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是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一项社会调查活动。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了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主要情况。
调查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位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
- 发布机构: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 发布日期:2017年4月18日
- 实施日期:2017年4月18日
政策全文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较2015年增加了0.02本。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较2015年增加了3.37分钟。数位化阅读的发展,提升了国民综合阅读率和数位化阅读方式接触率,整体阅读人群持续增加,但也带来了图书阅读率增长放缓的新趋势。
本次调查执行样本城市为52个,覆盖了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本次调查的有效样本量为22415个,其中成年人样本为16967个,1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样本为5448个,未成年样本占到总样本量的24.3%;有效採集城镇样本17091个,农村样本5324个,城乡样本比例为3.2:1。
(一)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较2015年的79.6%略有提升,数位化阅读(网路线上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方式的接触率为68.2%,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个百分点,图书阅读率为58.8%,较2015年的58.4%上升了0.4个百分点。报纸阅读率为39.7%,较2015年的45.7%下降了6.0个百分点;期刊阅读率为26.3%,较2015年的34.6%下降了8.3个百分点。
(二)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着,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传统媒介中,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读书时间最长,为20.20分钟,比2015年的19.69分钟增加了0.51分钟,但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三)2016年我国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纸质报纸和期刊的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与2015年相比,纸质报刊阅读量持续下降。
(四)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上网率为73.8%,较2015年的70.0%增加了3.8个百分点,通过手机上网的比例增幅明显。
(五)我国成年国民对图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与去年相比略有提升,期刊的价格承受能力与去年相比有所下降。电子书的价格承受能力与去年相比略有上升。手机阅读群体2016年手机阅读人均花费为16.95元,较2015年有所上升。
(六)有数位化阅读行为的成年人中近九成为49周岁以下人群,纸质读物阅读仍是五成以上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对于同样内容的纸质版和电子版图书,在数位化阅读方式接触者中,有51.2%的人更倾向于购买电子版。
(七)超四成的成年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较少,近六成的国民认为2016年个人阅读量没有变化,近七成的成年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八)0—17周岁未成年人图书阅读率为85.0%,较2015年提升了3.9个百分点,未成年人的人均图书阅读量为8.34本,较2015年增加了1.15本。
(九)在0—8周岁有阅读行为的儿童家庭中,平时有陪孩子读书习惯的家庭占到90.0%,这些家庭中家长平均每天花24.15分钟陪孩子读书。
此外,2016年我国0—8周岁儿童的家长平均每年带孩子逛书店3.07次,比2015年的2.98次有所增加。近五成(46.6%)的0—8周岁儿童家长半年内至少会带孩子逛一次书店,其中三成多(34.8%)的家长会在1—3个月内带孩子逛一次书店。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为79.9%,数位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8.2%,图书阅读率为58.8%。

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为7.86本。
2016年手机阅读率达到66.1%,已经连续8年增长。
内容解读
在国民对个人阅读数量评价中,只有1.7%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多,6.6%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比较多,有36.0%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一般,45.2%的人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
从成年国民对各类出版物阅读量的考察看,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图书阅读量的7.86本中,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电子书阅读量为3.21本。报纸和期刊的人均阅读量分别为44.66期(份)和3.44期(份),分别低于2015年的54.76期(份)和4.91期(份)。
对我国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的研究发现,51.6%的成年国民更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9.8%的国民更倾向于“网路线上阅读”,有33.8%的国民倾向于“手机阅读”,有3.8%的人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1.0%的国民“习惯从网上下载并列印下来阅读”。
在数位化阅读已经很发达的今天,纸质图书仍受到一半多读者的青睐。对这一现象,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认为,这说明传统的纸质图书仍然具有生命力。“回归纸质图书是一个世界性的潮流,美国、英国、法国目前都出现了类似的趋势,这些国家电子书的销售放缓,而纸质图书的销售稳步增长,中国也同样如此。数位化阅读虽然具有快捷方便的特点,但只适合快速的碎片化的浅阅读,传统的纸质阅读更适于系统的体系化的深阅读。读者对深阅读的需求不会消失,因此纸质图书就不会消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传统纸质图书和数位化阅读的方式仍将会并存。”
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新兴媒介的时长整体上有不同程度的提升。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着,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00分钟;传统媒介中,除纸质图书阅读时长外,纸质报刊阅读时长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调查显示,不同人口特徵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存在一定差异。城镇成年居民、男性成年居民的手机阅读接触率分别高于对应群体;成年人中,年龄越小的群体,手机阅读接触率越高,18—29岁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最高,为92.8%;其次为30—39岁群体,该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为87.3%。60岁以上群体的手机阅读接触率与中青年群体差距较大。
对于手机阅读率的快速增长,徐升国认为这和手机便于携带、适应碎片化阅读的特点有直接的关係。“在今后数位化阅读的发展趋势当中,手机很有可能取代其他所有终端而成为第一大数位化阅读载体。中国有7亿多手机用户,因此手机阅读的群体将非常庞大。这是中国与其他国家非常不一样的地方,也是我们开展手机阅读的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