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电业局志(1918-1985)第一卷》是《牡丹江电业局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绍
- 书名:牡丹江电业局志(1918-1985)第一卷
- 作者:《牡丹江电业局志》编纂委员会
- 出版社:牡丹江市电业局
- 出版时间:1990年12月
- 编纂人员:柳玉伟
内容简介
一、《牡丹江电业局志》系我局之百科全书:是我局历吏发展的总结,编修《牡丹江电业局志》的宗旨在于鑒以往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留后人以借鉴。达到存史、资政、借鉴、教育之目的。 二、编修《牡丹江电业局志》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準则。坚指四促拳乘项基本原则,坚持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客观的、历史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反映牡丹江电业局的历史和现状。
目录作品目录
封面
牡丹江电业局志
代序
凡例
图片
牡丹江电网地理位置示意图
牡丹江电悼才阀击业局办公大楼
图为1984年在企业整顿中,牡丹江电业局获得的“验收合格证”
图为1986年中共牡丹江电业局委员会被中共牡丹江市委员会评为1985年度“先进党委”,所获得的奖旗。
图1、2均为牡丹江电业局企业基本概况
全国政协委员原水电部副部长陈伯村到局视察工作。
原水电部领导謇先佛到局视察工作
原水电部副部长陈伯村在局领导陪同下到託儿所看望孩子们
220千伏输电线路
一次变电所设备场地
配电线路作业
奖状
荣获“六五”科技攻关全催项目-500千伏氢化锌避雷器所获的奖盃
图1—4为1 947年7月送电工人修复镜牡110千伏线路的情景
图1是修复之后的110千伏镜牡线路
图21947年7月5日全体工友现场合影
图3是1948年修复之后的牡丹江一次变电所(现南一次变电所)设备场地
图1新建的220千伏海尚输电线路
图2、3必电工人在春检工作中
图1南一次变电所设备场地
图2北一次变电所全貌
图3温春一次变电所设备场地
图1春检工作前宣读工作票
图2检修工人在春检中
图3试验所工作人员在操作
图1新建的微波通讯塔
图2电力调度室
图3电力载波室
图1继龟保护工作人员在操作
图2配电工人线上路作业现场
图3修造厂检修车间一角
图1电子计算机室工作人员在操作
图2局汽车队一角
图3机车驾驶员参加生产科技运动会
图1工人刘洪年自製的地面操作多殃霸绝缘拉桿
图2由154千伏简易升压的220千伏鸡牡输电线路
图3 1978年3月送电工区工程技术人员研製的塑-B型纯水炸药导线
图1、 2丁SY-2型远动装置(遥测、遥信、遥控)工作檯。
送电“四用”工程车当时工作照。
局避雷器厂研製35千伏一220千伏氧化链避雷器
新研製500千伏氧化锌避雷器受到水电部,国家科委表彰和奖励,并通过技术鉴定。
1986年10月在京展出期间,朝鲜代表团参观时情背档少景。
图1工程技术人员改制“积木型电动式电力调度盘”
图21985年新建的全国电力系统第一条无人值守数字微波通讯线路。
图31985年新建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套用到营业管理、财务管理、劳资管理方面。
图为1986年3月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耷全国电力网局、省局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和省电力局《关于在全省电力系统中开展向牡丹江电业局学习活动,切实转变服务作风的决定》部分报纸和档案摘纱。
图1—3为牡丹江电业局建局40年来的发展概况
附图1
图为变再档纸希电工人在春季检修中
民兵在打靶
军体运动会军体项目在进行
民兵伫列比赛的一个场面
职工联欢会总务科代表队演出的节目
在春节联欢会上退休职工跳起了朝鲜民族舞蹈
联欢会上职工跳起交际舞
图1—3均为退休职工文体活动
职工在食堂就餐
食堂工作人员在炒菜
局独身宿舍房间一角
卫生所大夫在研究病例
局卫生所获“先进卫生所”的奖状。
1985年建立起来的X光室,在为职工拍片
图1託儿所小朋友在表演文艺节目
图2託儿所小朋友在表演儿童体操
图3局职工宿舍一角
1982年由修造厂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改制的220千伏/31500千伏安变压器
图1带电作业
图2带电作业部分工具
图3送电带电作业表演赛
图1局党委会
图2参加党代会的代表在投票选举
图3局长办公会
奖状
图1职工代表大会
图2年度总结奖励大会
图3团代会
图2军体运动会运动员入场
图1老少三辈接力赛
图3运动员在跳高
图1集体企业发展基本概况
图21985年建立起来的“光明饮料厂”车间一角
图31985年建立起来的“大华旅社”高级房间
图1为大华旅社
图2为大华商场
图1评审《局志》会场戒判篮一侧
图2小组会议一侧
图3省局编审委员会主任于景龙在大会发言
图4省局编审委员会副主任马世民在主持会议
图1局史志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图2参加审稿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图3评审《局志》会议主席台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气候与交通
第二章 供电地位
第一节 供电範围
第二节 供电对象
第三节 供电特点
第三章 发展沿革
第一节 建国前的牡丹江电业局
第二节 建国后的牡丹江电业局
