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

2021-03-27 13:08:55 百科
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

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

《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是2010年12月1日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戚建刚。本书讲述了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新理论等知识。

基本介绍

  • 书名: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
  • ISBN:7560966500, 9787560966502
  • 页数:328页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第1版 (2010年12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丛书名:21世纪应急管理经典文库

作者简介

戚建刚,男,祖籍浙江。1999年5月,毕业于浙江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2001年5月,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获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学位;2005年5月,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学位;2006-2008年在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风险行政法、应急行政法、行政法基础理论。近年来已经在《法学研究》、《中国法学》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多篇。所发表文章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多次转载。出版独着2部,合着2部。科研成果获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法务部优秀奖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博士后科学基金一项、北京市社科基金一项、湖北省社科基金一项:以子课题负责人身份,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画项目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一项。主持并完成地方政府委託课题四项。2010年被中国法学创新网入选“新秀100”,2009年被评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首届“十大科研”新星,2005年被评为北京大学研究生“学术十杰”。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比较行政法研究所和中国政法大学应急法制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等。
杨/J\敏女,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讲师。1999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项,参与其他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四项,已经在《法学》、《社会科学》、《现代法学》、《当代法学》、《法律科学》等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所发表的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多次转摘。出版合着2部,参编《宪法原理》教材一部。任湖北省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理事。

内容简介

《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研究》以“融贯论”为视角,从行政紧急权力运行的内部规律及行政紧急权力与其他权力(权利)联繫的角度来研究对它的制约机制。作者认为,如果从融贯论角度来定义行政紧急权力,那幺既要从整体上来认识行政紧急权力,将其视为一种与外界环境中的其他系统发生联繫的组织和功能状态,又要从局部的、还原的方面来认识行政紧急权力,将其视为由不同要素所构成的组织和功能状态。其中,构成行政紧急权力的一般的、主要的和稳定的要素有:来源要素、主体要素、对象要素、运行要素和保障要素。融贯论视角对于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启示在于,即既要从整体上来制约行政紧急权力(这包括国家权力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社会权力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又要从要素角度来制约行政紧急权力(这包括对来源要素的制约机制、对主体要素的制约机制、对运行要素的制约机制、对象要素的制约机制以及对物质保障要素的制约机制),从而形成一个从内到外,从上到下,全面的和系统的制约体系。同时,制约机制的设计又要体现行政紧急权力的特性。从融贯论视角研究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意义在于发展和完善行政紧急权力制约理论,有助于完善宪法与行政法学体系。

媒体评论

本书以融贯论为视角,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进行了全新视角的研究,研究方法为国内创新。本书视野开阔、论证充分、资料丰富、结论可信。
——浙江大学法学院章剑生教授、博士生导师
本书以融贯论为视角,全面、深入地研究了对行政紧急权力的整体制约及要素制约,是近年来行政法学界在这一领域中的开拓性研究成果。
——苏州大学法学院章志院教授、法学博士
本书是在长期研究与学术积累基础上完成的一个作品,力图以融贯论为视角分析行政紧急权力发生作用的制约条件与因素,努力跟蹤、介绍和分析西方的一些新的理论动态。本书的贡献在于发展和完善了行政紧急权力理论。
——清华大学法学院余凌云教授、博士生导师

目录

第一部分 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新理论
导论对现有行政紧急权力制约理论的反思
第一章 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新视角
第一节 融贯论视角与行政紧急权力
一、行政紧急权力定义的评述
二、融贯论所主张的方法
三、从融贯论角度定义行政紧急权力
第二节 对行政紧急权力各组成要素的分析
一、行政紧急权力的来源要素
二、行政紧急权力的主体要素
三、行政紧急权力的运行要素
四、行政紧急权力的对象要素
五、行政紧急权力的保障要素
第三节 融贯论视角对建构行政紧急权力制约机制的意蕴
一、从整体上来制约行政紧急权力
二、从要素角度来制约行政紧急权力
三、两种制约机制之间的关係
第四节 从融贯论视角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意义
第二部分 从整体角度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机制
第二章 国家权力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
第一节 立法机关权力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
一、英国模式
二、法国模式
三、德国模式
四、中国模式
五、学理上的新探讨
第二节 司法机关权力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
一、对宣布紧急状态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
二、对宣布紧急状态后所採取的各类应急措施进行司法审查
第三节 对国家权力制约机制的评析
一、“顺从”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顺从”理论面临的主要质疑
三、艾利克·波斯纳等学者的反驳
第三章 社会权力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机制
第一节 国际社会权力的制约机制
一、人权事务委员会的监督机制
二、一些重要的国际社会权力主体的监督机制
第二节 国内社会权力的制约机制
一、国内社会权力监督机制的规範分析
二、新闻媒体社会权力对行政紧急权力的监督
三、社会权力监督的制约因素及完善途径
第三部分 从要素角度制约行政紧急权力的机制
第四章 对来源要素的制约机制
第一节 对行政紧急权力设定的制约
第二节 对行政紧急权力分配的制约
第三节 对基于事实上需要的行政紧急权力的制约
第五章 对主体要素的制约机制
第一节 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形式主体的制约
一、《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组织形式的创新
二、《突发事件应对法》对应急组织形式规定的缺陷
三、对《突发事件应对法》关于应急组织形式规定的修缮
第二节 对行政紧急权力的实际主体的制约
一、问题的提出
二、极端事件的风险认知
三、恐慌认知在风险决策中的作用
四、恐慌认知对人们决策的负面影响
五、行政法机制改革的启示
第六章 对运行要素的制约机制
第一节 与常态下行政权力运行要素的制约机制的比较
第二节 行政紧急权力主要运行要素的制约
第七章 对象要素的制约机制
第一节 对象要素的消极制约机制
一、消极制约机制的合理性基础
二、消极制约机制发挥作用的变数
第二节 对象要素的积极制约机制
一、相对人应急权利的主要类型
二、相对人权利制约机制的具体体现
第八章 对物质保障要素的制约机制
第一节 通过规则制约物质保障要素
一、现状分析
二、事例分析
三、完善措施
第二节 通过权力制约物质保障要素
一、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审计监督
二、完善权力制约物质保障要素运行的内容
第三节 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运行的制约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