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是2017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Thomas ERL。
基本介绍
- 书名: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框架
- 原版名称:Thomas ERL
- ISBN:978-7-111-46134-0
- 类别:计算机科学丛书
- 定价:69.0
- 出版时间:2017-6-29
- 开本:16开
- 字数:300千字
基本信息
云计算:概念、技术与架构
书号: 46134
ISBN: 978-7-111-46134-0
作者: Thomas ERL
印次: 1-9
开本: 16开
字数: 300千字
定价: 69.0
所属丛书: 计算机科学丛书
出版日期: 2017-06-29
内容简介
本书涉及云计算领域的各个方面,涵盖了很多基本概念,共包含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到第四部分主要涵盖了云计算基础、云计算机制、云计算架构以及云计算使用等内容,以云计算起源为出发点,介绍了云计算领域的基本概念。第五部分即附录给出了案例研究结论,介绍了工业标準组织、云计算机制与特性之间的对应关係、数据中心设施、云计算新兴技术,并给出了云提供契约和云商业案例模板。
目录信息
Cloud Computing: Concepts, Technology & Architecture
出版者的话
译者序
推荐语
序
致谢
关于作者
关于序贡献者
关于贡献者
第1章 绪论 1
1.1 本书目标 1
1.2 本书未涵盖的内容 2
1.3 本书适用读者 2
1.4 本书组织结构 2
1.5 书写惯例 5
1.6 附加信息 5
第2章 案例研究背景 7
2.1 案例研究1:ATN 7
2.2 案例研究2:DTGOV 8
2.3 案例研究3:Innovartus 10
第一部分 云计算基础
第3章 理解云计算 14
3.1 起源与影响 14
3.1.1 简要历史 14
3.1.2 定义 14
3.1.3 商业驱动力 15
3.1.4 技术创新 16
3.2 基本概念与术语 18
3.2.1 云 18
3.2.2 IT资源 18
3.2.3 企业内部的 19
3.2.4 云用户与云提供者 20
3.2.5 可扩展性 20
3.2.6 云服务 21
3.2.7 云服务用户 22
3.3 目标与收益 22
3.3.1 降低的投资与成比例的开销 22
3.3.2 提高的可扩展性 23
3.3.3 提高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24
3.4 风险与挑战 24
3.4.1 增加的安全漏洞 24
3.4.2 降低的运营管理控制 25
3.4.3 云提供者之间有限的可移植性 26
3.4.4 多地区法规遵循和法律问题 27
第4章 基本概念与模型 28
4.1 角色与边界 28
4.1.1 云提供者 28
4.1.2 云用户 28
4.1.3 云服务拥有者 29
4.1.4 云资源管理者 30
4.1.5 其他角色 31
4.1.6 组织边界 31
4.1.7 信任边界 31
4.2 云特性 32
4.2.1 按需使用 33
4.2.2 泛在接入 33
4.2.3 多租户(和资源池) 33
4.2.4 弹性 34
4.2.5 可测量的使用 34
4.2.6 可恢复性 34
4.3 云交付模型 35
4.3.1 基础设施作为服务(IaaS) 35
4.3.2 平台作为服务(PaaS) 36
4.3.3 软体作为服务(SaaS) 36
4.3.4 云交付模型比较 38
4.3.5 云交付模型组合 38
4.4 云部署模型 40
4.4.1 公有云 41
4.4.2 社区云 41
4.4.3 私有云 42
4.4.4 混合云 42
4.4.5 其他云部署模型 44
第5章 云使能技术 45
5.1 宽频网路和Internet架构 45
5.1.1 Internet服务提供者(ISP) 45
5.1.2 无连线分组交换(数据报网路) 47
5.1.3 基于路由器的互联 47
5.1.4 技术和商业考量 48
5.2 数据中心技术 51
5.2.1 虚拟化 51
5.2.2 标準化与模组化 51
5.2.3 自动化 52
5.2.4 远程操作与管理 52
5.2.5 高可用性 52
5.2.6 安全感知的设计、操作和管理 52
5.2.7 配套设施 52
5.2.8 计算硬体 52
5.2.9 存储硬体 53
5.2.10 网路硬体 53
5.2.11 其他考量 54
5.3 虚拟化技术 55
5.3.1 硬体无关性 55
5.3.2 伺服器整合 55
5.3.3 资源複製 56
5.3.4 基于作业系统的虚拟化 56
5.3.5 基于硬体的虚拟化 57
5.3.6 虚拟化管理 57
5.3.7 其他考量 57
5.4 Web技术 58
5.4.1 基本Web技术 58
5.4.2 Web套用 59
5.5 多租户技术 60
5.6 服务技术 61
5.6.1 Web服务 62
5.6.2 REST服务 63
5.6.3 服务代理 63
5.6.4 服务中间件 64
第6章 基本云安全 67
6.1 基本术语和概念 67
6.1.1 保密性 67
