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国传媒大学

2017-12-06 14:29:24 百科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简称“中传”,位于首都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语言艺术类行业特色大学。是国家“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111计画”、”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入选高校,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发起单位。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1959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升格为北京广播学院。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截至2018年10月,校园占地面积46.3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88万平方米。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5个直属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7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教职工2000余人,双聘院士3人;全日制在校生近14000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专科生90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

中传坚持“结构合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相互支撑”的学科建设思路,充分发挥传媒领域学科特色和综合优势,形成了以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信息与通信工程为龙头,文学、工学、艺术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相互交叉渗透的学科体系。

基本介绍

  • 硕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105个
    专业授权类别10个
  • 博士点:学术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
    学术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1个
  • 主管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学校官网:http://www.cuc.edu.cn
  • 中文名:中国传媒大学
  • 外文名: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 简称:中传、CUC
  • 创办时间:1954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类型:语言类
  • 属性:教育部直属院校
    211工程
    985平台
    “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 现任领导:党委书记陈文申
    校长廖祥忠
  • 本科专业:87个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
  •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2个
  • 院系设定:新闻传播学部、艺术学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人文社科学部、广告与经管学部
  • 校训: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 校歌:《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 校庆日:9月7日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东街1号
  • 院校代码:10033
  • 知名校友:白岩松、马思纯、康辉、丁文华、刚强、海霞、欧阳夏丹、李梓萌、郭志坚等
  • 知名教师:吕锐、胡正荣、崔永元、张绍刚、李咏

历史沿革

中国传媒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中央广播事业局广播通信技术人员训练班及1958年成立的北京广播专科学校。
中央广播事业局决定于1954年开办“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培养掌握广播专业理论知识的技术人员。
1958年,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
1958年3月18日,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会议正式批准训练班与北京市林业局交换房地产,决定训练班从良乡12号发射台迁至城内南礼士路广播科研所(后为广播电影电视部南礼士路招待所);同年5月2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所办的技术函授学校移归训练班领导,给训练班注入了新的力量;同年9月2日,中央广播事业局直属的第一所高等专科学校——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原中央广播事业局技术人员训练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同年10月2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正式开学。
1959年2月13日,北京广播专科学校在给中央广播事业局局党组的书面汇报中,由倪正义正式提出关于建立北京广播学院的问题;同年4月2日,教育部计财计(16)第183号档案同意成立北京广播学院。
1961年6月20日,北京广播学院的发展受到第一次严重挫折。中央广播事业局根据中央关于调整高等院校的指示,决定北京广播学院停止招生,并被列为“调查裁撤”的範围。
1963年5月24日,国务院下达《关于恢复北京广播学院的通知》(国文办字367号档案),同意恢复北京广播学院。
1965年6月,北京广播学院决定将福庄北京石油学校作为学院新校址。
1970年5月,学院被江青反革命集团指为“黑基地”;中央广播事业局军管小组再次向中央报送《关于北京广播学院停办的请示报告》,同年7月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决定:北京广播学院试行撤销。至此,北京广播学院完全停办。
1973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北京广播学院得以恢复重办。
1976年,北京广播学院与北京牡丹电视机厂合办“七二一大学”。1979年“七二一大学”统一改称职工大学。
1980年,开始招收研究生。
1981年,学校成为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1984年2月,国家教委下发〔84〕教成字004号文,批准北京广播学院可以举办函授教育。
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2001年,正式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
2004年8月,北京广播学院更名为中国传媒大学。
2011年,成为“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2017年9月,中国传媒大学入选首批“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名单。
2018年7月31日,学校与中国广告主协会建立战略合作关係。9月16日,学校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定。

办学条件

院系设定

根据2018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6个学部、1个协同创新中心,1个直属学院,开设本科专业87个。
学部
学院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部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与网路空间安全学院、数据科学与智慧型媒体学院、实验教学中心
新闻传播学部
新闻学院、电视学院、传播研究院
艺术学部
戏剧影视学院、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艺术研究院、艺术教育中心
人文社科学部
人文学院、政法学院、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中心、体育部
广告与经管学部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告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文化发展研究院、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
协同创新中心
新媒体研究院、网际网路信息研究院、脑科学与智慧型媒体研究院
直属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师资力量

