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编码文库,又称DNA编码化合物库(DNA Encoded Library,简称DEL)合成与筛选的概念最早由美国Scripps研究院的Sydney Breener(200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获得者)和Richard Lerner(时任Scripps研究所所长)于1992年提出。DEL技术是组合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完美结晶,并在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得到了巨大的推动,使得先导化合物的筛选变得前所未有的快捷和高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DNA编码文库
- 外文名:DNA Encoded Library
原理
1、组合化学法快速产生巨型化合物库
组合化学合成法的核心是“ Split & Pool "(即均分与合併)方法在化学合成中的使用。具体来讲,即将一个反应物溶液等分成m份,然后同时分别与m个化合物反应,从而得到m个新化合物;再将这m个反应合併,等分成n份,然后同时分别与n个化合物反应;再将这n个反应合併,等分成i份,然后同时分别与i个化合物反应;以此类推。这样通过m+n+i个反应就能产生m×n×i个化合物的混合体。当每一个化学反应单元增加时,化合物的数量便急剧增加,从而实现巨型化合物库。
2、巨型化合物库的DNA编码、筛选与先导化合物产生
虽然组合化学合成法能将一个反应溶液组合化学可以快速产生巨大数量的化合物混合体,但在筛选过程中无法得知起作用的化合物信息。因此,在此基础上诞生了DNA编码化合物库技术。这是近年来较新和发展较快的分子水平化合物标记技术。
实施基础
其实施过程是在传统组合化学的基础上,将一个具体的化合物与一段独特序列的DNA在分子水平连结(即对小分子化合物进行DNA编码)。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与DNA序列存在一一对应关係。在与相应靶点进行亲和筛选后,就可以通过对DNA序列的识别从而识别化合物的结构信息,然后将” 被翻译 “的化合物进行合成,与靶标进行活性确认,从而得到 ”先导化合物“ 。有效解决了组合化学产生的巨型化合物库无法用于先导化合物筛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