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标準与作业设计(第11版)》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爱虎。
基本介绍
- 书名:方法、标準与作业设计(第11版)
- 作者:王爱虎
- ISBN:9787302148098
- 定价:98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图书信息
作者:王爱虎
图书详细信息:
ISBN:9787302148098
定价:60元
印次:1-2
装帧:平装
ISBN:9787302148098
定价:60元
印次:1-2
装帧:平装
图书简介
本书集成了管理学、人因学、工效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 方法、标準与作业设计的概念,解决问题的工具,操作分析,手工作业设计,工作场所、仪器和工具设计,工作环境的设计,认知工作的设计,推荐方法的实施,时间研究,绩效评比,宽放时间,标準数据与公式,预定时间系统,工作抽样,间接劳工和费用劳工标準,工作标準的跟蹤和使用,薪酬支付,培训和其他管理实践。
本书实用性强,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适用于工程类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製造业和服务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
本书实用性强,语言流畅,通俗易懂,适用于工程类学科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製造业和服务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者。
图书前言
教材对从事工业工程工作中的人性化因素予以了强调。国内已有的相关教材大多强调对方法研究、时间研究乃至作业设计具体方法和技巧的介绍,而忽略了从事工业工程工作中的人性化因素。实践表明,工业工程师能否在工作中正确处理人性化因素关係到一个项目的成败。该教材的一个特色就是作者用细腻的笔法对从事基础工业工程各阶段工作所要面对的人性化因素及其处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阐述,相信对我国工业工程从业人员顺利开展各项工作有非常直接的借鉴作用。
? 教材对工业工程在服务业中的套用进行了介绍。1900年,美国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就已经多于製造业;1950年和1997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分别占全美总就业人数的50%和76%;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美国製造企业首推的外包运作模式则进一步加大了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针对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美国工业工程从业人员也逐步将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服务业。2005年5月,喜闻译者在布法罗大学的师弟被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僱佣,但让我感到更为惊奇的是,该公司僱佣具有工业工程博士学位的师弟对其保险业务流程进行基础的工业工程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针对国内服务行业保护期限的日益临近,国外各种服务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已经清晰可闻,希望我国服务企业能充分借鉴该教材中关于工业工程在服务业中的成功套用进而能够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 薪酬设计体系强调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开展工业工程活动中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在提高效率之后如何能够将获得的收益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若不能让员工感受到实际的收益,久而久之必将引起其对工业工程活动的牴触,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该教材中各种薪酬激励方案的设计则为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经理和工业工程从业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对本书的翻译是一个充满挑战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全局统筹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王爱虎博士负责;北京交通大学的鄂明成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曾敏刚博士和叶飞博士参与了相关章节的校译和统稿;而王爱虎博士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则对初稿的翻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具体实施分为初稿、校译、统稿和定稿几个阶段。初稿的翻译工作分工如下:第1章、第4~6章为钟志伟;第2章和第3章分别为王智敏和汤凯;第7章为向涛;第8章和第14章为欧凡;第9~12章为钟雨晨;第15~18章为王晶晶;第13章和前言以及附录为王爱虎博士。校译和统稿的分工如下:前言、第1章、第2章、第13章和附录为王爱虎博士;第3~5章和第9章为鄂明成博士;第6~8章、第10章和第11章为曾敏刚博士;第12章、第14~18章为叶飞博士。最后的定稿由王爱虎博士完成。