截至2017年10月,学校共有教职工2021人,其中专任教师1150人,正高级300人,副高级442人。学校拥有一批国内外享有盛誉的教授、学者,其中包括:3名双聘院士,3人入选“长江学者”,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近年来,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脱颖而出,分别入选教育部“新(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还有2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北京市级教学名师奖等。
  • 双聘院士
    刘永坦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赵玉明(首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黄升民(第五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仲呈祥(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艺术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胡正荣(第六届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国家级教学名师
    张颂、高晓虹
  •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吕锐、胡正荣、胡智锋
  •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胡智锋、王志

学科建设

2018年10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41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05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10个专业硕士类别;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新闻学、广播电视艺术学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传播学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学科:新闻传播学、戏剧与影视学
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
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动画学
博士后流动站:新闻传播学、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中国语言文学、信息与通信工程
博士
学科门类
一级学科
二级学科(专业)
名称
名称
审批时间
序号
 
审批时间
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
1
文艺学
2005
2
语言及套用语言学
2000
﹡新闻传播学
2000
3
新闻学
1998
4
传播学
2000
5
国际新闻学
(自主增列)
6
广播电视新闻学
7
舆论学
8
编辑出版学
9
广告学
10
传媒经济学
11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
﹡艺术学
2005
12
艺术学
2005
13
音乐学
2005
14
美术学
2005
15
设计艺术学
2005
16
戏剧戏曲学
2003
17
电影学
2000
18
广播电视艺术学
1998
19
舞蹈学
2005
20
动画学
2007(自主增列)
21
数字媒体艺术
22
艺术与科学
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23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2003
信息与通信工程
24
通信与信息系统
2000
硕士
院所
专业\领域名称(代码)
研究方向(代码)
经济与管理学院
产业经济学(020205)
01产业系统理论
02文化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
政治与法律学院
政治学理论(030201)
01政治传播
02政治与社会管理
国际关係(030207)
01国际关係与大众传播
02国际关係与跨文化交流
03当代国际关係
外交学(030208)
01外交学理论与实践
02传媒与公共外交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030501)
01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思想政治教育(030505)
01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02传媒政治
文学院
文艺学(050101)
01中国古典文论与美学
02文艺学原理与马列文论
03西方文艺理论
04审美文化学
05文艺批评
文学院
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050102)
01套用语言学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02对外汉语教学
文学院
03语言信息处理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字学(050103)
01汉语史
02文字学
03现代汉语
04汉语教学
中国古代文学(050105)
01先秦两汉文学
02魏晋南北朝文学
03唐宋文学
04元明清文学
05中国文学批评史
中国现当代文学(050106)
01中国现当代思潮流派与作家作品
02中国现当代戏剧影视文学
03中国现当代文化与文学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050108)
01国别文学与文学关係
02现当代西方文学与大众传媒
03中外戏剧文化研究
外国语学院
英语语言文学(050201)
01语言学
02英美文学
03翻译理论与影视译製
04英语播音
外国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050211)
01跨文化交际与语言传播
02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电视与新闻学院
新闻学(050301)
01新闻史
02新闻理论
03新闻业务
04网路新闻及新媒体
05报刊理论与实践
传播研究院
传播学(050302)
01理论传播与传播史
02套用传播学
03媒介与女性
04国际传播
05媒介素养
电视与新闻学院
06电视文化传播
07传播研究方法
08传播心理学
政治与法律学院
09传媒政策与法规
传播研究院
国际新闻学(0503Z1)
01国际新闻史论
02国际新闻业务
03国际新闻与跨文化交流
04国际媒体
电视与新闻学院
05国际新闻传播
电视与新闻学院
广播电视学(0503Z2)
01广播电视史
02外国广播电视
03电视新闻
04纪录片
05新闻摄影
06新媒体策划与製作
07电视理论
08广播理论
09广播节目
10广播经营
舆论学(0503Z3)
01舆论学基础
02套用舆论学
03舆论调查
传播研究院
编辑出版学(0503Z4)
01编辑出版理论
02出版经营与管理
电视与新闻学院
03媒介融合
广告学院
广告学(0503Z5)
01广告理论与广告史
02广告实务
03广告媒介
04品牌传播
05客群与市场
06公共关係
传播研究院
传媒教育(0503Z6)
01传媒高等教育
经济与管理学院
传媒经济学(0503Z7)
01传媒产业管理
02国际文化贸易
03文化产业管理
04影视项目管理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0503Z8)
01语言传播发声学
02播音主持基础理论
03播音主持业务
04汉语国语教学与水平测试
05口语传播
艺术研究院
艺术学(1301Z1)
01艺术美学
02艺术传播学
03艺术人类学
04广播电视艺术美学
05传媒艺术与文化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音乐学(1302Z1)
01传统音乐理论
02音乐创作与表演研究
03传媒音乐研究
戏剧影视学院
美术学(130400)
01影视美术
02当代美术创作与新媒体艺术
03美术史论
广告学院
设计艺术学(1305Z1)
01设计艺术史论
02广告设计
03美术传播
艺术研究院
戏剧戏曲学(1303Z1)
01戏曲历史与理论
02戏剧历史与理论
电影学(1303Z2)
01电影艺术史论
02电影创作理论
03影视製片
 
