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2021-04-30 16:34:33 百科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吉林化工学院成立于1958年9月,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化工类大学。学校在化工、机电等传统优势学科领域一直居于省内领先地位。

2007年,学校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成绩;2011年,学校成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高校。

根据2014年8月学校官网,学校占地面积86余万平方米,设有15个教学院部,专业设定涵盖工、理、经、管、文、医6个学科门类,实现硕士、本科和高职多层次办学,全日制在校学生1.5万余人。

理学院归属于吉林化工学院,属于其中一个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 简称:吉林化工大
  • 校训:严谨、勤奋、求实、进取
  • 创办时间:2006
  • 所属地区:吉林省
  • 类别:理学院
  • 学校属性:重点本科

介绍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成立于2006年11月,由原来的数理系更名为理学院。数理系成立于2003年5月,由原来的基础科学部更名为数理系。理学院下设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数理系、物理系和物理实验中心。并拥有校级“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1个。数学系含基础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套用数学、数学实验室等教学单位;物理系含基础物理和套用物理等教学单位;物理实验中心下设大学物理实验室、近代物理实验室和套用物理专业实验室。理学院拥有“信息与计算科学”、“套用物理学”、“数学与套用数学”三个本科专业,分别从2003年、2004年和2007年开始招生,现共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6人。校外实习基地两处,分别为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勘测公司和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我院除承担这三个专业的理论、实践及毕业环节等教学工作外,还承担全院其他各专业4000名学生的数学、物理类公共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 理学院现有教职工46人、校内兼职教师7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2人,博士2人,在读博士4人,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占76%。理学院现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优秀课程3门,吉林省首批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示範基地1个,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连续八年位于吉林省高校前列,发表学生论文75篇,其中SCL检索13篇,EL检索15篇,学位与核心期刊论文20篇,承担国家级科学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7项,经费额度100万元,2007年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1项,2007年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一等奖一项,吉林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升级科研课题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省级教学名师1人。 2008年我院毕业生64人,就业範围广,大部分同学奔赴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型城市建功立业,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达到14%。
理学院网站理学院网站
大合唱比赛理学院队大合唱比赛理学院队
吉林化工学院理学院

专业设定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专业介绍:本专业是一门新兴热门学科。它以数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及信息科学为专业方向,是两门学科交叉的理学专业。本专业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主要培养套用数学理论进行科学计算、软体开发、网路设计、编码及信息处理等数学套用型人才。本专业注重对学生的资讯理论、编码理论、科学计算等方面基础知识教育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训练。许多专业课程,如计算智慧型、计算机图形学、信息工程概论、数位讯号处理等,内容新、套用範围广。二十一世纪是资讯时代,对本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巨大,毕业生髮展空间广阔。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数学基础,受到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初步具备在信息科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解决实际问题及设计开发有关软体的能力,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数学及计算机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培养出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包括常用语言、工具及一些专用软体),具有基本的算法分析、设计技能和较强的编程能力;
3.了解某个套用领域,能运用所学的理论、方法和技能解决某些科研或生产中的实际课题;
4.对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理论、技术及套用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软体开发能力。
培养目标: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巧解决某些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套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开设专业基础课: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空间解析几何、机率统计、随机过程、常微分方程、複变函数与积分变换、数学模型、实变函式、离散数学、数值分析、程式设计与算法、数据结构、软体工程、数位讯号处理、专业外语。
开设专业:计算机图形学、数值并行算法、计算智慧型、计算几何、计算机代数、运筹学、最最佳化算法、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信息工程概论。
文化课: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套用基础、计算机网上实践、大学外语、大学物理、经济管理基础、大学语文、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範围:科技、教育、信息、通讯、IT产业、行政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套用开发和管理工作。
套用物理学专业
专业介绍:我院套用物理学专业具有优秀的教师队伍和良好的教学资源,承担着全院本科生的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课程的教学工作,现有从事物理教学和研究的教授2人,副教授9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3人,助教1人。其中具有硕士学历的3人,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在读博士研究生2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造就了一支作风严谨、学术水平较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目前有2名省优秀教师,4人为院优秀骨干教师。物理教研室集体被评为省先进教研室,大学物理课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物理实验室为吉林省一级实验室。实验设备齐全,实验条件良好。教师在学科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成绩突出,获优秀教学成果奖多项,多数教师均从事科研工作,有很强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形成了稳定的科研方向,每年发表学术论文几十篇。主办出版《大学物理实验》杂誌。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物理、声光电信息科学、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声、光、电信息技术、计算物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物理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及套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优秀的综合素质和良好的知识、能力结构的适应知识经济和资讯时代的富有创新意识的高级专门人才。
毕业照毕业照
开设专业基础课:原子物理学、电路、机械製图、离散数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力学、计算方法、凝聚态物理、彙编语言和微机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开设专业课:半导体物理、电子材料导论、纳米磁性材料、积体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实验、电子器件导论、雷射原理、现代套用光学、光谱分析、雷射全息与存储、光纤通信系统、平板显示原理及套用
文化课: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管理基础、大学语文
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範围:学生毕业后能在科研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数学与套用数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机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模型,实变函式,泛函分析,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方法,离散数学,运筹学,作业系统,资料库,数学实验,抽样调查,多元统计与回归分析,计量经济学,个体经济学。
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在科技,教育,经济,金融等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套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或能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
拔河比赛拔河比赛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较系统的物理、化学和材料交叉学科的基础科学理论和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材料科学研究、材料套用研发、材料製备工艺、电子器件、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套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期国家战略产业人才需求的高级複合型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管理人才。
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固体物理、材料物理、材料化学、量子力学、材料学概论、材料科学基础、无机化学、模电与数电技术、半导体物理、材料工艺与设备、材料力学、电镀工艺学、表面物理化学等课程。
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无机材料製备与加工、电子器件、高技术薄膜套用、太阳能、冶金、机械製造、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金属材料加工等高科技企业及相关领域从事与材料科学与工程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及管理工作。

