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王官庄

2021-05-19 10:00:33 百科
王官庄

王官庄

王官庄镇是清河县下辖镇,辖22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1958年属清河公社,1961年建王官庄公社,1984年改乡,1985年建镇。

王官庄地势平坦,有部分沙硷地,总面积3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5680亩,其中水浇地25392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穀子、棉花等。1949年粮食亩产不足50公斤,1989年粮食达345公斤。镇办企业有修造站、磷肥厂、砖瓦厂、摩托接线厂等。有中学2所,村办国小23所。县医院分院1所,村办医疗疲劳22个。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王官庄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河北省清河县
  • 下辖地区:辖22个行政村(19个自然村)
  • 地理位置:河北省
  • 面积:31平方公里
  • 人口:21161人
  • 方言:河北话
  • 气候条件:温带季风气候

简介

王官庄镇位于河北省清河县城西南9公里处,东为坝营乡,南为孙洼乡,西与小屯乡相接,北邻城关乡、马屯乡。镇域总面积72.5平方公里,共辖49个行政村,总人口8.43万,其中户籍人口5.59万人,耕地6.96万亩。王官庄镇2010年财政收入完成7909万元,人均收入达到6108元,2018年财政收入将突破亿元大关,该镇是河北省及邢台市人民政府命名的省市重点镇;2005年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第一批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小城镇”。

交通

邢台至德州公路在镇中大街穿过,镇与乡、镇与村有公路相通。这里四通八达交通便捷。有穿县境而过的京九铁路、308国道和青银高速公路,青银和邢临两条高速公路引线—吕清线穿镇区而过,距石家庄、济南仅1.5小时路程,区位优势明显。尤其是2009年引进建设投资1.1亿元的河北龙飞物流中心,让王官庄镇运输变得更加便捷。

行政区划

王官庄镇所辖行政村情况:
王官庄1961年公社规模调整时,分为王官庄一、二、三、四行政村。每逢农曆五、十日为集市。王官庄一村有241户,800人;耕地1357亩,其中水浇地1099亩。二村有295户,1173人;耕地1511亩,其中水浇地1150亩。三村有178户,676人;耕1119亩,其中水浇地940亩。四村有259户,882人;耕地1547亩,其中水浇地970亩。个体商业有菸酒、日杂、食品加工、饭店、木材、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汽车配件等。据传,村庄分别建明清以前,祖居,因村北有800亩官地,得名王官庄。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地四角上尚有四块界石。
大简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5公里处。有284户,986人;耕地1922亩,其中水浇地750亩。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汽车配件。大简庄、小简庄两村简姓系同宗,台祖于明初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先落户于杨届,第二世简氏宗族中的一支迁到此地。另一支迁居杨庙西南0.5公里处建村,均取名简庄,因此村较大,故名大简庄,另一村名小简庄。
马厂村位于镇政府北部,其中心在镇政府驻地北2公里处。有172户,686人;耕地1198亩,其中水浇地660亩,有果园1处,主产苹果。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处于800亩官地里,官家为放御马,在此建有廄厂(马棚),故得名马厂。居民原有徐、袁两姓。明万曆时,又有山东登州移民韩氏与山西移民薛氏先后迁此定居,沿用旧名。
楼官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3公里处。有353户,1329人;耕地2616亩,其中水浇地1250亩。据传,村庄建于明朝以前因村中有99楼而得名。杨、巩两姓,明永乐时由山西洪洞县迁入。
后于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7公里处。有252户,1329人;耕地2616亩,其中水浇地650亩。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等。据传,该村榆林村,明永乐年间,移民邱伯时由山西洪洞迁此定居,明万曆时移民张、苏氏等先后从山西洪洞县迁来,形成南北两村,北村称后榆林,南村称前榆林,后雅化为前儒林。由于“榆林”、“儒林”的儿化音“于儿”相近,简单易写,故演变为前于,后于。
前于村位于镇政府驻地西1.3公里处。有226户,966人;耕地1878亩,其中水浇地12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入线。沿革见后于。
西王官庄 位于镇政府驻地西南1公里处。有292户,880人;耕地1498亩,其中水浇地1350亩。有砖厂1座。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建于明朝万曆前。因世居王姓并居于800亩官地边缘而得名。
小王庄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1.8公里处。有121户,371人;耕地538亩,其中水浇地250亩。家庭工副为摩托拉线。明永乐间山西洪洞县移民王跃迁此定居,后有马、张、徐、李等氏迁来,因王姓最早,定名王家新庄,后改为王家庄。因村庄小,又小王庄。
西小官村 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2.7公里处。有144户,581人;耕地1061亩,均为水浇地。有砖厂1座。家庭工副为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建于明朝以前,原名西小官营,有土民陈简两姓居住,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刘、赵两姓迁此定居,刘氏户大,故改为刘家小官营,1945年按方位改为西小官。
中小官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偏南3.2公里处。有344户,1098人;耕地1991亩其中水浇地1900亩。家庭工副业有汽车配件、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益都县达磨山前移民李氏一家迁此定居,因西邻刘小官营,故定名李小官营。后又有辽宁省瀋阳移民赵聚,山西移民吴氏迁此定居,取名为中小官。
东小官位于镇驻地东偏南4公里处。有124人;耕地1064亩,其中水浇地500亩。家庭工副业有汽车配件、摩托拉线。据传,村原名刘家岗,因祖居刘氏而得名,明永乐年间,从山西洪洞县迁来李氏一家定居,改名为李小官营,1945年按方位简化为东小官。
杜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1.7公里处。有142户,481人、耕地670亩、均为水浇地。家庭工副业有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且氏一家迁此定居,以姓氏定名杜家村。
葛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217户,736人;耕地1205亩,其中水浇地85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葛全、葛井兄弟两个由山西葛家岗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葛家村。
田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偏东2.3公里处。有407户,1566人;耕地2193亩,均为水浇地。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田兹一家从山东省迁此定居,以姓氏取名田家村。
张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南2.5公里处。有144户,468人;耕地711亩,其中水浇地472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明永乐年间,山西洪洞县移民张氏、王氏先后迁此定居,故名张家村。
四家务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地东南2.7公里处。逢农曆三、八日为集市。有467户,1498人;耕地2794亩,其中水浇地1994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个体商业有菸酒、百货、日杂、饮食等。据传,该村原名司家坞,有土民司氏居住。清顺治年间演变为四家务。
郝家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有125户,480人;耕地1158亩,其中水浇地4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系土民郝氏所建,故名郝家村。
杨庄位于镇政府驻地南3公里处。有565户,2094人;耕地2671亩,其中水浇地2533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据传。村庄建于明代以前,原名杨家庄,后简称杨庄。
大寨位于镇政府驻地东北1公里处。有609户,2094人;耕地3957亩,其中水浇地2500亩。家庭工副业摩托拉线。村庄建于明永乐年间,山西移民薛、马两姓迁建村,相传战国时大将廉颇曾在此安营扎寨,故取名大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