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的前身是电子工程系(五系),1953年建立雷达设计与製造专业,是我国首批建立的从事雷达、遥控遥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1956年建立无线电工程系,1971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2002年由原电子工程系等4个系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内保留电子工程系(一院五系),2008年底重组为信息与电子学院。学院曾研製了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诞生了中国电视第一频道、研製了中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
学院设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专用处理器研究所、雷达技术研究所、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等单位。
目前,学院共有各类学生2000余名。其中本科生900余名,硕士研究生800余名,博士生300余名,留学生30余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
- 外文名: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onics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成立时间:2008年底
- 前身:电子工程系
- 学科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 知名校友:毛二可、王小谟
- 国防特色学科: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及现状
信息与电子学院(五院)的前身是电子工程系(五系),1953年建立雷达设计与製造专业,是我国首批建立的从事雷达、遥控遥测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单位之一,1956年建立无线电工程系,1971年更名为电子工程系,2002年由原电子工程系等4个系组建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内保留电子工程系(一院五系),2008年底重组为信息与电子学院。学院曾研製了中国第一套电视发射接收设备、诞生了中国电视第一频道、研製了中国第一部低空测高雷达。
学院设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通信技术研究所、微波技术研究所、微电子技术研究所、专用处理器研究所、雷达技术研究所、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所、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等单位。
学科专业
学院设有两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2个国防特色学科。
学院共设定4个本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对抗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
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为北京市特色专业且入选了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通信工程为国防特色专业,信息对抗技术为教育部特色专业、国防特色专业、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专业、北京市特色专业,学院自1994起设立我校第一个教改试验班—电子信息类本科教学实验班,制定专门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画,进行统一管理和专门培养。
学术队伍
现有教职工21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教授、研究员)35人,副高级职称72人,博士生导师48人(含兼职博导6人)。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千人计画长期项目专家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级)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入选者2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国防科技工业“511”人才工程2人、创新人才推进计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1人。
学院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
科学研究
学院每年承担国家“863”、国家“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攻关、国防预研、国防基础研究等重要科研项目数10项,横向科技合作项目200余项,年均科研经费超2亿元。
学院实验室面积约2.4万平方米,实验设备资产总值约1.14亿元。建有“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卫星导航电子信息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元信息系统”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信号採集与处理”国家重点学科点专业实验室、“嵌入式实时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毫米波与太赫兹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分数域信号与系统”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硅基高速片上系统”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信息系统及安全对抗实验中心”和“电子信息技术实验中心”两个校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以及多个校企联合实验室。
合作交流
学院与美国、英国、加拿大、瑞典、西班牙、新加坡、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十余所大学、多个研究机构和企业有着广泛的交流和联繫,在学术交流、人才培养、教师培训、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友好合作;与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合作举办电子工程专业本科合作办学项目;与瑞典爱立信公司合作建有数字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与美国TI公司、安捷伦公司、Ansoft公司、Mentor Graphics公司等企业合作建立了联合实验室。2014年,获批“新体制雷达理论与关键技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画”,简称“111计画”),将为学院国际化建设、青年教师培养和高水平人才引进提供良好的支撑。
院士风采
王越院士

王越(1932—),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1994年),北京理工大学名誉校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防科工局专家谘询委员会委员、“863计画”国家安全领域专家组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中国电子学会会士。
长期从事火控雷达系统、信息对抗技术的科学研究工作。曾担任过多个大型火控雷达系统的总设计师和行政指挥,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总装预研项目,为推动我军武器装备现代化和国防建设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学技术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1993年荣获光华科技基金一等奖,1999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兵器工业功勋奖、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範,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
王越院士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并结合教学与工程实际,提出多活性代理信息系统理论思想,在《中国科学》、《中国工程科学》发表文章予以阐述,成为该领域基础性论着。所讲授的课程《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的教材《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被评为国防特色优秀教材,教学成果《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带领的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8年)。