第四章 现状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机构沿革
第四篇 电力建设
第一章 电源建设
第一节 早期电源
第二节 重新修复发电厂
第三节 建国后的电源建设
第二章 送电线路
第一节 建国前的送电线路
第二节 恢复时期的送电线路
第三节 建国后的送电线路
第三章 变电所(塔)
第一节 建国前的变电所(塔)
第二节 建国后的变电所(塔)
第三节 用户变电所
第四章 配电
第一节 配电线路及用户
第二节 配电变压器
第五章 牡丹江电力网
第一节 建国前的牡丹江电网
第二节 牡延电网的恢复建设
第三节 鸡牡延佳电网的形成
第四节 现状
第五篇 生产
第一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生产调度
第二章 安全生产
第一节 管理
第二节 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
第三节 重大事故实例
第三章 运行与检修
第一节 送电
第二节 变电
第三节 配电
第四章 电力调度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调度管理
第三节 继电保护
第五章 电力通讯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通讯网路形成和发展
第六章 试验与修造
第一节 试验
第二节 修造
第七章 交通运输工具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管理体制机构
第三节 机动车辆发展
第四节 车辆管理
第五节 培训工作
第六节 交通事故教训
第六篇 经营管理
第一章 计画管理
第一节 沿革
第二节 远景发展计画
第三节 生产计画
第四节 基本建设计画
第五节 计画统计
第六节 线损管理
第七节 经济责任制的管理
第二章 劳资管理
第一节 职工队伍
第二节 劳动组织与定额
第三节 工资、奖金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财务管理体制与核算形式
第二节 资金管理
第三节 成本管理
第四节 各项财政上缴任务完成情况
第四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物资的计画管理与採购
第三节 备品配件的管理
第四节 物资的仓储管理
第五章 基建管理
第一节 设计管理
第二节 施工管理
第三节 经济管理
第四节 历年承担的基建工程
第六章 用电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用电构成变化
第三节 计画用电
第四节 节约用电
第五节 用电监察
第六节 电工管理
第七章 营业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营业管理
第三节 内线管理
第四节 电费管理
第五节 电价管理
第六节 优质服务
第八章 电能计量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管理概况
第三节 计量
第九章 企业整顿
第一节 企业整顿
第二节 企业整顿验收
第七篇 农电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供电区域
第三节 职工队伍
第二章 农村电业
第一节 送变电设备
第二节 配电设备
第三章 发电厂
第一节 火力发电厂
第二节 水力发电厂
第四章 大事例
第五章 基层单位简介
第八篇 科技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建国前
第二节 建国后
第二章 管理
第一节 科技工作管理
第二节 技术档案、图书资料管理
第三章 科技成就
第一节 主要科技成果及套用
第二节 先进技术的推广套用
第三节 主要合理化建议
第四节 小改小革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第四章 牡丹江电机工程学会
第一节 学会概况
第二节 学会工作简述
第三节 谘询服务
第九篇 职工教育
第一章 文化教育
第一节 教育机构
第二节 教育形式
第二章 技术培训
第一节 师徒契约
第二节 短期培训
第三章 职工双补
第一节 文化补课
第二节 技术补课
第十篇 生活福利
第一章 福利设施
第一节 食堂
第二节 託儿所
第三节 独身宿舍
第四节 浴池
第五节 农场
第二章 职工住宅
第三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卫生所
第二节 职工疗养
第四章 计画生育
第十一篇 党群工作
第一章 党委工作
第一节 建国前
第二节 经济恢复与“一五”计画时期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四节 新的调整与“六五”计画时期
第二章 党的组织工作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第四节 干部管理
第三章 党的宣传工作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宣传教育
第三节 理论教育
第四章 党的纪检工作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五章 工会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职代会
第三节 生产劳动竞赛
第四节 女工工作
第五节 文体活动
