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枢纽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简称北京地下直径线,是北京市内的一条铁路地下联络线,两端分别连线北京西站和北京站,是北京铁路枢纽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线路站前主体工程完工后,继续开展轨道铺设等工作,2014年12月19日完成静态验收。2014年12月30日试运行。于2015年3月20日正式运营,北京站至北京西站15分钟内即可到达,京广、京九方向的列车不仅可停北京西站也可停北京站,东北方向的列车不仅可停北京站也可停北京西站。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枢纽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
- 线路长度:9151m
- 轨距:1435mm(标準轨)
- 电化模式:25000伏特(交流)
- 铁路等级:I级
- 正线数目:双线
- 最小曲径:800米,困难段400米
- 限制坡度:20‰
- 到发有效长度:1050米
- 机车类型1:韶山9型、和谐电3D型
- 机车类型2:动车组列车
- 闭塞类型:自动闭塞
建设历程
北京铁路枢纽地下直径线隧道早于1980年代已经开始进行规划,当时是北京西站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北京西客站二期工程,原预计于“八五”计画期间建成。但由于技术困难等因素,此项目一直议而不决。
北京枢纽北京站至北京西站地下直径线工程于2005年12月24日开工,总工期当时计画2.5年,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投入使用。初步概算为人民币20.28亿元,其中静态投资19.58亿元、建设期投资贷款利息7000万元。
2006年年底,计画开展盾构施工,并準备开挖竖井。开累完成隧道1089成洞米,占设计总量的15%。
2007年并未按照原有计画开展盾构施工,直接影响到工程全线进度,并使该工程无法在北京奥运会前竣工投入使用。至2007年年底,全线完成投资总额的49.4%,并进行盾构施工準备。开累完成隧道1637米,占设计总量的22.6%。
2008年,该工程并未完工;2009年时预计开通日期将为2012年底。2012年3月时,报导至该年年底将累计完成总工程量的95%,计画于2013年6月完工。
2013年7月26日上午10时15分,该工程顺利贯通,但后续工程仍需时日,线路计画于2015年初开通运营。
2014年12月19日,该线路站前主体工程、轨道铺设等工作完工,完成静态验收。2014年12月30日具备部分开通条件,并进入空载试运行阶段。
2015年3月20日连线北京站、北京西站的地下直径线正式开通,京哈、京广两大铁路“大动脉”实现互连互通,北京站到北京西站乘火车仅需15分钟。京广、京九方向的列车不仅可停北京西站也可停北京站,东北方向的列车不仅可停北京站也可停北京西站。
参建单位
- 建设单位:北京铁路局地下直径线建设指挥部
- 设计单位: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施工单位: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一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 监理单位:铁道科学研究院工程建设监理部、华铁工程谘询公司、北京铁建监理工程有限公司
基本信息
线路连线北京站、北京西站的地下直径线全长9.15公里,自北京站向西,在崇文门三角地尽头处入地,经前门、宣武门、天宁寺、莲花池东路与原预埋段衔接至北京西站,属于城市内铁路工程。该工程还是国内在市区地下修建的铁路双线电气化隧道,盾构5.175公里的掘进长度也是目前国内最长的。
石家庄至承德方向的列车将成为首次途经地下直径线的旅客列车,开往承德方向的K7742次列车将于23:50从北京西站出发,0:05到达北京站,在地下直径线中运行15分钟。
意义
北京地下直径线的开通,使旅客无需转换车站,可直接乘车,节省了人力物力,加快了铁路运输的效率,对北京地面交通的改善也具有重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