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崇伯

2021-05-17 09:26:54 百科
崇伯

崇伯

相传夏禹之父鲧因建造城郭有功,尧把位于嵩山附近的崇地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故后人称鲧为“崇伯鲧”。

《国语·周语》称鲧为“祟伯鲧”,“崇高”因此得名。韦昭在为《国语·周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一语作注时则说:“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崇伯
  • 拼音:chóng bó
  • 注音:ㄔㄨㄙˊ ㄅㄛˊ
  • 释义:帝尧时期的爵位名

历史人物

:是黄帝的六世孙、玄帝颛顼的四世孙、禹的父亲,因封于崇,为伯爵(五爵之一),故称崇伯鲧崇伯
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
《竹书纪年·卷上》:“(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韦昭注:“崇,鲧国。伯,爵也。”

崇伯得名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崇高”。《国语·周语》称禹之父鲧为“祟伯鲧”,“崇高”之名缘结于此。相传,鲧因建造城郭有功,尧把崇地封给了鲧,并让他负责管理那里的土地和人民。《国语·周语》称鲧为“祟伯鲧”,“崇高”因此得名。韦昭在为《国语·周语》“昔夏之兴也,融降于崇山”一语作注时则说:“崇,崇高山也。夏居阳城,崇高所近。”

历史记载

《竹书纪年·卷上》:“(帝尧)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
《国语·周语下》:“其在有虞,有崇伯鲧。”韦昭注:“崇,鲧国。伯,爵也。”
《汉书·楚元王传》“昔者鲧、共工、驩兜与舜禹杂处尧朝”[唐]颜师古注:“鲧,崇伯之名。”
王念孙《读书杂誌·汉书杂誌·崇高》说:“古无‘嵩’字,以‘崇’为之,故《说文》有‘崇’无‘嵩’。经传或作‘嵩’,或作‘崧’,皆是‘崇’之异文。”
顾颉刚、刘起釪的《〈尚书·西伯戡黎〉校释译论》、《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载:“‘崇’就是后代的‘嵩’,亦即现在河南登封附近的嵩山一带,现在的嵩县显然也是沿其旧称的地境之一。”

汉语词语

读音

拼音:chóng bó
注音:ㄔㄨㄙˊ ㄅㄛˊ

含义

帝尧时期的爵位
②特指“鲧”先秦历史人物即大禹之父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