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诸葛斌

2021-03-21 09:38:24 百科
诸葛斌

诸葛斌

人物简介

性 别 男

职 称 教授

学习经历

2001、2007年分别获江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Durb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博士后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诸葛斌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职业: 教授
  • 主要成就:2001、2007年分别获江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 性别:男

江南大学教授

人物简介
性 别 男
出生日期
职 称 教授
学习经历
2001、2007年分别获江南大学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Durb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博士后
研究经历
主持和参加多项纵向与横向研究项目
学术及社会兼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同行评审专家,无锡市经信委项目评审专家,《Current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报》,《微生物通报》,《食品与发酵工业》和《中国化工学报》等审稿专家
主讲课程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工业微生物育种
本 科 生:环境科学概论、生物综合实验、专业外语
指导硕、博士生研究方向
博士研究生:
硕士研究生:发酵工程,微生物,基因工程,环境生物技术
研究领域
发酵工程 微生物
主要论着(着作和论文)
发表论文约60篇,着作5部。
代表性论文
诸葛斌, 姚惠源,诸葛健.生澱粉糖化酶产生菌Rhizopus OR-1UVN培养基最佳化的研究.食品与发酵工业,2002,28(7):29-33.
诸葛斌,堵国成,沈微,诸葛健,陈坚,唐雪明,王春.利用温控载体构建硷性果胶酯裂解酶工程菌.微生物学报,46(4):657-659.
诸葛斌,堵国成,沈微,诸葛健,陈坚,重组菌产硷性果胶酯裂解酶酶学性质研究. 微生物学报,2008, 48(1):121-125
诸葛斌,姚惠源,诸葛健.生澱粉糖化酶高产菌的选育.微生物学通报,2001,28(6):60-64.
诸葛斌,堵国成,沈微,陈坚.硷性果胶酯裂解酶工程菌的构建.套用与环境生物学. 2006, 12(4):547-549
诸葛斌,钱秀梅,方慧英,诸葛健.甘油发酵液中甘油含量的快速测定方法.食品与发酵工业,2004,30(8):101-103.
诸葛斌,王勇,方慧英,毛忠贵,诸葛健.利用PDOR同工酶基因yqhD对产1,3-丙二醇克雷伯氏桿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中国生物工程杂誌,2008,28(11):53-57.
诸葛斌,堵国成,沈微,诸葛健,陈坚硷性果胶酯裂解酶基因工程菌Pichia pastoris诱导表达条件初步最佳化. 套用与环境生物学, 2008,14(4) :539~543
论着
1 .《现代发酵微生物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主编
2.《工业微生物实验与研究技术》 “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科学出版社,(2007): 副主编
3. 《生物处理工程设计实例详解》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副主编
4.《微生物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2009): 参编
5.《现代英汉生物工程词典》 化学工业出版社:参编
科研项目
1,3-丙二醇的生物炼製技术 国家“863”计画
生物法製造3-羟基丙酸的关键技术研究 国家“863”项目
长效重组人白蛋白-甲状旁腺激素(1-34)二联体药物的临床前研究 江苏省科技支撑计画
富营养水体中水生植物根际氮磷细菌的周年净化机理研究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新教师基金
富营养水体水生植物根际氮磷细菌周年净化机理研究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新型他汀生物转化及羟基化研究 校预研基金
甘油转化1,3-丙二醇技术研究 企业委託项目
低温条件下生物处理有机废水研究
科研成果及奖励
1. 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发酵法甘油”,中国轻工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3.2005-2006,援建朝鲜发酵法甘油工程项目,获得国内外高度评价,项目技术专家。
4.2003-2006,“产1,3-丙二醇新型工程菌的构建及好氧发酵试验研究”,第一负责人,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苏科鑒字[2006]第81号)。
5. “生澱粉糖化酶菌种选育及酶性质的研究”,国家“十五”攻关子课题,项目责任人主持完成。通过国家教育部鉴定(鑒字[教 SW2003]第70 号)。
6.“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的研究”,第三项目完成人,并通过江苏省科技厅鉴定(苏科鑒字[2004]第826号)。
7.1998-2000,“微生物好氧法生产甘油”,该课题为国家“九五”攻关项目,为主要完成者之一,成果登记号:360-01-20931399-09。

中国国家残疾人七人制男子足球队队员

北京2008年残奥会七人制男子足球比赛中,中国队以1:8的悬殊比分不敌荷兰队。不过在本场比赛中,中国队4号队员诸葛斌成为了主角,儘管在他上场的20多分钟里没能形成一次有威胁的射门,甚至触球的机会也非常有限,但他却赢得了全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与欢呼。
诸葛斌
诸葛斌
“4号好样的,4号好样的!”
在北京残奥会七人制男子足球A组第三场比赛中,这样的呼喊声不绝于耳,现场的观众们用最热烈地方式呼喊着中国队4号队员,他就是替补上场的诸葛斌。在七人制足球比赛中,运动员们由于残疾导致身体下肢与上身不协调,而作为本场比赛中残疾级别最高的队员,诸葛斌对自己身体的支配能力非常差,走起路来歪歪扭扭的。但出人意外的是,当诸葛斌替补上场后却神奇般地飞奔起来,虽然无法与荷兰队员正面对抗,但他不惜余力地奔跑、抢位和防守,用努力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比赛结束后,诸葛斌走向了观众台,用他并不流利的语言向观众表示感谢:“我很激动,我谢谢他们!”  诸葛斌家住北京市门头沟区,从小就喜欢踢足球。国小毕业后,为了丰富他的业余生活,父母给他买了一只足球。足球运动开启了诸葛斌的运动生涯,他告诉记者,足球运动能帮助他恢复身体肌能:“今天我在比赛中发挥得还可以,我练足球三年了,这项运动能够帮助我恢复,恢复身体肌能。”
严重的疾病从来没有打倒诸葛斌,2005年,他毛遂自荐进了北京队并凭藉坚韧不拔的毅力努力训练,最终成为了国家队的一员。诸葛斌的母亲朱会荣女士告诉记者,在参加国家队选拔过程中,当时担任守门员的诸葛斌的手指被戳伤了,肿得很厉害,但为了坚持训练,诸葛斌没有告诉别人。结果在第二天的训练中,诸葛斌漏了一个本可以接住的球。在教练的询问下,一位队友将实情说了出来,教练赶紧带着诸葛斌去了医院。
在看台上,朱会荣是一位幸福的母亲,而在她的眼里,从不放弃的儿子诸葛斌永远是最棒的:“他八岁才会说话,十岁才会走路,他是自己找的北京足球队,后来又选到国家队,整个北京队就他一个进了国家队的,哭泣声,掌声,他从不放弃,不管多累多艰苦,他都一直努力坚持到最后,我为有他这样的儿子感到自豪!”
诸葛斌不仅在国家队里与队友一起为国争光,在家里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诸葛斌从小就用省下来的零花钱给妹妹诸葛英买冰糖葫芦吃,诸葛英告诉记者,在她刚读大一的时候,哥哥诸葛斌用积攒多年的钱给她买了一台电脑:“我觉得他太棒了,他是我最棒的哥哥。”
这场北京残奥会的7人制足球赛,也许会逐渐淡出观众的记忆,但人们不会忘记诸葛斌在场上不惜余力地奔跑,每一步都是那幺的铿锵,充满了不言放弃的生命力量。

科研教授

2007年成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并获浙江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资助。期间主持一项省科技厅重点项目,作为核心成员参与3项863项目和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以及其它各类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要研究方向为网路与通信技术、网际网路技术和网路安全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