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智慧财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

2020-12-24 07:06:13 百科
智慧财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

智慧财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

《智慧财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立足全球视野和历史视角,植根于中国情境下的企业发展需求,从本源上釐清智慧财产权的法学和管理经济学本质属性,给出智慧财产权管理的框架。在此基础上,结合智慧财产权的静态形式要素和动态行为要素,分析智慧财产权管理的规则和流程,探讨智慧财产权风险识别和管控策略。最后,结合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实践,从战略制定和制度设计两个方面提炼国内外企业的智慧财产权管理实践,总结本土典型企业的智慧财产权管理案例。 《智慧财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可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参考资料,也可供企业、科研机构的技术开发和管理人员,以及政府的管理者参考阅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智慧财产权管理:理论与实践
  • 外文名: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08515
  • 丛书名::智慧财产权管理研究丛书
  • 出版时间::2016-11-01
  • 字数::650000
  • 作者::肖延高 范晓波 万小丽 翁治林等

前 言

随着全球知识经济的兴起,智慧财产权业已成为企业参与全球竞争的战略资源,智慧财产权管理是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的核心要务之一。2013年3月1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準化委员会共同发布的《GB/T 29490-2013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规範》国家标準(以下简称《规範》)正式实施。《规範》旨在引导企业将智慧财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组织等管理活动嵌入研发、生产、採购和销售等经营全流程,促进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改善市场竞争地位,支撑可持续发展。《规範》的发布与实施,标誌着中国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开始走上有章可循、有标可对的标準化发展道路。
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实践,向智慧财产权学术界提出了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给予理论探讨和总结。比如,①智慧财产权管理的认识论问题,包括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内涵、功能、定位,以及逻辑结构和能力测度等;②智慧财产权管理的方法论问题,特别是作为动态竞争环境下企业柔性战略资源,智慧财产权的管理方法特殊性问题;③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实践性问题,如智慧财产权发展与公司战略匹配,智慧财产权的组合管理策略,智慧财产权许可和转让模式与策略,智慧财产权投融资模式与策略,智慧财产权评估和定价方法与流裎,智慧财产权讼争管理策略,智慧财产权组织模式选择,不同产业领域和生命周期的企业智慧财产权管理策略,等等。
本书正是作者“迎难而上”开展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结果。在借鉴大量的中西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追溯了智慧财产权的法学和管理经济学双重本源,分析了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内涵、功能和定位等。在此基础上,本书打开智慧财产权的形式要素“黑箱”和行为要素“黑箱”,以智慧财产权创造、运营、保护和组织等管理行为为主线,试图系统构建包括专利、商标、着作权、商业秘密等智慧财产权的管理框架。本书的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是:
在智慧财产权管理基础理论部分,综述智慧财产权的法学和管理经济学的含义,给出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内涵、功能和定位等。①借鉴形式逻辑关于事物属性的分类方法,分析智慧财产权的特有属性,即对象的非物质性是智慧财产权的本质属性,专有性是法律赋予智慧财产权在权利性质上的固有属性,时间性是法律赋予智慧财产权在时间上的固有属性,地域性是法律赋予智慧财产权在空间上的固有属性。②从知识、智力资本、智力资产和智慧财产权等概念的逻辑关係出发,总结出智慧财产权的资源特性,即处于企业知识系统价值链高端的智慧财产权,是企业谋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内在源泉。③借鉴既有文献和企业实践,给出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定义,即智慧财产权管理是指企业为了赢得创新所得和竞争优势,创造、运营、保护和组织其智慧财产权如专利、商标、着作权、商业秘密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总结出智慧财产权管理的特徵,即商业性、集成性、合规性、国际性和动态性。④探讨智慧财产权管理与战略管理、创新管理、行销管理、知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的逻辑关係和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给出智慧财产权管理的三大功能,即护航功能,保护创新成果,维护市场竞争;导航功能,指引创新路径,服务市场拓展;领航功能,赢得创新所得,支撑经营战略。⑤採用智慧财产权的形式要素和行为要素,构建起二维的智慧财产权管理框架,给出智慧财产权能力解构和测度指标体系。

目 录

第一章

智慧财产权的含义和价值
1.1 智慧财产权的法学含义
1.1.1 智慧财产权的概念
1.1.2 智慧财产权的本质和特有属性
1.1.3 智慧财产权的特有属性
1.2 智慧财产权的管理经济学含义
1.2.1 知识观:竞争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1.2.2 知识的内涵
1.2.3 知识的类型
1.2.4 知识的创造和转化
1.2.5 知识、智力资本、智力资产和智慧财产权
1.3 智慧财产权的价值
1.3.1 智慧财产权是企业通过创新谋求竞争优势的制度因素
1.3.2 智慧财产权是企业谋求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内在源泉
1.3.3 智慧财产权成为企业竞争优势源泉的理由

第二章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基本问题
2.1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缘起
2.1.1 智慧财产权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资源
2.1.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系统实践
2.1.3 智慧财产权管理实践引发的理论问题
2.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内涵和功能
2.2.1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概念和特徵
2.2.2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定位
2.2.3 智慧财产权管理的功能
2.3 智慧财产权能力解构与测度
2.3.1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含义和概念模型
2.3.2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解构
2.3.3 智慧财产权能力的测度