本书的编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还与下列组织和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首先,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所提供的这个宽鬆、愉快的工作环境,尤其是范中志教授、杨建梅教授和徐学军教授等在专业方面的支持。
其次,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张秋玲编审的支持和鞭策,没有她的鼓励这本书的编译工作很可能会半途而废。
最后,感谢我的妻子王向莉女士在本书编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极大理解、宽容和支持,我所付诸本书中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小于她为维护家庭正常运转所付出的额外努力。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爱虎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7.5
? 教材对工业工程在服务业中的套用进行了介绍。1900年,美国服务业的就业机会就已经多于製造业;1950年和1997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分别占全美总就业人数的50%和76%;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由美国製造企业首推的外包运作模式则进一步加大了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针对这种结构性的变化,美国工业工程从业人员也逐步将工业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服务业。2005年5月,喜闻译者在布法罗大学的师弟被一家美国保险公司僱佣,但让我感到更为惊奇的是,该公司僱佣具有工业工程博士学位的师弟对其保险业务流程进行基础的工业工程分析。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针对国内服务行业保护期限的日益临近,国外各种服务企业大举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已经清晰可闻,希望我国服务企业能充分借鉴该教材中关于工业工程在服务业中的成功套用进而能够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 薪酬设计体系强调了企业和员工的双赢。开展工业工程活动中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问题就是在提高效率之后如何能够将获得的收益在企业和员工之间进行合理分配。若不能让员工感受到实际的收益,久而久之必将引起其对工业工程活动的牴触,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该教材中各种薪酬激励方案的设计则为企业的管理层、人力资源经理和工业工程从业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对本书的翻译是一个充满挑战同时也是一个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学习过程,也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全局统筹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王爱虎博士负责;北京交通大学的鄂明成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的曾敏刚博士和叶飞博士参与了相关章节的校译和统稿;而王爱虎博士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则对初稿的翻译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具体实施分为初稿、校译、统稿和定稿几个阶段。初稿的翻译工作分工如下:第1章、第4~6章为钟志伟;第2章和第3章分别为王智敏和汤凯;第7章为向涛;第8章和第14章为欧凡;第9~12章为钟雨晨;第15~18章为王晶晶;第13章和前言以及附录为王爱虎博士。校译和统稿的分工如下:前言、第1章、第2章、第13章和附录为王爱虎博士;第3~5章和第9章为鄂明成博士;第6~8章、第10章和第11章为曾敏刚博士;第12章、第14~18章为叶飞博士。最后的定稿由王爱虎博士完成。
本书的编译工作能够顺利完成,还与下列组织和人员的支持和帮助是分不开的。
首先,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所提供的这个宽鬆、愉快的工作环境,尤其是范中志教授、杨建梅教授和徐学军教授等在专业方面的支持。
其次,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张秋玲编审的支持和鞭策,没有她的鼓励这本书的编译工作很可能会半途而废。
