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琴女士是中国最早关注青少年升学问题的国际教育专家,三维留学和三维移民的创始人。致力于做一位民营教育企业家,成功将美国成熟的升学顾问(CollegeAdmissionCounseling)职业体系引入中国,通过教育指导、人生设计、职业规划三个层面,给留学生提供从中学、高中到大学的整体教育解决方案。截止到目前,有万名以上学生通过她的帮助成功进入世界500强名校。樊琴女士是北京电视台及多家媒体的教育类相关话题的特约嘉宾,2012年,作为决胜网创始团队成员之一,出任决胜网执行副总裁。同时也是决胜东方大学生创业大赛主席,中国教育服务中心首席留学专家。樊女士被北京大学及多所高校聘请为创业导师,成功帮助部分学生的创业项目获得了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2016年8月8日离职,正式宣布进入海外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创办麦肯锡国际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并担任CEO。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樊琴
- 外文名:Vanessa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重庆市
- 出生日期:1972年12月26日
- 毕业院校:比利时联合商学院
- 主要成就:北京大学创业导师
- 性别:女
- 职务:决胜网执行副总裁
人物简介
2012年,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樊琴加入决胜网,出任决胜网执行副总裁,首席国际升学顾问、中国教育服务中心首席留学专家。将美国成熟的升学顾问(College Admission Counseling)职业体系引入中国,通过教育指导、人生设计、职业规划三个层面,为中国有志学生提供总体教育规划和提升。
樊琴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国学总裁班,比利时联合商学院EMBA。曾在清华紫光集团任管理职务,之后投身教育行业,在加盟决胜网前,任中国教育服务中心副总裁。因其在国际教育领域的诸多贡献,被中国教育服务中心聘请为首席留学顾问。
决胜网高级副总裁樊琴女士于8月8日离职,正式宣布进入海外医疗健康服务领域,创办麦肯锡国际健康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并担任CEO。
麦肯锡国际健康管理正是为满足高端客户海外医疗服务需求而创立的。樊琴表示,麦肯锡是全球专业的“企业运营”健康顾问,而麦肯锡国际健康将成为全球最大专业服务与“企业主及高端人士”的海外健康谘询。
主要成就
北京大学创业导师
赤峰学院创业导师
三维留学和三维移民的创始人
决胜东方大学生创业大赛组委会主席
《私人财富》杂誌专栏作家
北京电视台海外留学相关话题特约嘉宾
中国教育服务中心首席升学专家
旧金山大学中国区招生代表
人物经历
樊琴常年往返于美国与中国之间,在美国30个州学习和生活过,深入研究中西文化的差异,分析教育体制的不同,结合中国学生的特点提出独特的见解。多年来,上千名不同院校的学生在樊琴的全面规划与指导下,帮助不少优秀学者进入了以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接受国际化教育。第一批被樊琴送出去的部分优秀学生已经在世界500强企业任要职,年薪22万美元/年,是美国当地人均工资的4-5倍。
第一位帮助公司完成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第一位帮助公司完成ISO18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第一位从事商科留学谘询的顾问
第一位从事艺术留学谘询的顾问
第一位获得伯克利音乐学院Offer最多的艺术留学专家
第一位专注服务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留学的教育企业家
主要荣誉
北京大学创业导师
三维留学和三维移民创始人
美国伦斯勒理工大学中国招生代表
美国旧金山大学中国招生代表
美国强生威尔斯大学中国招生代表
《私人财富》特邀作家
北京电视台、凤凰网、新华网特约嘉宾
樊琴眼中的阿尼帕
候补委员名单
赤峰学院创业导师
创业经历
为给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回响李克强总理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4年3月创办了决胜东方创业学院,专注服务在校有就业和创业的大学生提供资源整合与匹配,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建人脉圈、提供才华展示舞台、上下游资源整合与对接和信息交流国际视野的扩充。
2014年3月创建了决胜东方,作为国内首个高规格专业服务于网际网路IT领域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挖掘并培养技术领袖、未来CTO和CEO的第一个舞台。定位:决胜东方大学生创业大赛,培养技术领袖、未来CTO的第一个舞台。
新闻报导
樊琴,从她的讲述中,记者深切体会到了阿尼帕妈妈博大的母爱胸怀。品尝着典型的维吾尔族款待客人的茶点:奶茶、酥油、饊子等美食,记者们和阿尼帕妈妈高兴地拉着家常。这时,一位年轻女子领着个小女孩进来,只见她跟孩子小声说了一句,孩子就去旁边房间了。女子坐到我们中间,象主人一样和我们聊着,并不时起身给大家添茶递吃食。因为阿尼帕的孩子来自6个民族,记者自然而然地把她当成阿尼帕妈妈的孩子,一问才知,她便是报导阿尼帕妈妈的第一人――樊琴。
樊琴告诉记者,结识了阿尼帕妈妈,她很快就在这个大家庭中找到了温暖,融入了这个家庭,和阿尼帕妈妈的其他孩子一起,享受着来自阿尼帕妈妈的母爱。她说:“我觉得我就是阿尼帕妈妈的第二十个孩子。有什幺大小事,他们也叫上我,跟我商量,直接就说,你不是妈妈的第二十个孩子吗?”
樊琴向记者讲述了她第一次来到阿尼帕妈妈家的情景,她用历历在目来形容。那是一个秋冬交际的时节,已是北风凛冽,寒意袭人。樊琴走进低矮破旧的屋子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男女老少二十来人,热热闹闹地围坐在一起。樊琴早就听说阿尼帕家孩子多,今天终于得尝一见。樊琴立即被大家的热情包围了,热腾腾的酥油奶茶,可口的吃食,萦绕耳边的问候,让樊琴一下子找到了回家的感觉。特别是阿尼帕临走时一句,孩子,以后常来家里玩,没事就过来喝茶,让樊琴仿佛看见了自己的妈妈。
樊琴说:“到妈妈家里,喝点茶以后,我们觉得生活找到了依託。我自己也觉得,我觉得可以去掉一些浮躁的东西。我们也开玩笑,如果喝了妈妈家的茶,阿尼帕妈妈家的茶,你(的)头都不会疼。”随着与阿尼帕一家接触的深入,樊琴深刻体会到了这个多民族家庭的温暖,体会到了凝聚这个家庭的精神和力量。在这个家庭中,没有亲生和收养之分,也没有民族之别,阿尼帕用她那博大的母亲胸怀,支撑着这个大家庭,用爱教育着在这个家庭中成长的孩子。
樊琴说,阿尼帕妈妈亲生的孩子都是从旁人的口中得知哪个哥哥或姐姐是收养的。樊琴在享受母爱的同时,没有忘记自己的责任,她萌生了要让全社会都知道阿尼帕妈妈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