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傅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2020-12-06 03:47:44 百科
傅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傅贵(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

傅贵,男,1961年生,吉林省长春市人,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安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傅贵
  • 国籍: 中国
  • 出生日期:1961年生于吉林省
  •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82、1987、1996年分别获得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士学位、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北京)硕士和博士学位。1984年起在中国矿业学院北京研究生部(现中国矿业大学(北京))从事安全学科的科研、教学工作。2000年起任教授、200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2006-2009年任学院副院长,2009-2015年任学院党委书记,现任安全管理研究中心主任。2006-2015年任国家重点学科“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负责人。曾于2000-2001年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做访问学者,此后经常和澳大利亚的一些机构进行合作研究,是澳大利亚莫纳殊(Monash)大学荣誉研究员及ACGIH、ASSE、IOSH会员等。2000-2005年三次赴澳大利亚做访问学者,多次赴欧、美、澳、亚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技术交流和学术访问。主办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三届,分别任秘书长、执行主席。多次赴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南非、韩国、西班牙等国家相关机构进行技术访问与学术交流。完成国家科技项目多项,
全国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安全类专业认证工作组成员、国务院安委会专家谘询委员会理论与法制专委会委员、国家安全安全生产国家安全生产专家组成员、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常务理事、行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共安全基础标準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煤炭工业劳动保护协会理事、北京市应急指挥系统专家组成员、国家首批认定注册安全工程师、高级风险管理师、亚洲风险与危机管理协会(AARCM)专家认证委员会委员、澳大利亚莫纳什(Monash)大学荣誉研究员,也曾经是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会(ACGIH)会员,《中国安全科学学报》、《安全》编委,《Safety Science》审稿人等10多项国内外学术职位。

获奖记录

获国家级、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一等奖各一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六项,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研究方向

安全管理、行为安全、安全文化、矿山安全等。主张以事故的共性原因为基础,採用综合策略预防各类事故,研究、开发安全管理技术方法和实用工具,提高企业整体绩效。

主要贡献

发明专利权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权五项,着有《安全管理学·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安全学科结构的研究》两部专着及100余篇论文。获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任其中的“安全学科发展战略研究”项目负责人、重点项目“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的共同主持人,并任中-澳特别资金合作项目负责人等。主办第一、二、三届“行为安全与安全管理国际会议”,任秘书长、共同主席。发表论文100余篇、专着2本。
讲课中的傅贵老师讲课中的傅贵老师
主要科研项目
(1)傅贵等,安全科学原理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项目编号:51534008,2016-2019,共同主持人。
(2)傅贵等,安全学科发展战略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444002,2014-2015,主持人。
主要学术论着
专着:
安全管理学—事故预防的行为控制方法(科学出版社)
安全学科结构的研究(安全科学出版社)
论文:
基于行为科学的组织安全管理方案模型
论瓦斯爆炸事故的可预防性
事故的共性原因及其行为科学预防策略
中国安全科学学科体系与学历教育方案研究
安全工程本科的“工程型大安全”教学方案构建
安全工程专业学历教育方案的中西对比研究
论安全科学技术学科体系的结构与内涵
论安全学科的内涵与本科教育课程体系建设
安全科学技术的学科内涵与科研策略探讨
跨国公司安全管理模式分析

人物观点

傅贵: 不安全行为纠正
什幺是不安全行为?
我们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有许多不安全行为,比如一个人双手抱着两个30cm高的纸盒子,戴着墨镜下楼梯这个动作中就有三个不安全的行为,第一,两个盒子60cm高,可能遮挡他看楼梯的视线;第二,双手抱着东西,没有空出一只手用来扶楼梯扶手;第三,戴着墨镜下楼本身就不安全,看不清楼梯路况。再比如,吸菸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有的人吸菸过后会随手将菸头扔掉,这是不安全行为;也有的人找到垃圾箱后会将菸头彻底熄灭后再将菸头扔进垃圾箱,这是安全行为。曾经有过一起火灾事故,死亡40多人,事故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事故是起因于一名吸菸者,他吸菸过后随手将菸头扔到了身旁的易燃物品上面,结果大火一发而不可控,造成了严重后果。究其原因是因为这名吸菸者没有养成彻底将菸头熄灭后再扔掉的良好行为习惯。再举一个例子,我们日常走路时,有些人喜欢紧靠建筑物(比如楼房)走路,实际这也是一种不安全的行为,因为建筑物上容易落下物体而受到伤害。
不安全行为很重要吗?
上述不安全行为,都能引起事故。从理论上说,安全事故的发生不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而引起就是由于物(设备、设施、生产环境等)的不安全状态而引起。1931年有一位安全科学叫家海因里希,他分析的结果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了88%的安全事故;着名的杜邦公司的统计结果表明,96%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美国安全理事会NSC得到了90%的安全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结论。我国的研究结果说,85%的事故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这些数字表明,人的不安全行为非常重要,必须纠正、使安全的行为习惯变成我们的日常习惯,我们才能在生产、生活中享受安全。
不安全行为的来源是什幺?
不安全行为不是凭空就有的。根据大量的案例(比如有毒有害气体爆炸事故、沉船事故、食物中毒事故、井喷事故等)分析得到,人的不安全行为来自于人的安全知识不足、安全意识(识别和容忍危险源的能力)不高和安全习惯不佳。当然,这三者的来源是人所在组织的安全管理体系的质量。
那幺,怎样变不安全行为变为安全的行为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安全行为纠正方法"。这种方法的实施,最重要的是识别出事故的可观察的行为原因,再用观察法予以纠正、消除。目前识别事故的可观察的行为原因(即不安全行为)的方法大体有三种方法,一是根据案例识别、二是靠经验识别,三是对照法规及技术标準识别。例如有毒有害气体爆炸的可观察行为原因有吸菸、带电作业、拆卸设备、金属工具撞击等,这些行为都是可以观察到和可以予以纠正的。对每种类型的事故或生产工艺,识别出N种可观察的行为原因后,观察时会发现其中M种是安全的,则N-M种就是不安全的,此时员工行为的安全性就为(M/N)×100,计量单位为%。对每一个员工而言,N和M也可以代表观察到的他的行为总数和安全行为的数量,此时就可以计算他个人的行为安全性大小。这种方法的实施过程可以用二维计算表来完成。
上述介绍的就是定量化的不安全行为行为纠正方法。当然,实施过程中还要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可到科研单位谘询。一些专业谘询公司设计了成套的观察方法和标準实施过程,目前较为流行的有B-safe、TOFS、ASA、STOP、CarePlus等,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可以说,一些公司在安全管理过程中重视不安全行为纠正取得了非常好的安全绩效。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