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理论与编码(第二版)》是201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邓家先、肖嵩、严春丽。
基本介绍
- 书名:资讯理论与编码(第二版)
- 作者:邓家先 肖嵩 严春丽
- ISBN:978-7-5606-2566-9
- 定价:26.35元
- 出版社: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5
图书内容
本书重点介绍了资讯理论的基础知识和信源、信道编码理论及编码技术,同时还介绍了资讯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网路编码的基本理论及套用。全书共10章,第1~7章在介绍信息度量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无失真信源编码理论、限失真信源编码理论、信道编码理论以及信源编码技术、信道编码技术的基本知识;第8~10章在介绍网路编码的基础理论——图论的基础上阐述了网路编码的基本原理及其在P2P、无线网路以及网路安全等方面的套用。
本书注重阐述概念以及相关的物理意义,使用较多的例题和示意图阐述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 减少了繁杂的公式证明。另外还对编码中面临的实际问题进行了分析,以帮助读者加深理解。
本书既可以作为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也可以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资讯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
1.2 通信系统的模型 2
1.3 资讯理论研究的内容 4
第2章 信源与信源熵 7
2.1 信源的数学模型和分类 7
2.1.1 信源输出的讯息由随机变数描述 8
2.1.2 信源输出的讯息由随机矢量描述 9
2.2 离散信源的熵与互信息 12
2.2.1 非平均信息量 12
2.2.2 平均信息量 18
2.3 熵的性质 27
2.4 离散信源序列的熵 31
2.4.1 讯息序列信息量的一般表达式 31
2.4.2 离散无记忆信源的熵 32
2.4.3 离散有记忆信源的熵 33
2.4.4 马尔可夫信源的熵 40
2.5 连续信源的熵与互信息量 43
2.5.1 幅度连续单个符号信源 43
2.5.2 波形信源 45
2.5.3 最大熵定理 46
2.6 信源相关性与冗余度 47
小结 48
习题 49
第3章 信道与信道容量 52
3.1 信道分类 52
3.2 单符号离散信道及其容量 53
3.2.1 数学模型 53
3.2.2 信道容量 55
3.2.3 离散信道容量的叠代算法 65
3.3 离散序列信道及其容量 70
3.4 信源与信道的匹配 73
3.5 连续信道及其容量 73
3.5.1 连续单符号加性信道 74
3.5.2 多维无记忆加性连续信道 75
3.5.3 加性高斯白噪声波形信道 78
小结 80
习题 80
第4章 离散信源编码理论 82
4.1 信源编码的基本概念 82
4.2 渐近等同分割性 84
4.3 信源无失真编码 87
4.4 信息率失真函式及性质 96
4.4.1 失真测度 96
4.4.2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定义 100
4.4.3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性质 101
4.5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计算 106
4.6 信息率失真函式的叠代算法 113
4.7 香农第三定理 114
小结 116
习题 117
第5章 信源编码技术 119
5.1 最佳变长编码 119
5.1.1 香农码 119
5.1.2 费诺码 121
5.1.3 哈夫曼码 122
5.2 编码的实现 125
5.3 编码方法简介 128
5.3.1 游程编码 128
5.3.2 算术编码 130
5.4 变换编码 134
5.4.1 变换的基本原理 134
5.4.2 常用变换 135
5.5 现代静态图像编码技术 142
5.5.1 编码原理 142
5.5.2 编码效率 143
5.5.3 一般框架 143
5.5.4 EZW算法 144
5.5.5 SPIHT算法 146
5.5.6 图像压缩国际标準JPEG2000 148
5.6 星载图像压缩系统设计 153
5.6.1 小波变换的硬体实现 154
5.6.2 SPIHT的硬体实现 155
5.6.3 JPEG2000的硬体实现 156
小结 158
习题 158
第6章 有噪离散信道编码 161
6.1 差错及差错控制系统的分类 161
6.2 纠错码的基本概念 164
6.3 解码规则 167
6.3.1 两种解码规则 167
6.3.2 错误解码机率 169
6.3.3 费诺不等式 172
6.4 联合典型序列与联合渐进等分割定理 174
6.5 香农第二定理 176
6.5.1 有噪信道编码定理 176
6.5.2 错误机率的上界 179
小结 180
习题 180
第7章 信道编码技术 182
7.1 线性分组码 182
7.1.1 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 184
7.1.2 一些特殊的线性分组码 187
7.1.3 循环码 189
7.1.4 BCH码与RS码 196
7.1.5 线性分组码的硬判决解码 197
7.2 卷积码 201
7.2.1 卷积码编码及描述方式 202
7.2.2 维特比解码 205
7.2.3 卷积码解码错误机率分析 210
7.2.4 删余卷积码 214
7.2.5 码率匹配删余卷积码(RCPC) 215
7.3 TCM码与级联码 216
7.3.1 TCM码 216
7.3.2 级联码 218
7.4 Turbo码和LDPC码 220
7.4.1 Turbo码 220
7.4.2 LDPC码 224
小结 226
习题 227
第8章 图论基础 229
8.1 图的基本概念 229
8.1.1 图中常用术语定义[JY。]229
8.1.2 图的同构 232
8.1.3 道路和迴路 232
8.2 树与图的生成树 234
8.3 割集 235
8.3.1 割集定义 235
8.3.2 割集的性质 235
8.4 网路流 236
8.4.1 基本概念 236
8.4.2 切割 237
8.5 极大流-极小割定理 239
8.6 确定极大流的标记算法 240
8.8 最佳路径问题 243
8.9 图论在通信网路中的套用 246
小结 247
习题 248
第9章 网路编码理论 250
9.1 网路编码理论简介 250
9.1.1 网路编码理论的提出 250
9.1.2 网路编码的基本概念 250
9.1.3 网路编码研究现状 251
9.2 网路编码性能分析 253
9.2.1 网路编码的增益 253
9.2.2 网路编码複杂度分析 254
9.2.3 网路编码对组播通信性能的影响 255
9.3 网路编码的基本原理 257
9.3.1 网路编码模型 257
9.3.2 线性网路编码 259
9.3.3 随机网路编码 261
9.4 网路编码的构造算法 261
9.4.1 集中式网路编码算法 261
9.4.2 分散式(随机)网路编码算法 269
小结 271
习题 272
第10章 网路编码的套用 273
10.1 网路编码在P2P(对等)网路中的套用 273
10.1.1 P2P的基本概念 273
10.1.2 P2P套用实例——Avalanche 275
10.2 网路编码在无线网路中的套用 277
10.2.1 网路编码在无线自组织网路中的套用 277
10.2.2 网路编码在无线网状网路中的套用 278
10.2.3 网路编码在无线感测器网路中的套用 280
10.3 网路编码在安全方面的套用 282
10.3.1 网路安全编码的提出及发展现状 282
10.3.2 基于计算複杂性理论的网路安全编码 282
10.4 网路编码在其他方面的套用 289
小结 290
习题 291
参考文献 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