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内容简介:生产岗位是安全生产的最基本细胞,是安全生产“三基”(基础、基层、基本)建设的最重要对象,是企业安全生产风险控制最基本单元。作为高危行业,石油行业具有野外作业、流动性大、生产条件艰苦、劳动强度大和生产过程複杂多变、突发危险等作业特点,《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套用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原理,结合石油行业岗位员工安全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实现了石油行业生产关键作业岗位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以“三法三卡”为模式,介绍了石油行业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的内涵、原理、理论以及开发和套用,并列出了通用岗位(18个)、海洋採油岗位(9个)和石油测井岗位(9个)的三法三卡具体套用实例。《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实用性和针对性强,可作为石油行业岗位员工的安全培训用书,也可供石油行业安全管理人员参考阅读。
基本介绍
- 书名: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221页
- 开本:16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罗云 等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122158691
内容简介
《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主要是针对石油工业行业编写,其中提炼了石油工业的数十个关键作业岗位,显然是针对危险性较高的岗位。内容以员工岗位为对象,具有实用性价值。有的石油工业套用这一工具,推行“班前五分钟,现场一道题”的岗位员工培训法,使安全培训“天天有、无间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图书目录
第1部分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套用导则
第1章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概述
1.1“三法三卡”内涵
1.1.1“三法”
1.1.2“三卡”
1.2“三法三卡”原理
1.2.1人本原理
1.2.2预防原理
1.3“三法三卡”理论
1.3.1风险管理理论为前提
1.3.2HSE管理体系为模式
1.3.3安全系统论原理为指导
1.3.4国家标準为準则
1.3.5安全文化学理论为表现
1.3.6PDCA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
第2章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开发
2.1“三法三卡”开发目的
2.2“三法三卡”开发内容
2.3“三法三卡”开发流程
2.3.1概念源于“一法三卡”
2.3.2杜邦公司“STOP”卡
第3章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套用
3.1“三法三卡”套用特点
3.2“三法三卡”套用模板
3.3“三法三卡”套用模式
3.3.1培训
3.3.2风险辨识
3.3.3整理成稿和执行
3.3.4时效性处理
第2部分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套用
第4章通用岗位(共18个岗位)
4.1电工
4.1.1“三法”体系
4.1.2“三卡”体系
4.2变电工
4.2.1“三法”体系
4.2.2“三卡”体系
4.3电焊工
4.3.1“三法”体系
4.3.2“三卡”体系
4.4氧焊工
4.4.1“三法”体系
4.4.2“三卡”体系
4.5电气运行工
4.5.1“三法”体系
4.5.2“三卡”体系
4.6起重机司机
4.6.1“三法”体系
4.6.2“三卡”体系
4.7装载车司机
4.7.1“三法”体系
4.7.2“三卡”体系
4.8空压机司机
4.8.1“三法”体系
4.8.2“三卡”体系
4.9装载工
4.9.1“三法”体系
4.9.2“三卡”体系
4.10机车司机
4.10.1“三法”体系
4.10.2“三卡”体系
4.11铲车司机
4.11.1“三法”体系
4.11.2“三卡”体系
4.12绞车司机
4.12.1“三法”体系
4.12.2“三卡”体系
4.13抓斗机工
4.13.1“三法”体系
4.13.2“三卡”体系
4.14普通驾驶员
4.14.1“三法”体系
4.14.2“三卡”体系
4.15汽车修理工
4.15.1“三法”体系
4.15.2“三卡”体系
4.16锅炉工
4.16.1“三法”体系
4.16.2“三卡”体系
4.17锅炉检修工
4.17.1“三法”体系
4.17.2“三卡”体系
4.18司炉工
4.18.1“三法”体系
4.18.2“三卡”体系
第5章海洋採油岗位(共9个岗位)
5.1安装工
5.1.1“三法”体系
5.1.2“三卡”体系
5.2保障工
5.2.1“三法”体系
5.2.2“三卡”体系
5.3採油工
5.3.1“三法”体系
5.3.2“三卡”体系
5.4化验工
5.4.1“三法”体系
5.4.2“三卡”体系
5.5机电工
5.5.1“三法”体系
5.5.2“三卡”体系
5.6集输工
5.6.1“三法”体系