第六章 共青团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团代会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七章 武装保卫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民兵组织
第三节 军事训练
第四节 人防工程
第五节 保卫工作
第十二篇 集体企业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机构沿革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历届行政领导
第三节 历任科级干部(含副处级以上干部)
第三章 基层单位简介
第四章 党群工作
第一节 党的建设
第二节 工会
第三节 共青团
第五章 企业整顿和企业改革
第一节 企业整顿
第二节 企业改革
第十三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略
张树先传
李福荣传
第二章 劳模简介
孟树恆
李帮学
冯家明
王治福
王亚南
郑成赞
李福荣
王福坤
吕文成
吕殿奎
李凤祥
左洪珍
李茂增
董淑文
曲正坤
邹清海
李光复
付宝芝
付金生
戴兴礼
苏平义
张廷柱
田本昌
吕荣坤
吴长全
熊良印
第三章 副处级以上干部简介
何纯渤
邹林光
宋孟明
刘屹夫
方琛
刘志
王化普
宁学增
张乐
姚大本
张树先
刘玉生
刘文祥
苏绶章
董凤江
单光福
王正明
刘振国
王璟琳
郝春荣
范成栋
沈作卿
周祥库
刘景生
李增福
南正信
文中星
戴兴礼
于庆仓
吕文成
辛树林
王汉章
张忠汉
胡永成
任传忠
赵良勤
熊良印
张庭斌
文昌杰
刘绍君
王大猛
李成生
第四章 科级干部名册
第五章 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科技人员及医务人员名单
附录
后记
《牡丹江电业局志》编审委员会
《牡丹江电业局志》编辑委员会
特丹江电业局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着作权页
图1工程技术人员改制“积木型电动式电力调度盘”
图21985年新建的全国电力系统第一条无人值守数字微波通讯线路。
图31985年新建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套用到营业管理、财务管理、劳资管理方面。
图为1986年3月水电部部长钱正英耷全国电力网局、省局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和省电力局《关于在全省电力系统中开展向牡丹江电业局学习活动,切实转变服务作风的决定》部分报纸和档案摘纱。
图1—3为牡丹江电业局建局40年来的发展概况
附图1
图为变电工人在春季检修中
民兵在打靶
军体运动会军体项目在进行
民兵伫列比赛的一个场面
职工联欢会总务科代表队演出的节目
在春节联欢会上退休职工跳起了朝鲜民族舞蹈
联欢会上职工跳起交际舞
图1—3均为退休职工文体活动
职工在食堂就餐
食堂工作人员在炒菜
局独身宿舍房间一角
卫生所大夫在研究病例
局卫生所获“先进卫生所”的奖状。
1985年建立起来的X光室,在为职工拍片
图1託儿所小朋友在表演文艺节目
图2託儿所小朋友在表演儿童体操
图3局职工宿舍一角
1982年由修造厂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改制的220千伏/31500千伏安变压器
图1带电作业
图2带电作业部分工具
图3送电带电作业表演赛
图1局党委会
图2参加党代会的代表在投票选举
图3局长办公会
奖状
图1职工代表大会
图2年度总结奖励大会
图3团代会
图2军体运动会运动员入场
图1老少三辈接力赛
图3运动员在跳高
图1集体企业发展基本概况
图21985年建立起来的“光明饮料厂”车间一角
图31985年建立起来的“大华旅社”高级房间
图1为大华旅社
图2为大华商场
图1评审《局志》会场一侧
图2小组会议一侧
图3省局编审委员会主任于景龙在大会发言
图4省局编审委员会副主任马世民在主持会议
图1局史志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合影
图2参加审稿会议全体人员合影
图3评审《局志》会议主席台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地理环境
第一节 地理位置
第二节 气候与交通
第二章 供电地位
第一节 供电範围
第二节 供电对象
第三节 供电特点
第三章 发展沿革
第一节 建国前的牡丹江电业局
第二节 建国后的牡丹江电业局
第四章 现状
第二篇 大事记
第三篇 机构沿革
第四篇 电力建设
第一章 电源建设
第一节 早期电源
第二节 重新修复发电厂
第三节 建国后的电源建设
第二章 送电线路
第一节 建国前的送电线路
第二节 恢复时期的送电线路
第三节 建国后的送电线路
第三章 变电所(塔)
第一节 建国前的变电所(塔)
第二节 建国后的变电所(塔)
第三节 用户变电所
第四章 配电
第一节 配电线路及用户
第二节 配电变压器
第五章 牡丹江电力网
第一节 建国前的牡丹江电网
第二节 牡延电网的恢复建设
第三节 鸡牡延佳电网的形成
第四节 现状
第五篇 生产
第一章 生产管理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生产调度
第二章 安全生产
第一节 管理
第二节 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
第三节 重大事故实例
第三章 运行与检修
第一节 送电
第二节 变电
第三节 配电
第四章 电力调度
第一节 机构
第二节 调度管理
第三节 继电保护
第五章 电力通讯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通讯网路形成和发展
第六章 试验与修造
