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前身深圳大学建筑系成立于1983年9月。1997年4月,学校院系调整将建筑系、土木工程系、环境设计系、建筑设计研究院、世界建筑导报社合併成立“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2006年8月经学科和院系调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成立:由建筑学、城市规划等本科专业组成,含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建筑历史与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技术科学四个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学院下辖建筑系、规划系、城市与建筑环境实验室、世界建筑导报社以及作为学院规划设计实践基地和对外视窗的建筑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 创办时间:2006年8月
- 所属地区:深圳
- 学校类型:大学
学院简介
建筑学院设定两个本科专业:建筑学与城市规划专业。建筑学本科每年招收1个班,约60人,学制5年,授建筑学学士学位;城市规划本科每年招收1个班,约30人,学制5年,授工学学士学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4个二级学科上设硕士点: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授建筑学硕士学位(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硕士点)和工学硕士学位。
建筑学科是深圳大学的重点学科,1993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9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成为省内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专业双雄并列的两所重点学科之一。1996年通过了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的专业评估,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的授予权。2002年,“建筑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6年被建设部评为创新先进单位。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校学生总数为597人。其中本科生:466人(建筑学专业285人、城市规划专业181人);研究生为:131人。
建筑学院在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10人、副教授12人。其中教授级教师14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21人,讲师、建筑师1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4人,硕士学位31人;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的占三分之一。学院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好,理论基础和基本功扎实,重教学、重教书育人、重团队精神,形成了严谨求实的教风,不断增强改革创新的活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通过多年的重点建设,已经形成研、学、产紧密结合的学科特色,拥有一支较为年轻、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学术带头人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并已经形成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稳定的研究方向,有较为充足的科研经费,专业科研基础良好,教学科研设备齐全,专业图书资料室在国内享有一定声誉。在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中取得了丰富成果,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在国内外较高层次的设计竞赛中多次获奖,学术队伍也取得较为显着的基础研究和科研转化成果。
硬体设施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所在的建筑系馆于2002年5月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11,000平方米,为学生提供设计课专用教室、讲课教室和美术教室;学院有学术报告厅、多功能厅、多媒体教室、CAAD教室以及各种实验室。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设有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建筑物理实验室、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CAAD实验室、模型室、摄影室和数字城市(GIS)实验室。学校累计投入680余万元。其中由建筑物理实验室和建筑材料与构造实验室构成的城市建筑环境实验室正在积极申报深圳市重点实验室,未来将成为深圳市重要的公共服务平台。
学院一直把图书资料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建设,设有建筑学专用图书馆和资料室,典藏流通的书刊共4.5万余册,其中外文书刊7600余册。订阅国内期刊87种,国外期刊86种。收藏幻灯片280余册,光碟资料280余张。
学术研究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实行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方针,学术研究与设计规划创作紧密联繫,针对国家城乡建设中的重大课题开展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建筑学学科的各主要领域全面协调发展,使整体水平处于学术前沿。学院承担并完成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内容涵盖城市交通、人口流动、居住问题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研究,建筑历史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建筑环境控制与建筑节能研究等。学科研究一方面关注国内外当代城市和建筑设计理念动态,同时结合我国发展现状,进行大量的工程实践,立足深圳市,服务于广东省乃至全国範围内的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现有四个研究方向:1、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居住建筑设计与环境研究;3建筑文化与建筑理论研究;4、亚热带建筑技术研究。2000~2006年间,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后小康居住建筑与环境—珠江三角洲城市居住模式研究”和“珠江三角洲城市流动人群聚居环境研究”在内的多项科研成果。六年间学院教师发表论文275篇;出版学术着作、译着和教材19部。
