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和我》是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鲍勃·班福德 (Bob Buford) ,译者是王洋。
基本介绍
- 书名:德鲁克和我:现代管理之父带给一位企业家的启示
- 作者:是鲍勃•班福德 (Bob Buford)
- 原版名称:Drucker & Me: What a Texas Entrepreneur Learned from the Father of Modern Management
- 译者:王洋
- ISBN:9787111594147
- 类别:管理
- 页数:248
- 定价:59元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8.4
- 装帧:假精装
- 开本:32开
内容简介
《德鲁克和我》是一段温暖人心的故事,讲述了德鲁克和班福德两个人如何深度协作,改变了彼此的人生,进而引发了周围更多的改变,为“运作完全正常的社会”撒播下源源不断的种子。作为德鲁克最喜爱的学生和密友,唯有鲍勃·班福德能以如此生动和真实的方式捕捉到德鲁克的思想精华。书中不仅有重要的组织经验教训,也提供了耐人寻味的人生经验教训。
作者简介
鲍勃·班福德(Bob Buford),毕业于德克萨斯大学及哈佛商学院企业家/总裁管理项目。曾任班福德电视公司(始创于德克萨斯州泰勒市,最初仅为美国广播公司的附属公司,后成长为覆盖全国的有线电视网)主席兼执行长。
班福德于1995年出版畅销书《人生下半场》(销量750 000册)。1998年,他发起了“人生下半场”这一“领导力网路”倡议,来帮助已经取得成功的人把信仰转变成行动和有效的成果。在2005年彼得·德鲁克辞世后,班福德发起成立了德鲁克管理研究院。
目录
《德鲁克和我》一书饱受讚誉
中文版推荐序一 陈驯
中文版推荐序二 王欣
序言
引言 / 1
第一章 你请回吧 / 5
我曾经见过德鲁克上百次,但这次截然不同。
第二章 乱世旁观者 / 17
他对将管理髮展为一种职业越来越感兴趣,他相信,如果我们要拥有一个有效运转的社会,这些正在快速崛起的公司——或许是当今最重要的组织机构——必须要有效地运转并负起社会责任。
第三章 初见德鲁克 / 27
别人谈论机器和计算,而他阐述了洞察、远见和情境。除此以外,德鲁克关于企业中人文层面的思想也令我感到心有灵犀。我重视道德,但不是道学家;我充满理想,但非理想主义者。
第四章 问题背后的问题 / 39
那一刻,我豁然开朗。透过他百转千回的解答过程,我发现他始终思路清晰,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很清楚为什幺要用这种方法讲解。他的知识面之广,令我瞠目结舌,以致我一生都在钻研历史和文学。
第五章 非凡的平凡 / 51
商业方面的书籍讲的都是战略和职能——即成功运营公司的机制。小说则教会你人性——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以及什幺对他们重要。我对人的兴趣比对商业的兴趣大得多。——彼得·德鲁克
第六章 德鲁克的三个教诲 / 65
我从德鲁克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诲之一……他坚信一个组织一旦开始以内部人员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顾客的利益为经营目的时,便走上了灭亡之路。
第七章 从商业成功到人生意义 / 77
德鲁克鼓励我寻找能引发巨变的事情,而非循序渐进的收穫。“奉献并不是成果,”他时常提醒我,“生命的改变才是!”
第八章 谋划人生下半场 / 91
我们希望发现这些创新者,并把他们联结起来,从而促进持续不断的创新。我们希望他们能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影响力之道传授给他人。我们借用他们的公信力,而非我们自己的;我们搭建舞台,而不演节目。
第九章 德鲁克与传道人 / 105
德鲁克停下来,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我瞬间被击中了。一切真的发生了!虽然我置商业前程于不顾,投身到这个更大的事业中,但心里其实一直在打鼓:这一切会有任何实际的成果幺?还是说我只是开了几张支票让自己感觉良好而已?
第十章 要幺做大,要幺回家 / 115
德鲁克不知多少次建议我跟这些真心愿意满足人们需求的牧师和教会合作。换言之,我在商业领域取得的经验,让我能够与这些教会一起树立起一个宏伟的愿景,而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存的阶段。
第十一章 有目的的创新 / 131
“是德鲁克教会我,领导者不要一上来就问‘我想做什幺(What I want to do)?’”他曾经告诉我,“相反,伟大的领导者总是会问:‘哪些事需要完成(What needs to be done)?’”
