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唐三彩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成立,洛阳唐三彩研究院已经正式成立了由2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材料研究专家、雕塑造型专家领衔、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名国家正高级技术职务专家等组成的工艺研发工作机构。目前,我们拥有27名科研研发人员、总价值350万元科研设施,近年来我们共投入520万元,取得全国性奖项16次、发表论文6篇等多项成果。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洛阳唐三彩研究院
- 隶属单位:洛阳市
- 性质:科研院所
基本简介
洛阳唐三彩研究院是在国家积极挖掘、抢救和保护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形势下创立的国内唯一唐三彩科学文化研究开发机构。2009年7月,经洛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民政局批准成立,依据《洛阳唐三彩研究院章程》要求,研究院已经成立了由院长、常务副院长、副院长、秘书长组成的院委会,设立了内部工作机构,院委会领导和管理研究院的日常工作。研究院已经正式成立了由2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材料研究专家、雕塑造型专家领衔、5名中国工艺美术大师、6名国家正高级技术职务专家等组成的工艺研发工作机构。目前,我们拥有27名科研研发人员、总价值350万元的真空练泥机、隔膜泵、滚压成型机等设备,研发麵积2500平米,近年来我们共投入520万元,取得全国性奖项16次、发表论文6篇等多项成果。
科研平台
我们以唐三彩研究院为平台,整合唐三彩历史文化资源、学术研究资源、工艺研发资源、产业实践资源,正确阐述唐三彩的历史渊源、衍变进程、价值用途、工艺特色、地位影响与发展成就,探索一套传统文化如何走创新与发展之路的宝贵经验,引导和推动唐三彩文化产业,按照现代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求与发展模式,提升产业素质,扩大产业规模,并逐步转化成为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同时,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为手段,汲取姊妹艺术营养精华,拓展洛阳唐三彩文化外延,将唐三彩打造成为工艺考究、造型独特、色彩绚丽、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彩陶艺术知名品牌,促进中国唐三彩文化产业发展,这是创办洛阳唐三彩研究院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
成立仪式
8日上午,洛阳唐三彩研究院成立揭牌仪式在洛阳市西工区涧东路唐宝斋隆重举行。洛阳市政协副主席任海航,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会长、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会长张玉驫,河南轻工职业学院院长付中承,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姚向东共同为洛阳唐三彩研究院成立揭牌。省内外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孟津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牛驷,县委常委、统战部长马新红等出席仪式。
此次仪式由河南省工艺美术学会、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洛阳市科学技术局、民政局、工业和信息化局、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旅游局协办,洛阳唐三彩研究院、洛阳唐宝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洛阳九朝文物複製品有限公司承办。
仪式由洛阳电视台名人刘威主持。洛阳唐三彩研究院院长高水旺致辞,洛阳市民政局有关领导宣布关于洛阳唐三彩研究院成立的批覆,《中国文化遗产》杂誌总策划吴一平、张玉驫、洛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柳生分别讲话。
院长简介
院长高水旺,1958年出生于唐三彩发现地——河南省孟津县南石山村,洛阳唐三彩研究院院长、洛阳唐三彩陶艺博物馆馆长。30多年来,高水旺一直潜心于仿古唐三彩的研究,研发出了唐三彩核心技艺——开细片和“蜻蜓翅膀”的效果,续写了唐三彩这一断代近千年的华美历史篇章。1996年,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9年,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唐三彩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1994年,作品入选文化部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1999年,作品三彩《女佣唐三彩》荣获首届中国国际民间博览会金奖;2009年,作品三彩《啃蹄马》获得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高水旺还先后到美国、德国、台湾等地举办唐三彩世界艺术巡迴展,作品被20多个国家和地区人士所收藏。
唐三彩
据了解,唐三彩始于初唐,盛于中唐,衰于两宋,迄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其技艺失传的断代史亦有近千年。20世纪初陇海铁路修建到洛阳邙山时被大量发现,受到王国维、罗振玉等国学大师的极力推崇,从而使这一沉睡千年的华夏古老艺术获得新生。自20世纪30年代起,洛阳唐三彩发现地——孟津县南石山村高良田等民间艺人,在继承前辈修复三彩文物的基础上,成功製作出仿製品。80年代初——90年代中期,洛阳唐三彩製作高氏传人高水旺,历经十余年潜心钻研与刻苦磨砺,终于破解出唐三彩传统技艺中的核心技艺——开细片与“蜻蜓翅膀”技艺,继承并发展了这一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艺术。
当天,南石山村民间艺人还为中外客人做了国家级非遗——唐三彩製作现场表演,得到啧啧讚叹和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