第一节 试验
第二节 修造
第七章 交通运输工具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管理体制机构
第三节 机动车辆发展
第四节 车辆管理
第五节 培训工作
第六节 交通事故教训
第六篇 经营管理
第一章 计画管理
第一节 沿革
第二节 远景发展计画
第三节 生产计画
第四节 基本建设计画
第五节 计画统计
第六节 线损管理
第七节 经济责任制的管理
第二章 劳资管理
第一节 职工队伍
第二节 劳动组织与定额
第三节 工资、奖金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一节 财务管理体制与核算形式
第二节 资金管理
第三节 成本管理
第四节 各项财政上缴任务完成情况
第四章 物资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物资的计画管理与採购
第三节 备品配件的管理
第四节 物资的仓储管理
第五章 基建管理
第一节 设计管理
第二节 施工管理
第三节 经济管理
第四节 历年承担的基建工程
第六章 用电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用电构成变化
第三节 计画用电
第四节 节约用电
第五节 用电监察
第六节 电工管理
第七章 营业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营业管理
第三节 内线管理
第四节 电费管理
第五节 电价管理
第六节 优质服务
第八章 电能计量管理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管理概况
第三节 计量
第九章 企业整顿
第一节 企业整顿
第二节 企业整顿验收
第七篇 农电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供电区域
第三节 职工队伍
第二章 农村电业
第一节 送变电设备
第二节 配电设备
第三章 发电厂
第一节 火力发电厂
第二节 水力发电厂
第四章 大事例
第五章 基层单位简介
第八篇 科技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 建国前
第二节 建国后
第二章 管理
第一节 科技工作管理
第二节 技术档案、图书资料管理
第三章 科技成就
第一节 主要科技成果及套用
第二节 先进技术的推广套用
第三节 主要合理化建议
第四节 小改小革在生产中发挥作用
第四章 牡丹江电机工程学会
第一节 学会概况
第二节 学会工作简述
第三节 谘询服务
第九篇 职工教育
第一章 文化教育
第一节 教育机构
第二节 教育形式
第二章 技术培训
第一节 师徒契约
第二节 短期培训
第三章 职工双补
第一节 文化补课
第二节 技术补课
第十篇 生活福利
第一章 福利设施
第一节 食堂
第二节 託儿所
第三节 独身宿舍
第四节 浴池
第五节 农场
第二章 职工住宅
第三章 医疗卫生
第一节 卫生所
第二节 职工疗养
第四章 计画生育
第十一篇 党群工作
第一章 党委工作
第一节 建国前
第二节 经济恢复与“一五”计画时期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
第四节 新的调整与“六五”计画时期
第二章 党的组织工作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历次党员代表大会
第三节 党的组织建设
第四节 干部管理
第三章 党的宣传工作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宣传教育
第三节 理论教育
第四章 党的纪检工作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主要工作
第五章 工会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职代会
第三节 生产劳动竞赛
第四节 女工工作
第五节 文体活动
第六章 共青团
第一节 机构沿革
第二节 团代会
第三节 主要工作
第七章 武装保卫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民兵组织
第三节 军事训练
第四节 人防工程
第五节 保卫工作
第十二篇 集体企业
第一章 概述
第二章 机构沿革
第一节 机构设定
第二节 历届行政领导
第三节 历任科级干部(含副处级以上干部)
第三章 基层单位简介
第四章 党群工作
第一节 党的建设
第二节 工会
第三节 共青团
第五章 企业整顿和企业改革
第一节 企业整顿
第二节 企业改革
第十三篇 人物
第一章 人物传略
张树先传
李福荣传
第二章 劳模简介
孟树恆
李帮学
冯家明
王治福
王亚南
郑成赞
李福荣
王福坤
吕文成
吕殿奎
李凤祥
左洪珍
李茂增
董淑文
曲正坤
邹清海
李光复
付宝芝
付金生
戴兴礼
苏平义
张廷柱
田本昌
吕荣坤
吴长全
熊良印
第三章 副处级以上干部简介
何纯渤
邹林光
宋孟明
刘屹夫
方琛
刘志
王化普
宁学增
张乐
姚大本
张树先
刘玉生
刘文祥
苏绶章
董凤江
单光福
王正明
刘振国
王璟琳
郝春荣
范成栋
沈作卿
周祥库
刘景生
李增福
南正信
文中星
戴兴礼
于庆仓
吕文成
辛树林
王汉章
张忠汉
胡永成
任传忠
赵良勤
熊良印
张庭斌
文昌杰
刘绍君
王大猛
李成生
第四章 科级干部名册
第五章 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科技人员及医务人员名单
附录
后记
《牡丹江电业局志》编审委员会
《牡丹江电业局志》编辑委员会
特丹江电业局史志办公室工作人员名单
着作权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