5.6.2“三卡”体系
5.7计量工
5.7.1“三法”体系
5.7.2“三卡”体系
5.8输油工
5.8.1“三法”体系
5.8.2“三卡”体系
5.9注水工
5.9.1“三法”体系
5.9.2“三卡”体系
第6章石油测井岗位(共9个工种)
6.1测井工
6.1.1“三法”体系
6.1.2“三卡”体系
6.2测井工驾驶员
6.2.1“三法”体系
6.2.2“三卡”体系
6.3测试工
6.3.1“三法”体系
6.3.2“三卡”体系
6.4放射源装配与储存工
6.4.1“三法”体系
6.4.2“三卡”体系
6.5火工品装配与储存工
6.5.1“三法”体系
6.5.2“三卡”体系
6.6射孔工
6.6.1“三法”体系
6.6.2“三卡”体系
6.7射孔工驾驶员
6.7.1“三法”体系
6.7.2“三卡”体系
6.8岩石物理实验工
6.8.1“三法”体系
6.8.2“三卡”体系
6.9仪器维修工
6.9.1“三法”体系
6.9.2“三卡”体系
参考文献
第1章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概述
1.1“三法三卡”内涵
1.1.1“三法”
1.1.2“三卡”
1.2“三法三卡”原理
1.2.1人本原理
1.2.2预防原理
1.3“三法三卡”理论
1.3.1风险管理理论为前提
1.3.2HSE管理体系为模式
1.3.3安全系统论原理为指导
1.3.4国家标準为準则
1.3.5安全文化学理论为表现
1.3.6PDCA循环管理系统为借鉴
第2章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开发
2.1“三法三卡”开发目的
2.2“三法三卡”开发内容
2.3“三法三卡”开发流程
2.3.1概念源于“一法三卡”
2.3.2杜邦公司“STOP”卡
第3章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套用
3.1“三法三卡”套用特点
3.2“三法三卡”套用模板
3.3“三法三卡”套用模式
3.3.1培训
3.3.2风险辨识
3.3.3整理成稿和执行
3.3.4时效性处理
第2部分石油岗位三法三卡安全工作法套用
第4章通用岗位(共18个岗位)
4.1电工
4.1.1“三法”体系
4.1.2“三卡”体系
4.2变电工
4.2.1“三法”体系
4.2.2“三卡”体系
4.3电焊工
4.3.1“三法”体系
4.3.2“三卡”体系
4.4氧焊工
4.4.1“三法”体系
4.4.2“三卡”体系
4.5电气运行工
4.5.1“三法”体系
4.5.2“三卡”体系
4.6起重机司机
4.6.1“三法”体系
4.6.2“三卡”体系
4.7装载车司机
4.7.1“三法”体系
4.7.2“三卡”体系
4.8空压机司机
4.8.1“三法”体系
4.8.2“三卡”体系
4.9装载工
4.9.1“三法”体系
4.9.2“三卡”体系
4.10机车司机
4.10.1“三法”体系
4.10.2“三卡”体系
4.11铲车司机
4.11.1“三法”体系
4.11.2“三卡”体系
4.12绞车司机
4.12.1“三法”体系
4.12.2“三卡”体系
4.13抓斗机工
4.13.1“三法”体系
4.13.2“三卡”体系
4.14普通驾驶员
4.14.1“三法”体系
4.14.2“三卡”体系
4.15汽车修理工
4.15.1“三法”体系
4.15.2“三卡”体系
4.16锅炉工
4.16.1“三法”体系
4.16.2“三卡”体系
4.17锅炉检修工
4.17.1“三法”体系
4.17.2“三卡”体系
4.18司炉工
4.18.1“三法”体系
4.18.2“三卡”体系
第5章海洋採油岗位(共9个岗位)
5.1安装工
5.1.1“三法”体系
5.1.2“三卡”体系
5.2保障工
5.2.1“三法”体系
5.2.2“三卡”体系
5.3採油工
5.3.1“三法”体系
5.3.2“三卡”体系
5.4化验工
5.4.1“三法”体系
5.4.2“三卡”体系
5.5机电工
5.5.1“三法”体系
5.5.2“三卡”体系
5.6集输工
5.6.1“三法”体系
5.6.2“三卡”体系
5.7计量工
5.7.1“三法”体系
5.7.2“三卡”体系
5.8输油工
5.8.1“三法”体系
5.8.2“三卡”体系
5.9注水工
5.9.1“三法”体系
5.9.2“三卡”体系
第6章石油测井岗位(共9个工种)
6.1测井工
6.1.1“三法”体系
6.1.2“三卡”体系
6.2测井工驾驶员
6.2.1“三法”体系
6.2.2“三卡”体系
6.3测试工
6.3.1“三法”体系
6.3.2“三卡”体系
6.4放射源装配与储存工
6.4.1“三法”体系
6.4.2“三卡”体系
6.5火工品装配与储存工
6.5.1“三法”体系
6.5.2“三卡”体系
6.6射孔工
6.6.1“三法”体系
6.6.2“三卡”体系
6.7射孔工驾驶员
6.7.1“三法”体系
6.7.2“三卡”体系
6.8岩石物理实验工
6.8.1“三法”体系
6.8.2“三卡”体系
6.9仪器维修工
6.9.1“三法”体系
6.9.2“三卡”体系
参考文献
序言
