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作者:高源 着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01-01
上架日期: 201701
征订号:28447
版次:第一版
页数:262
装帧:平膜勒口
开本:异16开
印张:17.000
ISBN:978-7-112-19213-7
内容简介
章系统梳理并比较了国内外六个典型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的主要特徵、评价对象、评价工具、指标体系、分值构成、权重系统、评估流程和评价结果,指出我国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现存的共性问题:实施过程缺乏政府政策引导;评价对象範围有限;评价指标缺乏明确详细的核算方法;没有建立综合打分体系;没有建立独立权重系统;评价结果的输出形式过于抽象。继而,从现存问题的三个关键角度有针对性的研究了建筑碳足迹、指标基準和评价体系权重系统,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确定方法与技术路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建筑环境性能综合评价体系框架的理论模型,明确了评价体系基本特徵、系统规则、系统要素和评价工具群的内在逻辑结构。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2.1 《可持续住宅法案》
2.2 《可持续建筑认证标準》
2.3 《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
2.4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2.5 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準》
2.6 《万通低碳建筑标準》
2.7 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综合比较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
3.1 碳足迹概念
3.2 碳足迹分类
3.3 碳足迹核算方法
3.4 碳足迹核算标準
3.5 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与标準的套用选取
3.6 建筑碳足迹核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指标基準
4.1 建筑指标基準与基準线
4.2 基準线确定方法
4.3 基于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项的基準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权重系统
5.1 权重的形式
5.2 赋权方法
5.3 赋权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评价体系理论模型
6.1 综合评价体系基本特徵及理论模型
6.2 评价体系框架的系统规则
6.3 评价体系框架的系统要素
6.4 评价工具的系统开发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7.1 《绿色建筑评价标準》2006版
7.2 《绿色建筑评价标準》性能最佳化版
7.3 框架构建及工具开发
7.4 实证研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创新点
8.3 后续工作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概念界定
1.5 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二章 国内外典型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研究
2.1 《可持续住宅法案》
2.2 《可持续建筑认证标準》
2.3 《建筑物综合环境性能评价体系》
2.4 《中国绿色低碳住区技术评估手册》
2.5 重庆市《低碳建筑评价标準》
2.6 《万通低碳建筑标準》
2.7 低碳建筑评价体系综合比较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
3.1 碳足迹概念
3.2 碳足迹分类
3.3 碳足迹核算方法
3.4 碳足迹核算标準
3.5 建筑碳足迹核算方法与标準的套用选取
3.6 建筑碳足迹核算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指标基準
4.1 建筑指标基準与基準线
4.2 基準线确定方法
4.3 基于建筑碳排放评价指标项的基準比较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权重系统
5.1 权重的形式
5.2 赋权方法
5.3 赋权实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综合评价体系理论模型
6.1 综合评价体系基本特徵及理论模型
6.2 评价体系框架的系统规则
6.3 评价体系框架的系统要素
6.4 评价工具的系统开发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整合碳排放评价的中国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框架构建
7.1 《绿色建筑评价标準》2006版
7.2 《绿色建筑评价标準》性能最佳化版
7.3 框架构建及工具开发
7.4 实证研究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语与展望
8.1 论文工作总结
8.2 创新点
8.3 后续工作展望
附录A
附录B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