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家根据片断的史料推断,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的记录记数计量,由粗糙简单模式转化为向严密化发展。财会形态和核计结构超越了远古结绳记事和书契年代,完全排队旧石器时代的粗俗简陋,摆脱了新石器时期那种群体部落的狭隘生产流程所显示的绳丝工状态。据《韩诗外传》记载,夏商周朝代赋敛精密制度,已採用计算、核算、记帐、考核、指审等一套十分完善的会计管理流程。从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现钻痕16块的甲骨卜辞看,当时会计记录主要方式是记在卜骨上。
在《尚书·王子之歌》记述,王府在徵收税赋时,主要採用“石斛”和“铜钧”两种实物计量度量器具,收进与支出都是用“斛”和“钧”的量入与量出。《史记》记载“左用绳,右规矩”的计量记录核算度量法在当时已普遍运用。我由最古的会计始于蕙禹。蕙禹会诸候于茅山进行全国财务汇集稽核,后因此更名茅山为会稽,就是现在浙江的会稽。《韩非子》记述:“禹朝会诸之君会稽,防风这君后至,禹斩之”。防风君是北部的负责人,他抗拒禹分配赋贡不準时交纳,大禹将防风君杀了。可见当时索贡物的严酷性,会计已呈现出巨大的威力。“会稽”二字依照司马迁的说法是指“会计”。“会计者,会稽也”(《史记·夏本纪》)。“稽”原有核算记录、査考定数的意思。《周易繫辞》有“稽其类”之说,其意思是核计数目的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