课程建设

理学院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加强基础、强化套用、突显优势、扩展见识、提高素质。”将本科课程建成二条主线、二个类别、四个层次的课程体系。即:
二条主线为全校公共基础课教学和本院专业课教学。
二个类别为数学类课程和物理类课程。
四个层次为基础层次,即数学基础课程、物理学基础课程;专业层次,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高级层次,即知识综合运用型课程;扩展层次,主要为选修课,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对本学科及其在其它学科中的套用有一个广泛的认识。
为使课程建设科学有序发展,我们分别制定了《2004-2007年数理系课程建设规划》《2004-2008年数理系重点课程建设规划》和《2005-2009年数理系教材建设规划》,目前理学院有公共基础课程8门,有7门课程採用国家优秀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和国家规划教材。
课堂上课堂上
省级优秀课程
《高等数学》
《大学物理》
《线性代数》
院级优秀课程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学建模与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

组织机构

党总支:
党总支书记:赵树魁
组织委员:王显德
宣传(统战)委员:杨金远
纪检(保卫)委员:路大勇
群团工作委员:战学秋
行政机构:
院 长: 战学秋
副院长:杨金远
副院长:路大勇
理学院学术委员会:
主 任: 战学秋
委 员:赵树魁 战学秋 杨金远 路大勇 王显德 陈巨龙 金光熙 孙王杰 盖啸尘
理学院学术委员会:
主任委员:战学秋
委 员:赵树魁 战学秋 杨金远 路大勇 王显德 陈巨龙 金光熙 孙王杰 盖啸尘
理学院综合治理委员会:
主 任:赵树魁
副主任:战学秋
成 员:杨金远 路大勇 薛冬梅 王英华 陈巨龙 孙王杰 王显德 盖啸尘
理学院办公室:
主 任:薛冬梅 教学秘书:崔晓梅 杨春瑜 办事员:马宏图
理学院学生办公室:
负责人:王英华
理学院工会:
主 席:孙王杰
文体委员:陈殿伟
生活委员:赵国明
女工委员:张庆春
组织委员:马宏图
教工党支部:
数学党支部书记:孙王杰  组织委员:范晓东 宣传委员:薛冬梅
物理党支部书记:王显德  组织委员:陈殿伟 宣传委员:张宏琴
学生党支部:
书 记:王英华 副书记:姜书春
组织委员:李思霖 宣传委员:王明超
系、中心
数学系:
主任:孙王杰 副主任:王岩
公共数学教学中心:
主任:陈巨龙 副主任:范晓东
物理系:
主任:王显德 副主任:陈殿伟、王严冬
物理实验中心:
主任:盖啸尘 副主任:赵国明
学生会活动学生会活动