作业岗位的安全保障是石油工业安全生产最重要、最根本的环节。也是石油工业安全生产“三基建设(基础、基层、基本)”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本书论及的“三法三卡”,是一种现场作业风险控制或管理的载体或工具。以表格和卡片的形式,为石油工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以及实现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控制和安全健康保障提供易于掌握、实用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这一工具套用了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原理,结合石油工业岗位员工安全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实现了石油工业生产关键作业岗位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三法三卡”的形式,将石油工业关键作业岗位员工的风险防範素质,从行为与能力观念与知识的两方面要求为模式,以“法”和“卡”为名,综合、全面、系统包含了石油工业岗位员工安全风险防範的知识系统。“法”是安全能力和安全措施的要求,包含职业安全、职业健康和关键作业的安全能力和措施;“卡”是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包含作业检查知识、危害因素知识和危险因素知识。“三法三卡”成为岗位员工的安全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在诸多石油勘探开发的专业得到推广套用,成效显着。
“三法三卡”这一风险控制工具具有以下特点。
石油行业针对性:主要是针对石油工业行业编写,其中提炼了石油工业的数十个关键作业岗位,显然是针对危险性较高的岗位。
员工岗位实用性:内容以员工岗位为对象,具有实用性价值。有的石油工业套用这一工具,推行“班前五分钟,现场一道题”的岗位员工培训法,使安全培训“天天有、无间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风险防控科学性:“三法三卡”这一工具的开发遵循风险分析和管理的原理,基于全面风险辨识分级评价风险控制的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
知识能力系统性:“三法三卡”这一工具套用了安全行为学的
知识与能力,以及安全文化学的观念与行为的体系模式,使岗位员工所要求的安全知识体系全面而系统。
“三法三卡”的成功开发,一是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多个行业各种岗位作业安全的实用工具;二是建立在多个油田企业的参与及合作开发的基础之上。因此,作者对参考文献提及的作者表示敬意,并对参与开发和设计的中石化胜利油田海洋採油厂、中石油新疆油田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和测井公司(现西部钻井公司);中石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等企业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由罗云等编着,参编人员有裴晶晶、刘超、胡延年、刘卫红、杨景武、党梅梅、曾珠、胡俊喜、张影、徐沛歆、李平、李鑫、史凯。
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不当和疏漏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着者2012年10月于北京
本书论及的“三法三卡”,是一种现场作业风险控制或管理的载体或工具。以表格和卡片的形式,为石油工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以及实现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风险控制和安全健康保障提供易于掌握、实用有效的工具和方法。这一工具套用了风险分析与管理的原理,结合石油工业岗位员工安全知识和能力素质的要求,实现了石油工业生产关键作业岗位全面、系统、科学的安全风险防控体系。
“三法三卡”的形式,将石油工业关键作业岗位员工的风险防範素质,从行为与能力观念与知识的两方面要求为模式,以“法”和“卡”为名,综合、全面、系统包含了石油工业岗位员工安全风险防範的知识系统。“法”是安全能力和安全措施的要求,包含职业安全、职业健康和关键作业的安全能力和措施;“卡”是了解和掌握的知识,包含作业检查知识、危害因素知识和危险因素知识。“三法三卡”成为岗位员工的安全风险控制的有效工具,在诸多石油勘探开发的专业得到推广套用,成效显着。
“三法三卡”这一风险控制工具具有以下特点。
石油行业针对性:主要是针对石油工业行业编写,其中提炼了石油工业的数十个关键作业岗位,显然是针对危险性较高的岗位。
员工岗位实用性:内容以员工岗位为对象,具有实用性价值。有的石油工业套用这一工具,推行“班前五分钟,现场一道题”的岗位员工培训法,使安全培训“天天有、无间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风险防控科学性:“三法三卡”这一工具的开发遵循风险分析和管理的原理,基于全面风险辨识分级评价风险控制的风险管理的科学方法;
知识能力系统性:“三法三卡”这一工具套用了安全行为学的
知识与能力,以及安全文化学的观念与行为的体系模式,使岗位员工所要求的安全知识体系全面而系统。
“三法三卡”的成功开发,一是分析借鉴了国内外多个行业各种岗位作业安全的实用工具;二是建立在多个油田企业的参与及合作开发的基础之上。因此,作者对参考文献提及的作者表示敬意,并对参与开发和设计的中石化胜利油田海洋採油厂、中石油新疆油田克拉玛依钻井公司和测井公司(现西部钻井公司);中石油大庆油田井下作业分公司等企业表示衷心感谢。
本书由罗云等编着,参编人员有裴晶晶、刘超、胡延年、刘卫红、杨景武、党梅梅、曾珠、胡俊喜、张影、徐沛歆、李平、李鑫、史凯。
由于能力和水平所限,不当和疏漏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着者2012年10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