最后,感谢我的妻子王向莉女士在本书编译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极大理解、宽容和支持,我所付诸本书中的时间和精力远远小于她为维护家庭正常运转所付出的额外努力。
由于译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爱虎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2007.5
图书目录
第1章方法、标準与作业设计简介1
1.1生产率的重要性1
1.2方法和标準的範围4
1.3发展历史7
1.4本章小结15
思考题15
参考文献16
相关网站17
第2章解决问题的工具18
2.1探究性工具20
2.2记录与分析工具27
2.3工具、操作者与机器间的定量关係38
2.4本章小结57
思考题57
计算题58
参考文献62
可选软体63
第3章操作分析64
3.19种主要的操作分析方法65
3.2本章小结103
思考题106
计算题107
参考文献108
可选软体109
可选录像带110
第4章手工作业设计111
4.1肌骨系统112
4.2作业设计的原则:人体能力和动作经济113
4.3动作研究128
4.4手工作业和设计準则135
4.5本章小结151
思考题151
计算题152
参考文献153
可选软体155
相关网站155
第5章工作场所、仪器和工具设计156
5.1人体测量学及设计156
5.2工作设计原则: 工作场所161
5.3工作设计的原则: 机器和设备171
5.4工作设计的原则: 工具185
5.5本章小结195
思考题196
计算题196
参考文献199
可选软体201
相关网站202
第6章工作环境的设计203
6.1照明条件203
6.2噪声210
6.3温度217
6.4通风222
6.5振动223
6.6辐射225
6.7轮班制与工作时间226
6.8安全231
6.9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OSHA)235
6.10OSHA工效学方案238
6.11本章小结240
思考题242
计算题243
参考文献244
可选软体246
相关网站246
第7章认知工作的设计247
7.1信息理论247
7.2人的信息处理模型249
7.3信息编码: 一般设计原则262
7.4视觉信息的显示: 特殊设计原则266
7.5听觉信息的显示: 特殊设计原则270
7.6人机互动: 硬体方面的考虑272
7.7人机互动: 软体方面的考虑275
7.8本章小结277
思考题278
计算题278
参考文献282
可选软体283
相关网站283
第8章推荐方法的实施284
8.1决策工具285
8.2推荐方法的汇报297
8.3方法实施298
8.4工作分析301
8.5工作评价302
8.6美国残疾人法案310
8.7追蹤调查311
8.8成功的方法实施311
8.9本章小结313
思考题314
计算题314
参考文献316
可选软体317
第9章时间研究318
9.1合理的日工作量319
9.2时间研究的条件320
9.3时间研究的工具322
9.4时间研究的内容326
9.5时间研究的开始328
9.6时间研究的实施335
9.7时间研究的计算337
9.8标準时间338
9.9本章小结343
思考题343
计算题344
参考文献346
可选软体347
可选录像带347
第10章绩效评比348
10.1标準绩效349
10.2可靠评比法的特徵350
10.3评比方法351
10.4评比的套用357
10.5评比分析357
10.6评比培训359
10.7本章小结363
思考题363
计算题364
参考文献364
可选软体365
可选录像带365
第11章宽放时间366
11.1宽放时间的使用366
11.2固定宽放369
11.3可变疲劳宽放370
11.4特定宽放380
11.5宽放的套用384
11.6本章小结385
思考题386
计算题387
参考文献387
第12章标準数据与公式390
12.1标準时间数据的建立391
12.2根据经验数据构建公式396
12.3解析公式399
12.4标準数据的使用403
12.5本章小结408
思考题409
计算题410
参考文献412
可选软体412
第13章预定时间系统413
13.1方法时间测量415
13.2梅纳德操作序列技术438
13.3预定时间系统的套用442
13.4本章小结447
思考题448
计算题449
参考文献451
可选软体451
第14章工作抽样452
14.1工作抽样原理453
14.2工作抽样的认可456
14.3工作抽样研究计画458
14.4观测与记录数据464
14.5机器利用率464
14.6设定宽放时间466
14.7制定标準工时467
14.8自我观测470
14.9工作抽样软体471
14.10本章小结473
思考题474
计算题474
参考文献476
可选软体476
可选录像带476
第15章间接劳工和费用劳工标準477
15.1间接工作和费用工作标準478
15.2间接劳工和费用劳工的标準数据490
15.3专业人员的绩效标準495
15.4间接工作标準的优点498
15.5本章小结499
思考题500
计算题501
参考文献501
可选录像带502
第16章工作标準的跟蹤和使用503
16.1标準工时的跟蹤和维护504
16.2标準的使用506
16.3本章小结523
思考题524
计算题524
参考文献525
可选软体526
第17章薪酬支付527
17.1日工作计画528
17.2柔性薪酬计画529
17.3间接财务激励计画537
17.4工会的态度537
17.5薪酬激励计画的先决条件538
17.6薪酬激励计画的设计539
17.7工资激励系统的管理542
17.8非财务行为的激励计画544
17.9本章小结545
思考题546
计算题547
参考文献549
可选软体549
第18章培训和其他管理实践550
18.1操作者培训550
18.2工厂培训计画557
18.3员工和激励558
18.4人的互动作用562