王越院士经过多年潜心研究,并结合教学与工程实际,提出多活性代理信息系统理论思想,在《中国科学》、《中国工程科学》发表文章予以阐述,成为该领域基础性论着。所讲授的课程《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导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出版的教材《信息系统与安全对抗理论》被评为国防特色优秀教材,教学成果《信息对抗技术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与实践》获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06年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带领的教学团队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称号(2008年)。
毛二可院士

毛二可(1934—),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北京理工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863计画”专家委员会顾问、总装备部科技委兼职委员、空军科学技术与人才培养顾问。
长期从事雷达技术研究,是我国雷达领域的着名学者。他始终坚持从国家的利益和需求出发,走自主创新之路,承担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国防预研基金和“863”、“973”计画研究项目、重点预研项目、演示验证项目和型号装备研製任务,对我国动目标显示、动目标检测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以第一完成人曾获国家发明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1991年荣获光华科技基金特等奖,2001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曾被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当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毛二可院士带领的国防科技工业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研究所先后获国家发明奖6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0余项,获取发明专利200余项,为国家培养了硕士、博士和博士后等高层次人才1000多名,为我国雷达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实验室及师资队伍
实验室
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 | 雷达技术研究所 |
通信技术研究所 | 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
微波技术研究所 | 信息安全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
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
专业处理器研究所 | 分数域信号与系统研究所 |
教师队伍
信号与图像处理研究所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刘志文 李慧琦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何冰松 时永刚 徐友根 钟曼莉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范哲意 林艳飞 王群 周治国 |
通信技术研究所
安建平团队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安建平 卜祥元 高飞 李祥明 王爱华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孙磊 沈英 杨杰 周荣花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范戎飞 韩航程 刘策伦 刘 珩 卢继华 聂青 马永峰 吴浩 王帅 薛艳明 闫雪梅 张宇 |
匡镜明团队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匡镜明 费泽松 刘家康 王华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何遵文 王晶 武楠 邢成文 谢湘 赵胜辉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杨德伟 张万成 张焱 |
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仲顺安 赵显利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陈倩文 陈志铭 党华 丁英涛 曲秀杰 田黎育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陈越洋 高巍 桂小琰 任仕伟 吴海霞 王兴华 张蕾 |
雷达技术研究所
吴嗣亮团队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吴嗣亮 崔嵬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马淑芬 王永庆 侯淑娟 李海 王菊 魏国华 郑哲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陈刚 刘竞园 侯建刚 李佳琪 王旭 张钦 |
龙腾团队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毛二可 龙腾 陈禾 许稼 赵保军 曾涛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陈亮 邓宸伟 丁泽刚 胡程 胡善清 刘峰 李阳 杨小鹏 曾大治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陈新亮 高立宁 金烨 李枫 刘飞峰 刘海波 李健 刘泉华 刘伟 任丽香 宋媛媛 唐林波 田卫明 王宏宇 谢宜壮 姚迪 闫宇松 张磊 |
雷达与对抗技术研究所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高梅国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付佗 刘国满 李云杰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陈德峰 江海清 李岩 王俊岭 徐成发 杨静 张雄奎 |
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
正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韩 力 张彦梅 |
副高级职称(按拼音排序) |
杜慧茜 丁志杰 傅雄军 高玄怡 郜志峰 梁淼 李燕民 马幼鸣 田东 王文华 温照方 赵宏图 |
中级及以下职称(按拼音排序) |
杜娟 邓小英 方芸 李东 李东伟 梁蕻 马志峰 南方 聂振钢 齐春东 吴琼之 王勇 吴莹莹 谢 民 许文龙 叶 勤 张峰 张勇强 |
分数域信号与系统研究所
正高级职称:陶然
副高级职称:胡进 贾丽娟 单涛 张峰 赵娟
中级及以下职称:白霞 冯远 郇浩 鲁溟峰 石岩 赵兴浩
杰出人才
国家“千人计画”入选者
2010年:刘大可(第四批)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画入选者
2004年:盛新庆(特聘教授,电子科学与技术);2009年:陶然(特聘教授,信息与通信工程);2012年:龙腾(特聘教授,信号与信息处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2006年:陶然;2012年:龙腾
国家批准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1984年:毛二可;1992年:王越;1998年:匡镜明
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1999年:安建平;2007年:陶然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获得者
2002年:吴嗣亮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入选者
2004年:龙腾;2006年:曾涛;2010年:李慧琦;2012年:潘小敏;2013年:崔嵬、许稼
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画——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
2013年:龙腾
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
2014年:龙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