6.1.2 完整性 67
6.1.3 真实性 68
6.1.4 可用性 68
6.1.5 威胁 68
6.1.6 漏洞 68
6.1.7 风险 68
6.1.8 安全控制 68
6.1.9 安全机制 68
6.1.10 安全策略 68
6.2 威胁作用者 69
6.2.1 匿名攻击者 69
6.2.2 恶意服务作用者 69
6.2.3 授信的攻击者 70
6.2.4 恶意的内部人员 70
6.3 云安全威胁 71
6.3.1 流量窃听 71
6.3.2 恶意媒介 71
6.3.3 拒绝服务 72
6.3.4 授权不足 72
6.3.5 虚拟化攻击 72
6.3.6 信任边界重叠 74
6.4 其他考量 75
6.4.1 有缺陷的实现 75
6.4.2 安全策略不一致 75
6.4.3 契约 76
6.4.4 风险管理 76
第二部分 云计算机制
第7章 云基础设施机制 80
7.1 逻辑网路边界 80
7.2 虚拟伺服器 82
7.3 云存储设备 85
7.3.1 云存储等级 86
7.3.2 网路存储接口 86
7.3.3 对象存储接口 87
7.3.4 资料库存储接口 87
7.4 云使用监控 89
7.4.1 监控代理 90
7.4.2 资源代理 90
7.4.3 轮询代理 90
7.5 资源複製 93
7.6 已就绪环境 97
第8章 特殊云机制 99
8.1 自动伸缩监听器 99
8.2 负载均衡器 102
8.3 SLA监控器 103
8.4 按使用付费监控器 108
8.5 审计监控器 110
8.6 故障转移系统 112
8.6.1 主动-主动 112
8.6.2 主动-被动 112
8.7 虚拟机监控器 117
8.8 资源集群 119
8.9 多设备代理 122
8.10 状态管理资料库 123
第9章 云管理机制 126
9.1 远程管理系统 126
9.2 资源管理系统 129
9.3 SLA管理系统 130
9.4 计费管理系统 132
第10章 云安全机制 134
10.1 加密 134
10.1.1 对称加密 134
10.1.2 非对称加密 135
10.2 哈希 136
10.3 数字签名 137
10.4 公钥基础设施 139
10.5 身份与访问管理 141
10.6 单一登录 142
10.7 基于云的安全组 144
10.8 强化的虚拟伺服器映像 146
第三部分 云计算架构
第11章 基本云架构 150
11.1 负载分布架构 150
11.2 资源池架构 151
11.3 动态可扩展架构 154
11.4 弹性资源容量架构 156
11.5 服务负载均衡架构 157
11.6 云爆发架构 159
11.7 弹性磁碟供给架构 159
11.8 冗余存储架构 161
第12章 高级云架构 165
12.1 虚拟机监控器集群架构 165
12.2 负载均衡的虚拟伺服器实例架构 170
12.3 不中断服务重定位架构 173
12.4 零宕机架构 175
12.5 云负载均衡架构 177
12.6 资源预留架构 178
12.7 动态故障检测与恢复架构 181
12.8 裸机供给架构 183
12.9 快速供给架构 185
12.10 存储负载管理架构 186
第13章 特殊云架构 191
13.1 直接I/O访问架构 191
13.2 直接LUN访问架构 192
13.3 动态数据规範化架构 193
13.4 弹性网路容量架构 194
13.5 跨存储设备垂直分层架构 195
13.6 存储设备内部垂直数据分层架构 198
13.7 负载均衡的虚拟交换机架构 199
13.8 多路径资源访问架构 201
13.9 持久虚拟网路配置架构 202
13.10 虚拟伺服器的冗余物理连线架构 204
13.11 存储维护视窗架构 206
第四部分 使用云
第14章 云交付模型考量 212
14.1 云交付模型:从云提供者的角度看 212
14.1.1 构建IaaS环境 212
14.1.2 装备PaaS环境 215
14.1.3 最佳化SaaS环境 217
14.2 云交付模型:从云用户的角度看 219
14.2.1 使用IaaS环境 219
14.2.2 使用PaaS环境 220
14.2.3 使用SaaS服务 221
第15章 成本指标与定价模型 223
15.1 商业成本指标 223
15.1.1 前期成本与持续成本 223
15.1.2 附加成本 223
15.2 云使用成本指标 227
15.2.1 网路使用 227
15.2.2 伺服器使用 228
15.2.3 云存储设备使用 228
15.2.4 云服务使用 229
15.3 成本管理考量 229
15.3.1 定价模型 230
15.3.2 其他考量 231
第16章 服务质量指标与SLA 236
16.1 服务质量指标 236
16.1.1 服务可用性指标 237
16.1.2 服务可靠性指标 237
16.1.3 服务性能指标 238
16.1.4 服务可扩展性指标 239
16.1.5 服务弹性指标 240
16.2 SLA指导準则 241
第五部分 附录
附录A 案例研究结论 246
附录B 工业标準组织 248
附录C 机制与特性的对应关係 252
附录D 数据中心设施(TIA-942) 253
附录E 适应云的风险管理框架 256
附录F 云供给契约 260
附录G 云商业案例模板 266
索引 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