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谢惠民(鹹阳市政府农业顾问)

2021-03-19 16:00:49 百科
谢惠民(鹹阳市政府农业顾问)

谢惠民(鹹阳市政府农业顾问)

谢惠民,男,汉族,1953年4月生,陕西武功人,大学学历,硕士研究生导师,旱地农业及作物遗传育种专家,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成员,鹹阳市政府农业顾问,《乾旱地区农业研究》编委。组织部原副部长谢惠民(1914-1986),男,汉族,1914年10月生,山东省博平县谢天贡庄人,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围攻安阳、新乡等战役。教授谢惠民,1986年7月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套用力学系,获得科学学士学位。药师谢惠民,男,1929年7月生,成都人。中共党员。教授。1953年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谢惠民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日期:1953年4月

研究领域

致力于抗旱节水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和旱地区域农业综合治理研究。

工作学习简历

1978年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农作专业。
1978留校后工作至今,1997年4月至2004年6月曾先后任西北农业大学乾旱半乾旱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副院长等职。1994年10月至1995年元月赴美国蒙大拿州立大学进修,1997年7月赴日本参加"中日拒点大学"合作项目交流。

科研成果

谢惠民教授长期致力于抗旱节水小麦遗传育种研究和旱地区域农业综合治理研究,曾与哈萨克斯坦来华专家合作,完成了"小麦抗旱生理指标测定及Px基因表达"的分析方法与"抗旱育种的量化指标"研究。赴美期间,利用细胞与分子技术完成"致矮基因的高秆变异类型"等合作研究,揭示了非整倍体优势促使半矮秆小麦出现高秆变异类型和Rht2基因产生半矮秆类型的规律。利用区域生态与叠代比较相结合,寻找出旱区粮食减产的气候、作物和品种障碍。提出的"品种自身限制因素"、"互动式群体协调发展"、"源、库性状遗传作用"和"乾旱胁迫d-蛋白差异与冠层温度胁迫差CTD辅助选择"等抗旱节水育种的思路和和策略,已逐渐成为节水育种研究的一种独特方法。
围绕黄土台原区域农业发展及生物节水育种等问题,先后主持或参加"中国西北旱作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黄土台原区(乾县)粮食高产型农业综合发展"、"小麦抗旱资源材料创新与新品种选育"、"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选育"、"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筛选与利用"等UNDP援华、国家"863"、科技攻关和省攻关项目15项。完成1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部省科技进步或推广成果一、二、三等奖8项。主持和参加育成"西农34-9"、"西农1043"、"西农794"抗旱节水小麦新品种3个,其中"西农1043"小麦新品种在黄土台原半乾旱雨养区实现了亩产400kg,亩节雨24.6mm,水分生产效率提高15.5%,蛋白质含量达15.91%、湿麵筋39.55%、沉澱值61.2ml、稳定时间10.1min的抗旱节水、优质高产综合性能的提高,在渭北旱地累计种植面积550万亩以上,新增效益1.21亿元。先后发表、交流研究论文30余篇,参编专着两本。
教学方面,主持完成"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创建及其套用" 研究, 2003年12月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