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工学院成立于2010年,是华侨大学在泉州校区建立的工科学院,是学校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佳化学科布局成立的二级学院。工学院的成立秉承高起点、高标準、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崇德尚信、术业专攻”为学院院训。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侨大学工学院
- 外文名:College of Engineering,HQU
- 简称:华大工院
- 创办时间:2010年
- 类别:二级学院
- 类型:工科类
- 主管部门:华侨大学
- 现任领导:院长:郑力新
党委书记:郑黎鸰 - 本科专业:3个
- 校训:会通中外、并育德才
- 校歌:《华侨大学校歌》
- 院训:术业专攻、崇德尚信
- 地址: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城华北路269号
学院简介
华侨大学工学院是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最佳化学科布局成立的工科学院。秉承高起点、高标準、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以“崇德尚信、术业专攻”为学院院训。所设立的物联网工程,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紧密结合了海峡西岸优势产业移动通信技术、新兴产业光伏和半导体照明工程以及正在兴起的物联网产业、人工智慧产业等,力争打造全省闻名、全国知名的特色专业。生源面向海内外和港澳台,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适应未来社会和未来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套用型人才。
华侨大学工学院院徽

学术研究
建设成果
华侨大学工学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引进了许多优秀人才和青年博士,这些青年教师来校以后,积极申报各类课题。目前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地市级项目27余项。
2019年,经过教师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等层层选拔,我院有两位教师编写的教材获2019年校教材编写立项资助。分别是郑力新教授负责的《机器视觉入门与套用》和王佳斌副教授负责的《物联网概论》,这也是我院第二次获此类资助。
科研平台
学院下设华侨大学物联网技术套用研究所、华侨大学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学院共有高频技术实验室、通用机房、通信原理实验室、光电实验室一、光电实验室二、数据通信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套用综合实验室、EDA实验室、嵌入式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开放实验室、大学物理实验室、电子基础实验室等十三个实验室。学院“雷克光微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福建省大学生省级示範基地。学院已同鲤城区政府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和企业共建华大光微研究院、华大泽仕通通信技术研究院、华大宏泰科技智慧安防研发中心。学院大楼按具有物联网特色的“智慧工学院”来布局,与企业共同建设高端教学和科研实验室,有力地推进学院三个专业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再上新的台阶。
学校环境

工学实验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学校及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光电技术综合实验室,物联网技术套用综合实验室,信号与系统实验室等三个中央财政支持项目,以及嵌入式/EDA/单片机实验室,三创实验室,检测技术与感测器实验室,数据通信实验室,通用机房,通信原理等校专项支持项目,项目目前均已完成建设,总投资近千万人民币。另外接管总投资3300万元的省移动公司重点实验室“移动通信实验室”。目前正积极筹建云计算服务平台,智慧工学院改造项目,省创新平台等项目的建设。实验室建设已基本满足本科教学需要。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华侨大学工学院有物联网工程,信息工程(移动通信技术方向)和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三个专业紧密结合了海峡西岸优势产业移动通信技术、新兴产业光伏和半导体照明工程以及正在兴起的物联网产业等,为这些产业培养急需的适用性专业人才。
师资力量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6名,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5名,专业实验教学人员1名,教师与实验人员都具有博士学位。信息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2名、讲师4名,专业实验教学人员1名,教师与实验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6名。物联网工程系现有专业教师8名,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3名、讲师3名,专业实验教学人员1名,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者7人。
学院领导
院长:郑力新
党委书记:郑黎鸰
副院长:王佳斌、张育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