建筑系毕业生多年来受到了社会的好评,有多人被包括美国哈佛大学、UCLA、MIT及英国AA学院等国外名校录取深造,并在国外有出色表现。学生也多次在国内外主要的设计竞赛中获奖。建筑学科学生共获得全国和国际设计竞赛奖项12项,其中国际奖3项,全国大学生设计竞赛奖9项,其中在1999年全国建筑系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一等奖(三个一等奖之一,其他两位为清华、东南大学学生);05届同学在2004年获日本第十七届小泉国际照明设计比赛银奖;2004参加社区关爱国际学生设计竞赛,荣获三等奖。2002年以来在全国学生优秀作业展中共获优秀作业10项。
国际交流
学院成立以来高度重视国际间学术交流。不但积极与国内高校建筑学科展开多层次,经常性的学术交流,而且利用位于特区内的地域优势,历届领导积极开展与国外大学、学术机构和知名学者的交流。经常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着名大学的教授以及在国内外有广泛知名度的设计公司的总裁来学院里举办讲座。有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大学阿摩斯·拉普卜特(Amos Rapoport)教授、丹麦皇家艺术学院皇家建筑学院扬。盖尔(Jan Gehl)教授、英国AA建筑联盟学校Eva Castro和Eduardo Rico教授、德国包浩斯大学建筑Dieter Hassenpflug教授和来自美国夏威夷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着名大学的教授都曾在学院举办各类讲座。与此同时,来自全球各地,包括美国、英国、荷兰、德国、澳大利亚、香港的学者和设计公司总裁也经常在我院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

在“引进来”的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走出去”的交流。多年来学院与香港大学建筑系开展学生作业互评交流活动。2004年学院建筑系、规划系与美国休斯顿大学成功联合举办美国休斯顿唐人街 “中国门”设计竞赛,并在竞赛中由学院学生获得第一名;2002年12月举办了“东亚建筑文化国际学术研讨回会”;2005年3月,在学校的支持下,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德建筑研讨会”,同时还组织了“中德学生交流会”;2005年本学科开始与维也纳技术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Vien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签署长期合作协定,计画每年互派3--5名本科及研究生交流学习。
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会继续充分利用自身地域优势,服务深圳经济发展,保持学科的优势,继续加强教学和科研基础建设,不断充实师资力量,提高科研学术水平,实现教学、科研并重的指导方针,扩大本学科作为广东省名牌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专业简介
城乡规划学专业介绍
本学科共有城市与区域发展、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城市设计与城市更新、居住社区规划与设计、景观设计与景观规划、城市历史与传统环境保护六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城市设计方法与实例研究、研究方法、城市规划设计专题、城市与区域经济、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区域规划研究、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等专业课程。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专业
一、建筑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创新能力的职业建筑师,并具备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设计部门从事设计工作,兼具多种职业适应能力的通才型、複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研究领域:1.公共建筑 2.居住建筑 3.文化教育建筑 4.高层建筑
主要专业课程:公共建筑设计研究、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建筑历史与理论、高层建筑设计概论、生态环境保护、中国传统民居与评论、城市设计、现代建筑技术等。
二、城市设计方向
培养目标:具有一定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基础和技能,对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有广泛的了解,能够独立开展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级人才。
研究领域:
1. 区域产业与空间管制
2. 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保护
3. 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
4. 社区环境营造与居住环境规划设计
5. 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
1. 区域产业与空间管制
2. 城市设计与历史环境保护
3. 城市规划与设计方法
4. 社区环境营造与居住环境规划设计
5. 风景园林与生态环境
主要专业课程:人类聚居环境学、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规划、城市发展战略与政策、城市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设计手法与开发控制、居住区规划研究与设计、现代景观环境设计、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套用等。
建筑学专业
深圳大学建筑学一直以来都是深圳大学的重点学科,1993年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1996年,深圳大学建筑学专业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深圳大学首次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建筑学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4年,取得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硕士招生与学位授予权。2008年建筑学专业被定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合理,教学设备先进,图书资料充足,教学管理规範,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
本学科共有公共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居住建筑设计及其理论、 建筑历史与既有建筑的保护更新、 绿色城市与建筑、 建筑与环境技术五个研究方向。开设的主要课程有:西方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专题、居住建筑与社区、名师名作评论、建筑案例研究、高层建筑设计概论、建筑艺术问题研究—建筑形态学、日本现代建筑、研究方法、城市社会学、中国传统民居与评论、建筑物理、人居环境学、仪器与测试、建筑法规、生态建筑学、照明新技术等专业课程。
地图信息
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海大道3688号深圳大学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