第十二章 精神导师和朋友 / 145
《经济学人》杂誌在悼念德鲁克的讣告中曾提到他与那些“针对微不足道的课题撰写长篇累牍、晦涩难懂文章的学术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如此高产,却从未想要打动其他教授们,而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真正的管理者阅读。
第十三章 信仰的问题 / 157
德鲁克对非营利组织的兴趣,源于他坚信我们文化中最显着的需求,就是让我们的人生对自己及对他人有用处,而这也正是我想做的事情。
第十四章 拯救社会 / 169
德鲁克做的每一件事、他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源自他矢志不渝地坚信我们最终将迎来一个运作完全正常的社会。他坚信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更仁慈。
跋 变革的催化师 / 191
更多德鲁克和班福德的朋友和读者的洞见 / 199
致谢 / 215
关于作者 / 217
中文版推荐序一 陈驯
中文版推荐序二 王欣
序言
引言 / 1
第一章 你请回吧 / 5
我曾经见过德鲁克上百次,但这次截然不同。
第二章 乱世旁观者 / 17
他对将管理髮展为一种职业越来越感兴趣,他相信,如果我们要拥有一个有效运转的社会,这些正在快速崛起的公司——或许是当今最重要的组织机构——必须要有效地运转并负起社会责任。
第三章 初见德鲁克 / 27
别人谈论机器和计算,而他阐述了洞察、远见和情境。除此以外,德鲁克关于企业中人文层面的思想也令我感到心有灵犀。我重视道德,但不是道学家;我充满理想,但非理想主义者。
第四章 问题背后的问题 / 39
那一刻,我豁然开朗。透过他百转千回的解答过程,我发现他始终思路清晰,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很清楚为什幺要用这种方法讲解。他的知识面之广,令我瞠目结舌,以致我一生都在钻研历史和文学。
第五章 非凡的平凡 / 51
商业方面的书籍讲的都是战略和职能——即成功运营公司的机制。小说则教会你人性——人们如何思考、如何行动,以及什幺对他们重要。我对人的兴趣比对商业的兴趣大得多。——彼得·德鲁克
第六章 德鲁克的三个教诲 / 65
我从德鲁克那里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诲之一……他坚信一个组织一旦开始以内部人员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顾客的利益为经营目的时,便走上了灭亡之路。
第七章 从商业成功到人生意义 / 77
德鲁克鼓励我寻找能引发巨变的事情,而非循序渐进的收穫。“奉献并不是成果,”他时常提醒我,“生命的改变才是!”
第八章 谋划人生下半场 / 91
我们希望发现这些创新者,并把他们联结起来,从而促进持续不断的创新。我们希望他们能跟大家分享自己的想法,将自己的影响力之道传授给他人。我们借用他们的公信力,而非我们自己的;我们搭建舞台,而不演节目。
第九章 德鲁克与传道人 / 105
德鲁克停下来,脸上带着神秘的微笑,我瞬间被击中了。一切真的发生了!虽然我置商业前程于不顾,投身到这个更大的事业中,但心里其实一直在打鼓:这一切会有任何实际的成果幺?还是说我只是开了几张支票让自己感觉良好而已?
第十章 要幺做大,要幺回家 / 115
德鲁克不知多少次建议我跟这些真心愿意满足人们需求的牧师和教会合作。换言之,我在商业领域取得的经验,让我能够与这些教会一起树立起一个宏伟的愿景,而不仅仅停留在维持生存的阶段。
第十一章 有目的的创新 / 131
“是德鲁克教会我,领导者不要一上来就问‘我想做什幺(What I want to do)?’”他曾经告诉我,“相反,伟大的领导者总是会问:‘哪些事需要完成(What needs to be done)?’”
第十二章 精神导师和朋友 / 145
《经济学人》杂誌在悼念德鲁克的讣告中曾提到他与那些“针对微不足道的课题撰写长篇累牍、晦涩难懂文章的学术贩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如此高产,却从未想要打动其他教授们,而更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真正的管理者阅读。
第十三章 信仰的问题 / 157
德鲁克对非营利组织的兴趣,源于他坚信我们文化中最显着的需求,就是让我们的人生对自己及对他人有用处,而这也正是我想做的事情。
第十四章 拯救社会 / 169
德鲁克做的每一件事、他写下的每一个字都源自他矢志不渝地坚信我们最终将迎来一个运作完全正常的社会。他坚信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我们的世界更美好、更仁慈。
跋 变革的催化师 / 191
更多德鲁克和班福德的朋友和读者的洞见 / 199
致谢 / 215
关于作者 / 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