乐谷”国际魔术节嘉宾
2012武汉“欢乐谷”第一届国际魔术节魔术嘉宾
2012武汉国际旅游节魔术嘉宾
2012杭州21世纪音乐盛典魔术嘉宾
2013中国镇江龙舟节决赛颁奖魔术嘉宾
2013香港渣打银行爱心嘉年华魔术嘉宾
2013中国国际微电影节开幕仪式魔术嘉宾
社会活动
2011--2014年参加第四届、第六届、第七届上海大学生魔术比赛担任导师及评审
2012被上海师範大学谢晋影视艺术学院聘为客座教授,传承海派魔术
2012参加上海市浦东新区“智慧青年讲堂—魔法奇幻夜”讲师
2012—2013年在浦东新区南码头路街道的组织下张小沖为南码头敬老院、浦东北蔡敬老院、三林世博园孤老园、上钢敬老院、上海中学、南码头国小、临沂二小等敬老院和学校进行公益慰问演出。
2013参加浦东改革开发开放23周年文艺汇演
2013年担任上海市浦东新区艺术指导中心“爱心学校”讲师,使外来务工子弟的孩子通过这样的平台能享受到免费的海派魔术教学
2014上海市浦东新区艺术指导中心“乐淘淘文化艺术夏令营”担任讲师
2014参加由沪、浙、赣三地联合组织的“文化走亲”公益文艺巡演活动

成立海派魔术社团
2014年为了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上海临沂二村国小在浦东南码头社区文化中心上演了一场“海派魔术秀”,学校通过建立海派魔术社团,并邀请海派魔术师张小冲来培养学生对魔术的热情,满足小学生魔术爱好者的观赏和表现欲望,为他们提供交流的平台。
浅谈《红》
获奖节目《红》是以30年代旧上海为背景,在夕阳照射下的小屋里,男主人公去寻找曾经象火一样热烈,一样红的爱情``````
最初《红》故事异常完整。张小沖是按照传统的戏剧“三一律”形式(时间、空间、人物)来构思的。这样常常导致我刻意强化故事;中突,失去内在的张力。于是他选择了舞台上的另一种“间离”方法,他把男女主人公安排在不同的时空,女的或已离去,或已死去,这尽可由观众自己去想像与判断。而安排不同的时空,在舞台上显然很难,于是尝试运用欧洲电影中常用的“镜头内部蒙太奇手法”另行设计了一个第三时空,即男女主人公热恋时的30年代。故事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回到那间小屋,为了寻找那段曾经像火一样热烈、像火一样红的爱情,当女主人公出现时却看不到男主人公的存在,二人始终以背不向,甚至当女主人公走进大衣柜,男主人公追随过去时,她已把门关上,这预示了两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能够结合的。当男主人公进入衣柜这个梦幻时空时,二人才真正能够四目相对。他们在里面游泳,欢愉。最后女主人公变成一只蝴蝶飞走,当男主人公回到现实,想再次触摸女主人公时她却突然消失,只留下一条红围巾……
另外从海派魔术角度考虑,常见的魔术效果有六种即出现、消失、转变、调换、违背自然法则、心灵魔术。为了使《红》中的海派魔术效果不重複,他选择了前五种,把经典的几个大型海派魔术通过一个情景有机的连线起来。变出女主人公(出现)、影遁(调换)、水中嬉戏(违背自然法则)、化蝶(转变)、遁人(消失),而这五种效果,张小沖成功的同他要表达的思想结合了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灯光的处理上,一开始,张小沖用的是夕阳色,这虽然是在第三时空,但间接提示了观众,此时的男主人公已不再年轻,也奠定了整个故事凄凉的基调。而当二人在衣柜遨游时,我用了蓝色,蓝色象徵着自由,也是海洋。最后,女人消失时,我用了红色,红色象徵当时两人的热恋、情怀,虽然女主人公已远去,但这种情愫,这个传说依然在天地间存在,也起到点题的作用。
有人说,当语言和文字都不足以表达你的感受时,还有音乐。
最初《红》故事异常完整。张小沖是按照传统的戏剧“三一律”形式(时间、空间、人物)来构思的。这样常常导致我刻意强化故事;中突,失去内在的张力。于是他选择了舞台上的另一种“间离”方法,他把男女主人公安排在不同的时空,女的或已离去,或已死去,这尽可由观众自己去想像与判断。而安排不同的时空,在舞台上显然很难,于是尝试运用欧洲电影中常用的“镜头内部蒙太奇手法”另行设计了一个第三时空,即男女主人公热恋时的30年代。故事讲述了男女主人公回到那间小屋,为了寻找那段曾经像火一样热烈、像火一样红的爱情,当女主人公出现时却看不到男主人公的存在,二人始终以背不向,甚至当女主人公走进大衣柜,男主人公追随过去时,她已把门关上,这预示了两人在现实世界中是不能够结合的。当男主人公进入衣柜这个梦幻时空时,二人才真正能够四目相对。他们在里面游泳,欢愉。最后女主人公变成一只蝴蝶飞走,当男主人公回到现实,想再次触摸女主人公时她却突然消失,只留下一条红围巾……