18.5沟通566
18.6劳工关係和作业测量569
18.7现代管理实践570
18.8本章小结575
思考题575
计算题576
参考文献577
可选软体578
附录A公式汇总579
附录B专用表格584
1.1生产率的重要性1
1.2方法和标準的範围4
1.3发展历史7
1.4本章小结15
思考题15
参考文献16
相关网站17
第2章解决问题的工具18
2.1探究性工具20
2.2记录与分析工具27
2.3工具、操作者与机器间的定量关係38
2.4本章小结57
思考题57
计算题58
参考文献62
可选软体63
第3章操作分析64
3.19种主要的操作分析方法65
3.2本章小结103
思考题106
计算题107
参考文献108
可选软体109
可选录像带110
第4章手工作业设计111
4.1肌骨系统112
4.2作业设计的原则:人体能力和动作经济113
4.3动作研究128
4.4手工作业和设计準则135
4.5本章小结151
思考题151
计算题152
参考文献153
可选软体155
相关网站155
第5章工作场所、仪器和工具设计156
5.1人体测量学及设计156
5.2工作设计原则: 工作场所161
5.3工作设计的原则: 机器和设备171
5.4工作设计的原则: 工具185
5.5本章小结195
思考题196
计算题196
参考文献199
可选软体201
相关网站202
第6章工作环境的设计203
6.1照明条件203
6.2噪声210
6.3温度217
6.4通风222
6.5振动223
6.6辐射225
6.7轮班制与工作时间226
6.8安全231
6.9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OSHA)235
6.10OSHA工效学方案238
6.11本章小结240
思考题242
计算题243
参考文献244
可选软体246
相关网站246
第7章认知工作的设计247
7.1信息理论247
7.2人的信息处理模型249
7.3信息编码: 一般设计原则262
7.4视觉信息的显示: 特殊设计原则266
7.5听觉信息的显示: 特殊设计原则270
7.6人机互动: 硬体方面的考虑272
7.7人机互动: 软体方面的考虑275
7.8本章小结277
思考题278
计算题278
参考文献282
可选软体283
相关网站283
第8章推荐方法的实施284
8.1决策工具285
8.2推荐方法的汇报297
8.3方法实施298
8.4工作分析301
8.5工作评价302
8.6美国残疾人法案310
8.7追蹤调查311
8.8成功的方法实施311
8.9本章小结313
思考题314
计算题314
参考文献316
可选软体317
第9章时间研究318
9.1合理的日工作量319
9.2时间研究的条件320
9.3时间研究的工具322
9.4时间研究的内容326
9.5时间研究的开始328
9.6时间研究的实施335
9.7时间研究的计算337
9.8标準时间338
9.9本章小结343
思考题343
计算题344
参考文献346
可选软体347
可选录像带347
第10章绩效评比348
10.1标準绩效349
10.2可靠评比法的特徵350
10.3评比方法351
10.4评比的套用357
10.5评比分析357
10.6评比培训359
10.7本章小结363
思考题363
计算题364
参考文献364
可选软体365
可选录像带365
第11章宽放时间366
11.1宽放时间的使用366
11.2固定宽放369
11.3可变疲劳宽放370
11.4特定宽放380
11.5宽放的套用384
11.6本章小结385
思考题386
计算题387
参考文献387
第12章标準数据与公式390
12.1标準时间数据的建立391
12.2根据经验数据构建公式396
12.3解析公式399
12.4标準数据的使用403
12.5本章小结408
思考题409
计算题410
参考文献412
可选软体412
第13章预定时间系统413
13.1方法时间测量415
13.2梅纳德操作序列技术438
13.3预定时间系统的套用442
13.4本章小结447
思考题448
计算题449
参考文献451
可选软体451
第14章工作抽样452
14.1工作抽样原理453
14.2工作抽样的认可456
14.3工作抽样研究计画458
14.4观测与记录数据464
14.5机器利用率464
14.6设定宽放时间466
14.7制定标準工时467
14.8自我观测470
14.9工作抽样软体471
14.10本章小结473
思考题474
计算题474
参考文献476
可选软体476
可选录像带476
第15章间接劳工和费用劳工标準477
15.1间接工作和费用工作标準478
15.2间接劳工和费用劳工的标準数据490
15.3专业人员的绩效标準495
15.4间接工作标準的优点498
15.5本章小结499
思考题500
计算题501
参考文献501
可选录像带502
第16章工作标準的跟蹤和使用503
16.1标準工时的跟蹤和维护504
16.2标準的使用506
16.3本章小结523
思考题524
计算题524
参考文献525
可选软体526
第17章薪酬支付527
17.1日工作计画528
17.2柔性薪酬计画529
17.3间接财务激励计画537
17.4工会的态度537
17.5薪酬激励计画的先决条件538
17.6薪酬激励计画的设计539
17.7工资激励系统的管理542
17.8非财务行为的激励计画544
17.9本章小结545
思考题546
计算题547
参考文献549
可选软体549
第18章培训和其他管理实践550
18.1操作者培训550
18.2工厂培训计画557
18.3员工和激励558
18.4人的互动作用562
18.5沟通566
18.6劳工关係和作业测量569
18.7现代管理实践570
18.8本章小结575
思考题575
计算题576
参考文献577
可选软体578
附录A公式汇总579
附录B专用表格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