第三章

智慧财产权创造
3.1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含义和构成
3.1.1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含义
3.1.2 智慧财产权创造的构成
3.2 智慧财产权开发
3.2.1 专利研发
3.2.2 商标设计
3.2.3 作品创作
3.3 智慧财产权获取
3.3.1 专利申请
3.3.2 商标注册
3.3.3 着作权登记
3.3.4 商业秘密认定
3.4 智慧财产权维护
3.4.1 专利维护
3.4.2 商标维护
3.4.3 商业秘密保密

第四章

智慧财产权运营
4.1 智慧财产权运营概述
4.1.1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内涵
4.1.2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特徵
4.1.3 智慧财产权运营的目标
4.2 智慧财产权的实施
4.2.1 专利的实施
4.2.2 商标的使用
4.2.3 着作权的使用
4.2.4 商业秘密的使用
4.3 智慧财产权许可和转让
4.3.1 智慧财产权许可
4.3.2 智慧财产权转让
4.4 智慧财产权投资和融资
4.4.1 智慧财产权投资
4.4.2 智慧财产权质押融资
4.5 智慧财产权价值评估
4.5.1 智慧财产权价值评估概述
4.5.2 专利价值评估
4.5.3 商标价值评估
4.5.4 着作权价值评估
4.5.5 商业秘密价值评估

第五章

智慧财产权保护
5.1 智慧财产权侵权行为认定
5.1.1 专利侵权认定
5.1.2 商标侵权认定
5.1.3 着作权侵权认定
5.1.4 商业秘密侵权认定
5.2 智慧财产权司法保护
5.2.1 智慧财产权民事保护
5.2.2 智慧财产权刑事保护
5.2.3 确认不侵犯智慧财产权之诉
5.3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
5.3.1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含义
5.3.2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特点
5.3.3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内容与方式
5.3.4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关係
5.3.5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的去留之争
5.3.6 智慧财产权行政保护应当逐渐弱化和限缩

第六章

海外智慧财产权风险管理策略
6.1 海外智慧财产权诉讼策略
6.1.1 我国企业海外专利与商业秘密诉讼
6.1.2 我国企业商标海外遭抢注与维权
6.1.3 海外智慧财产权诉讼的应对策略
6.2 美国337调查应对策略
6.2.1 美国337调查概述
6.2.2 337调查给我国企业及相关行业发展带来严重不利影响
6.2.3 我国企业应对337调查策略分析
6.3 展会智慧财产权风险应对策略
6.3.1 我国企业境外参展遭遇智慧财产权纠纷
6.3.2 展会智慧财产权执法措施
6.3.3 展会智慧财产权风险应对策略

第七章

智慧财产权组织
7.1 智慧财产权组织概念的提出
7.1.1 巨观背景:实施国家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内在要求
7.1.2 微观背景:智慧财产权创造、运营和保护需要高效的组织支撑
7.2 智慧财产权治理模式
7.2.1 集中治理模式
7.2.2 分散治理模式
7.2.3 行列治理模式
7.3 智慧财产权组织架构
7.3.1 隶属研发部门的组织架构
7.3.2 隶属于法务部门
7.3.3 隶属于企业总部
7.4 智慧财产权管理制度
7.4.1 智慧财产权管理总则
7.4.2 专利管理制度
7.4.3 商标管理制度
7.4.4 着作权管理制度
7.4.5 商业秘密管理制度

第八章

智慧财产权战略制定和实施
8.1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理论和方法
8.1.1 企业战略基本理论
8.1.2 智慧财产权战略含义和原则
8.1.3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框架
8.2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环境分析
8.2.1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方法
8.2.2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的要点
8.2.3 智慧财产权战略环境分析例举
8.3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制定
8.3.1 智慧财产权战略目标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3.2 智慧财产权战略任务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3.3 智慧财产权战略措施的结构、要点和例举
8.4 智慧财产权战略的实施和调整
8.4.1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步骤的要点
8.4.2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的评估与调整要点
8.4.3 智慧财产权战略实施和调整例举

第九章

智慧财产权管理案例
9.1 案例一华为:全球化进程中的反专利劫持动因和策略
9.1.1 华为反专利劫持的动因何在
9.1.2 华为採取何种策略成功实现反专利劫持
9.1.3 对中国ICT企业有何借鉴价值
9.1.4 对欧美跨国公司有何现实启示
9.2 案例二小米:国际化的专利困局与对策
9.2.1 专利之困
9.2.2 困局之势
9.2.3 破局之策
9.3 案例三丝丽雅:依靠创新突破瓶颈的智慧财产权管理策略
9.3.1 突破“效率瓶颈”:一锭多丝技术工艺创新
9.3.2 突破“资源瓶颈”:竹、木、棉、麻複合纤维产品创新
9.3.3 突破“环保瓶颈”:溶剂法纤维和黏胶法纤维的错位技术创新
9.4 案例四长虹:不同发展阶段的智慧财产权管理策略
9.4.1 引进技术,积极拓展
9.4.2 扬帆出海,频遭打压
9.4.3 转变思路,合纵连横
9.4.4 夯实基础、不断探索
9.5 案例五成都光明:专利侵权纠纷应对与全IP管理体系构建
9.5.1 市场博弈引发专利纠纷
9.5.2 专利侵权应对及风险预警
9.5.3 企业全IP管理体系构建及资源保障
9.6 案例六老肯科技:专利为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9.6.1 老肯科技的自主创新成长路
9.6.2 老肯科技的智慧财产权管理初见成效
9.6.3 老肯科技的智慧财产权管理拓展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