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全坤,1945年10月生,江苏省江阴市人。 合肥工业大学材料加工工程学科博士生导师,教授。现任合肥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69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锻压专业,并留校任教。1971年在中国科技大学助教进修班进修一年。1978--81年华中科技大学金属塑性加工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1981--82年在上海外国语学院留学预备部进修德语。1983--86年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留学,获工学博士 学位。1992年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机械设计研究所高访一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刘全坤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性别:男
研究方向
(1)模具CAD/CAM。将人工智慧、特徵技术、面向对象技术、模糊推理技术引入模具设计过程,开展了各类模具CAD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开发的挤压模CAD系统集工艺设计专家系统、组合凹模最佳化、结构设计于一体,其成果写入高等教育规划教材,专家鉴定意见为综合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开发的塑胶模具和冷沖模CAD系统,採用三维特徵建模、面向对象编程,研究成果写成了专着《塑胶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机工出版社,1999)。开发的塑胶型材挤出模具Exmold-CAD软体,实现了将流变学、传热学和结构力学等理论计算于成功的实际经验有机结合。
(2)模具强度设计。採用理论分析、数值计算、实验验证的混合方法,重点研究陶瓷型模具和大型整体壁板挤压模具。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陶瓷型模具设计理论与方法”和“大型整体壁板挤压模具设计理论与方法”,省重点课题“陶瓷型模具的特徵研究及设计”等项目研究。对陶瓷型模具和陶瓷一钢组合凹模结构的力学进行全面分析,提出了径向、轴向预紧结构和最佳化方法。对大型整体壁板挤压用扁挤压桶进行强度设计时,在成形过程数值模拟和实验测试基础上,首次提出变过盈量设计思想,使非轴对称扁挤压筒的设计更加科学合理。使模具强度设计从追求合理性上升到科学性的高度。
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陶瓷型模具设计理论与方法》、机械部技术发展基金《塑胶成型模具和冷沖模CAD专家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陶瓷-钢组合挤套用基础研究》、教育部留学基金《冷挤压工艺设计综合系统的研究》、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陶瓷型模具的特徵研究及设计理论》等。
主持的在研项目有: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型整体壁板挤压模具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省自然科学基金《直齿轮冷锻成形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等。
学术成就
获机械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机械部教育司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等。在机械工程学报、中国机械工程、实验力学、塑胶工程学报、锻压机械、锻压技术大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主编“十五”国家规划教材1部,参编高等学校统编教材1部,译着1部。获1995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技专家、“九五”中国机械工业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2008年8月,刘全坤教授被上海交通大学聘为兼职教授。
编写教材
材料成形基本原理 第2版

书号: | 29744 | ISBN: | 9787111297444 |
作者: | 刘全坤主编 | 印次: | 2-2 |
责编: | 冯春生 | 开本: | 16 |
字数: | 543千字 | 定价: | 36.0 |
所属丛书: |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
装订: | 出版日期: | 2011-01-20 |
内容简介
本教材是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理论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教材从培养学生宽口径、厚基础的人才目标出发,把凝固成形、焊接成形、塑性成形、聚合物成形等近代材料成形技术中的共同的物理现象、基本规律及基本原理加以阐述,使学生对材料成形过程及其基本原理与方法有较深入和系统的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本教材分为两篇,共18章。第一篇主要讲述材料成形中的凝固结晶学、化学冶金原理等共性技术;第二篇主要讲述材料成形中的力学原理。本教材可作为普通高等学校材料成形及控制工程专业和机械类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有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