广播电视艺术学(1303Z3)
电视与新闻学院
01电视艺术理论
戏剧影视学院
02电视策划
03广播电视文艺
04电视剧史论
05电视艺术与技术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06录音艺术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07广播电视语言艺术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动画学(1303Z4)
01动画理论与实践
02动画产业
数字媒体艺术(1303Z5)
01数字媒体理论与实践
02网路多媒体
游戏(1303Z6)
01游戏设计与创作
02游戏理论与产业
艺术研究院
艺术与科学(1303Z7)
01艺术虚拟现实与互动
理学院
计算数学(070102)
01微分方程求解及其套用
02图像处理中的计算方法
套用数学(070104)
01不确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
02代数及其套用
03统计与计量方法
信息工程学院
电路与系统(080902)
01电子测量与电路状态诊断
02现代电子设计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080904)
01微波与卫星通信
02光纤传输与通信技术
03电磁兼容
04电磁辐射、散射与逆散射
通信与信息系统(081001)
01声频技术
02数位电视技术
03数字广播技术
04信息网路技术
05传输覆盖与监管
06信息安全技术
信号与信息处理(081002)
01DSP技术与套用
02多媒体技术
03智慧型信息与控制
04视听模式与人工智慧
05信号处理技术
计算机学院
06嵌入式软硬体技术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软体与理论(081202)
01分散式计算与软体
02传媒信息安全
03智慧型信息处理
计算机套用技术(081203)
01网际网路套用技术
02媒体信息数据化技术
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
04高性能计算及套用
软体工程技术(0835Z1)
01网路套用软体
02分散式系统软体技术
03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体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
01媒体管理
02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管理(120202)
01媒体战略管理
02行销管理
03财务管理
行政管理(120401)
01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
02公共政策理论与实践
文化发展研究院
文化产业(1301J1)
01文化规划
02文化投融资
03文化市场行销
04文化企业管理
广告学院
新媒体(0503J2)
01新媒体产业
新媒体研究院
新媒体(0810J2)
01移动新媒体技术
02网路新媒体技术
 
◆汉语国际教育(045300)
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01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院
02中国文化双语传播
戏剧影视学院
艺术硕士
◆电影(135104)
01电影创作
 
艺术硕士
 
◆广播电视(135105)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01播音与主持艺术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02动漫创作
经济与管理学院
03艺术管理
新媒体研究院
04移动媒体视频节目创作
文化发展研究院
05文化产业项目策划
06文化市场
电视与新闻学院
07媒体策划与运营
08电视编导
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
09传媒音乐套用
戏剧影视学院
10电视製作
 