师资队伍

理学院共有教职员工48人,专任教师46人,主讲教师43人。其中教授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7.4%;副教授14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0.4%;中级职称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5.2%。博士研究生3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5%;在读博士研究生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2%;硕士研究生2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8.7%;在读硕士研究生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10.9%。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的比例为67.4%。另有返聘高级实验师1人。为加强师资力量,理学院外聘教师4人。

组织机构

序 号
所在专业
姓 名
性 别
专任教师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名称
1
数学与套用数学
陈巨龙



副教授
2
数学与套用数学
范晓东



助 教
3
数学与套用数学
杨金远



教 授
4
数学与套用数学
潘淑平



教 授
5
数学与套用数学
郑志宏



副教授
6
数学与套用数学
林 峰



讲 师
7
数学与套用数学
崔晓梅



讲 师
8
数学与套用数学
王燕飞



讲 师
9
数学与套用数学
史彦丽



讲 师
10
数学与套用数学
刘丽波



讲 师
11
数学与套用数学
张庆春



助 教
12
数学与套用数学
张海波



助 教
13
数学与套用数学
李岩



助 教
14
数学与套用数学
许 洁



讲 师
公共物理
序 号
所在专业
姓 名
性 别
专任教师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名称
1
公共物理
丁 力



教 授
2
公共物理
王显德



副教授
3
公共物理
王丽南



副教授
4
公共物理
陈殿伟



副教授
5
公共物理
解玉鹏



讲 师
6
公共物理
刘文彦



讲 师
7
公共物理
王海燕



讲 师
8
公共物理(实验)
金光熙



教 授
9
公共物理(实验)
盖啸尘



实验师
10
公共物理(实验)
杨雪



讲 师
11
公共物理(实验)
刘艳



助 教
数学与套用数学
序 号
所在专业
姓 名
性 别
专任教师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名称
1
数学与套用数学
孙王杰



副教授
2
数学与套用数学
王 岩



讲 师
3
数学与套用数学
杨金远



教 授
4
数学与套用数学
陈巨龙



副教授
5
数学与套用数学
潘淑平



教 授
6
数学与套用数学
郑志宏



副教授
7
数学与套用数学
李 岩



助 教
8
数学与套用数学
崔晓梅



讲 师
9
数学与套用数学
王燕飞



讲 师
10
数学与套用数学
史彦丽



讲 师
11
数学与套用数学
刘丽波



讲 师
12
数学与套用数学
许 洁



讲 师
13
数学与套用数学
张庆春



助 教
14
数学与套用数学
张海波



助 教
信息与计算科学
序 号
所在专业
姓 名
性 别
专任教师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名称
1
信息与计算科学
战学秋



教 授
2
信息与计算科学
张秀兰



教 授
3
信息与计算科学
赵 瑛



副教授
4
信息与计算科学
茹 静



讲 师
5
信息与计算科学
金玉子



讲 师
6
信息与计算科学
王威娜



讲 师
7
信息与计算科学
温宇鹏



讲 师
8
信息与计算科学
薛冬梅



讲 师
9
信息与计算科学
宁必锋



助 教
10
信息与计算科学
罗时光



助 教
套用物理学专业
序 号
所在专业
姓 名
性 别
专任教师
主讲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名称
1
套用物理学专业
路大勇



教 授
2
套用物理学专业
林琨智



教 授
3
套用物理学专业
张宏琴



副教授
4
套用物理学专业
王严东



讲 师
5
套用物理学专业
齐丽晶



讲 师
6
套用物理学专业
徐丹



助 教
7
套用物理学专业(实验)
郎成



副教授
8
套用物理学专业(实验)
赵国明



讲 师
9
套用物理学专业(实验)
张海良



助 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