另外从海派魔术角度考虑,常见的魔术效果有六种即出现、消失、转变、调换、违背自然法则、心灵魔术。为了使《红》中的海派魔术效果不重複,他选择了前五种,把经典的几个大型海派魔术通过一个情景有机的连线起来。变出女主人公(出现)、影遁(调换)、水中嬉戏(违背自然法则)、化蝶(转变)、遁人(消失),而这五种效果,张小沖成功的同他要表达的思想结合了起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在灯光的处理上,一开始,张小沖用的是夕阳色,这虽然是在第三时空,但间接提示了观众,此时的男主人公已不再年轻,也奠定了整个故事凄凉的基调。而当二人在衣柜遨游时,我用了蓝色,蓝色象徵着自由,也是海洋。最后,女人消失时,我用了红色,红色象徵当时两人的热恋、情怀,虽然女主人公已远去,但这种情愫,这个传说依然在天地间存在,也起到点题的作用。
有人说,当语言和文字都不足以表达你的感受时,还有音乐。
张小沖用黄莹莹的《葬心》作为背景音乐,这首歌最早是周璇唱的。他选择这首歌是因为它具有凝重的写意风格,不太具体,但对于个体的观众又十分具体。而当女主人公消失的一霎那,莹莹正好唱到“……身已不在”尤能表达张小沖的思想和情感。
《红》是一个散文化的海派魔术,其中没有大起大落的强烈戏剧;中突,因为张小沖用淡淡的叙事,来表达深刻的主题,而情感是十分複杂的化合物,有对爱情美好而强烈的体验,有青年时代回忆的温馨,有人生无常光阴匆促的苍凉……所有这些将汇成一首诗,让我们感叹,让我们伤感。
这就是对《红》这个节目的初解,值得一提的是张小沖把当年张慧沖的《影遁》加以了改进,魔术中二个人互相调换的速度通过影子的改革大大提高了速度并增加了可观性。
从魔术角度看,其中的各种魔术效果设计都利用了现代高科技和多媒体等方式方法。《红》是一个意境化的魔术,其中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淡淡的叙事,表达深刻主题,魔术的效果和道具的设计都有机地和故事溶为一体,使之成为和谐而又抒情的舞台魔术。 (节选自《杂技与魔术》2004年04期)
《红》是一个散文化的海派魔术,其中没有大起大落的强烈戏剧;中突,因为张小沖用淡淡的叙事,来表达深刻的主题,而情感是十分複杂的化合物,有对爱情美好而强烈的体验,有青年时代回忆的温馨,有人生无常光阴匆促的苍凉……所有这些将汇成一首诗,让我们感叹,让我们伤感。
这就是对《红》这个节目的初解,值得一提的是张小沖把当年张慧沖的《影遁》加以了改进,魔术中二个人互相调换的速度通过影子的改革大大提高了速度并增加了可观性。
从魔术角度看,其中的各种魔术效果设计都利用了现代高科技和多媒体等方式方法。《红》是一个意境化的魔术,其中没有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淡淡的叙事,表达深刻主题,魔术的效果和道具的设计都有机地和故事溶为一体,使之成为和谐而又抒情的舞台魔术。 (节选自《杂技与魔术》2004年04期)

社会评价
张小沖:是中国海派魔术创始人张慧沖之外孙,“海派”魔术传人,美国IBM协会的会员,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擅长以现代方式演绎各类魔术节目,曾在中央台、东方台、综艺节目中表演魔术,深受观众喜爱。张小沖继承了“海派”魔术的风格,讲究舞台艺术、节奏明快、道具精良。小型魔术内容丰富、标新立异。特别是对一些老的魔术进行了改进,受到了魔术前辈们的好评和肯定。导演印象:性格似乎介于张和傅之间,是直率、真诚的大学毕业生。性格特点:平时说话有些腼腆,但表演极富表现力
张小沖拿手的魔术项目 人体五分压缩术,装着小姑娘的箱子里被四块贴片切成五片,还都分离开来。听起来像是酷刑,实际表演的效果却很艺术。
此外,以前的人体三分表演,被放进箱子的助演一般是站着的,箱子很高,而张小沖的人体五分表演,採用的是很小的一个盒子,这是这个魔术最难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