11编剧
 
◆新闻与传播(055200)
电视与新闻学院
01新闻实务
02媒介市场调查与分析
03国际新闻与传播
04电视新闻采编
05新媒体采编实务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06口语传播实务
广告学院
07品牌行销传播
传播研究院
◆出版(055300)
01出版经营管理
02现代出版业务
信息工程学院
工程硕士
◆电子与通信工程(085208)
01数字媒体技术
02数字广播电视技术
03天线与微波通信
04文化信息资源数字处理
 
工程硕士
 
◆积体电路工程(085209)
信息工程学院
01片上系统设计
计算机学院
02DSP算法与FPGA设计
 
工程硕士
 
◆计算机技术(085211)
计算机学院
01网路多媒体技术
02传媒信息安全
03数字娱乐与动画技术
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04游戏製作
MBA学院
◆工商管理(125100)
01传媒经营与管理
02传媒与企业运营

教学建设

根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6个北京市实验教学示範中心;8门精品课程。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广播电视与新媒体实验教学中心、动画与数字媒体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市实验教学示範中心:广告实践教学中心,动画实验教学中心,影视艺术实验教学中心,传媒技术实验教学中心,电视节目製作实验教学中心
精品课程
整合行销传播
媒介研究
传播学名家名着选读
传播理论研究
传播学概论
传播效果分析
传播学史
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根据2017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共有部级研究机构13个,校级科研机构40个,院级科研机构3个,合作研究机构2个。
部级
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广播电视数位化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媒介音视频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有声语言分中心(教育部、国家广电总局共建)
全国公益广告创新研究基地(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文化贸易研究所(文化部国家文化贸易理论研究基地)
首都传媒经济研究基地(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语言学及套用语言学研究基地(广电总局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广播电视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广电总局高校重点实验室)
信号与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广电总局高校重点实验室)
国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
校级
新媒体研究院
文化发展研究院
艺术研究院
传播研究院
高等教育研究所
当代国际问题研究中心
商务品牌战略研究所
公关舆情研究所
广播产业研究所
国际传播研究中心
亚洲传媒研究中心
欧洲传媒研究中心
媒介与女性研究中心
国际新闻研究所
客群研究所
传媒教育研究中心
网路舆情研究所
民族文化传播与发展中心
审美文化研究所
艺术传播研究所
戏剧戏曲研究所
电影研究所
艺术学研究所
传播声学研究所
京隆广播技术研究所
广芯数字系统集成研究所
新创信息技术研究所
电磁通信研究所
传媒科学研究所
高性能计算中心
套用语言学研究所
国际传播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
编辑出版研究中心
传媒艺术与文化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大众化研究中心
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党报党刊研究中心
传媒经济研究所
政治传播研究所
脑科学与智慧型媒体研究院
院级
中国系统经济研究中心
美术传播研究所
媒体法规政策研究中心
合作机构
通州科技园
苏州研究院管委会

