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汪顺宁

2021-04-12 08:24:25 百科
汪顺宁

汪顺宁

汪顺宁,女,祖籍安徽休宁,1968年4月出生于江西,武汉大学西方美学博士,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文艺学教研室副教授,文艺学硕士导师,牛津大学、英国约克大学、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访问学者,欧洲美学学会(ESA)会员、荷兰哲学研究会(OZSW)国际会员。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汪顺宁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 学位/学历:博士
  • 专业方向:西方美学
  • 职务:上海财经大学副教授 

荣誉

独立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文艺理论研究》《世界哲学》《上海财经大学学报》《Sofia Philosophical Review》《The Agonist》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中英文论文多篇,独立出版专着1部、译着1部、诗集1部、日记(散文)1部。

研究领域

西方美学、文艺美学、文学哲学、诗学。

教育背景

武汉大学学士(1988)
武汉大学硕士(1999)
武汉大学博士(2003)。

访学学术

1)英国牛津大学(2006.2-2006.7)
2)英国约克大学(2013.1-2014.1)
3)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2016.8-2016.11)
4)英国威尔斯大学蓝彼得学院(出席学术会议“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2008年11月)
5)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出席学术会议“荷兰OZSW2017年年会”,2017年11月)
6)希腊德尔斐(国际前苏格拉底研究学会第六届双年会议,2018年6月)。

开设课程

1)财大本科生全校通识课:《西方美学经典解读》《中国文学之情》
2)财大中文系硕士研究生课程:《西方美学》《文艺审美经验》《希腊罗马美学》等。

学术成果

论文类

1)“权力意志与艺术”,《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20世纪中国的尼采研究”,《哲学动态》,2002年第6期。
3)“生死之谜及其在瓶画上的面容:对前苏格拉底宇宙论美学核心问题的一种解读”,《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2期。
4)The Riddle of Life and Dea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ocratic Fragments and Vase Paintings of the Dark Ages. Sofia: Sofia Philosophical Review. Vol.XI, Iss.1, 2018. PP.49-66.
5)On Tranquility: The Essential Word of Nietzsche’s Thus Spoke Zarathustra. New York: The Agonist. Autumn 2015- Spring 2016. Vol.9. pp.40--53.
6)“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交响乐结构:初步勾勒”,《世界哲学》,2009年第4期。
7)“尼采美学与后现代维度的边界与痕迹”,《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8)“生命的华衣:论广告美学的学科根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美学卷)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着作类

1)《醉的泛音乐化——论尼采的艺术与权力意志》,北京:智慧财产权出版社,2005年3月。
2)《诗歌,女性与古典传统——西方尼采美学研究译文选》,北京:智慧财产权出版社,2016年3月。
3)《廓尔集:格律诗词自选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8月。
4)《长瞰录:关于两只猫的日记》,香港:香港大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4月。

学术成果

论文

1)“权力意志与艺术”,《哲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20世纪中国的尼采研究”,《哲学动态》,2002年第6期。
3)“尼采美学与后现代维度的边界与痕迹”,《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也谈尼采的永恆轮迴”,《中文自学指导》,2005年第2期。
5)“悖论与可能:广告美学”,《美与当代生活方式》,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6)“音乐式箴言体与泛音乐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书写风格与哲学意义”,《中文自学指导》,2006年第6期。
7)“论宁静”,《中文自学指导》,2007年第6期。
8)“生命的华衣:论广告美学的学科根基”,《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人大报刊複印资料》(美学卷)2008年第11期全文转载。
9)“尼采:醉与音乐”,《中文自学指导》,2008年第3期。
10)“从广告美学的视角看”,《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5月20日。
11)“凉凉的琼斯——电影《Never Let Me Go》评论”,《电影评介》,2011年第20期。
12)“被撕裂的完美邪恶——电影《裂缝》的主题分析”,《电影评介》,2011年第21期。
13)“再读会饮篇——《给朱丽叶的信》中的饮食美学”,《电影评介》,2011年第22期。
14)“On Tranquility: The Essential Word of Nietzsche’s Thus Spoke Zarathustra”.The Agonist.9. 1&2 (New York: Autumn 2015- Spring 2016): 40--53.
15)“生死之谜及其在瓶画上的面容:对前苏格拉底宇宙论美学核心问题的一种解读”,《文艺理论研究》,2017年第2期。第162-172页。
16) The Riddle of Life and Dea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esocratic Fragments and Vase Paintings of the Dark Ages. Sofia: Sofia Philosophical Review. Vol.XI,Iss.1, 2018. PP.49-66.

着作

1)《醉的泛音乐化——论尼采的艺术与权力意志》,北京:智慧财产权出版社,2005年3月。
2)《诗歌,女性与古典传统——西方尼采美学研究译文选》,北京:智慧财产权出版社,2016年3月。
3)《廓尔集:格律诗词自选集》,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6年8月。
4)《长瞰录:关于两只猫的日记》,香港:香港大道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年4月。

译文

1)“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交响乐结构:初步勾勒”,《世界哲学》,2009年第4期。
2)“星难:尼采与诗歌的狂喜”,《中国社科科学论丛》,2011年春季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
3)“金融危机:道德失败还是认知失败”,《中国经济哲学评论》(财富哲学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1月。第266-275页。

参编、参译

1)《新时代哲学探索》,张雄主编,人民出版社,2014年。1.9万字。
2)《东欧史》,韩炯主编,中国出版集团,2013年。3万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