研究成果

2010年发表论文
篇名
作者
发表场所
一种AAC音频编码量化器的改进算法
张雪杜伟韬侯亚辉徐晓娜
电声技术第34卷第6期
AnImprovedFeedbackCancellingMethodforOn-ChannelRepeater
冯群超陈远知杜伟韬
IEEEWCNIS2010-CTSP
基于机率分布的多描述标量量化方法改进
李艳王翾
图像图形技术研究与套用2010(会议论文)
DesignofFixed-PiontHigh-PerformanceFFTprocessor
李文奇王翾孙象然
ICETC2010--20102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EducationTechnologyandComputer
ResearchandImplementofDRMBasebandEncoderandModulatorBasedonEmbeddedSystem
朱南浩李正祥
The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NetworksSecurity,WirelessCommunicationandTrustedComputing24-25April2010
ResearchandImplementationofI2CDeviceDriverunderEmbeddedLinuxSystem
朱南浩李正祥
微计算机信息2010年4月11期26卷
InvestigationonDigitalIntegratedServiceBroadcastingSystembasedonDRM
侯亚辉王剑曹三省杨晓刚
20103rdIEEEICCSIT
ANovel3780-PointFFT
杨晓刚杜伟韬J.G.YU吕锐杨占昕
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InformationSecurity(WCNIS2010)
AnImprovedAlgorithmof3GPPMBMSRaptorCodes
张铨徐伟掌石东新杨占昕
"MeasuringTechnologyandMechatronicsAutomation(ICMTMA),20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AFastMotionEstimationAlgorithmforH.264
吴晓敏杨占昕徐伟掌朱南浩
SignalAcquisitionandProcessing,2010.ICSAP'10.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
赫哲族“伊玛堪”的生存现状
刘雪英
中国音乐(季刊)2010年第1期
DAB单频网适配器研究与设计
黄俊云卢起斌侯亚辉
电子器件
DRM系统中电子节目指南信息编码传输的研究与实现
沈向辉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7卷第1期
MPEG帧转换为DAB帧的研究与实现
沈向辉刘月萍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17卷第3期
TinyOS下的串口通信研究与实现
刘宣旺、陈远知、章必成、杨仕勇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p57~p60,
基于DAB的一种删除卷积码的编码算法的仿真与验证
李鑫邓纶晖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第17卷第1期总第65期
AnImprovedAlgorithmonthePost-addinginRadix-2DCT
曾志斌于成龙杜伟韬
第一届多媒体技术国际会议(ICMT2010)
SNREstimationforWienerFilterinOFDMSystem
陈超司璐杨占昕
The3rdInternationalCongressonImageandSignalProcessing(CISP'10)
ChannelEstimationinOFDMSystemsBasedonComb-typePilotArrangementoverDoubly-SelectiveChannels
邓纶晖杨占昕吕锐
20103rdInternationalCongressonImageandSignalProcessing(CISP'10)
ThePerformanceofMultilevelCoded64DAPSKModulatedOFDMSystem
余心乐宋丹丹杨占昕
2010IEEE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WirelessCommunications,NetworkingandInformationSecurity(WCNIS2010)
Hardwar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3780pointsFFTbasedonFPGAinDTTB
杨晓刚杜伟韬杨占昕吕锐
ApplicationofInformationandCommunicationTechnologies,2010,AICT2010
ApplicationResearchofLTcodeindatatransmissionofDRM
侯亚辉汪杜鹃金乐陈谊
2010the3r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omputationalintelligenceandindustrialapplication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2年底,图书馆累计拥有纸本图书140多万册,电子图书3000多GB,资料库30个。
  • 学术期刊
学校主办《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现代出版》、《当代电影》《电视艺术》《媒介》《广告主》等学术刊物,编纂出版《中国广播电视年鉴》《消费行为与生活形态年鉴》《中国广告作品年鉴》,经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新闻视野》《新传时报》(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电视人》(电视与新闻学院电视系),《传媒工科生》(信息工程学院记者团),《中传攻略》

学术交流

截至2015年,学校与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所国外知名大学、科研与传媒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係。2009年学校发起成立了“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49所知名传媒高校加入“联盟”。学校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媒介与女性”教席单位,建有亚洲传媒研究中心、欧洲传媒研究中心等国际学术研究机构。由该校主办的亚洲传媒论坛、世界大学女校长论坛、中国传播论坛等高层次国际学术会议,已成为国际传媒界、高教界交流的重要平台。
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平面图中国传媒大学校园平面图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释义:中国传媒大学标誌徽由三个分别为红绿蓝颜色的钢笔尖和三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构成,外环上方是英文校名“COMMUNICATIONUNIVERSITYOFCHINA”,下方是中文校名“中国传媒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校徽中国传媒大学校徽
中国传媒大学标誌徽最早时图案外围是三个老式钢笔的笔尖侧面图,代表用笔书写的新闻记者;内部围成一个照相机快门的形状,代表用图像表达的摄影专业;整体类似一个发射塔的造型,代表提供技术支持的通信专业。文科、艺术、工科,在这个小小的图案中得到了完美的融合。在之后的很多年里,校徽虽然一直有着细微的调整,但笔尖、快门和发射塔这三个最基础的创意却一直被延续着。
沿革:1984年秋天,由该校学子钟诚设计的北京广播学院校庆30周年纪念印章诞生。
2014年9月16日,中国传媒大学新校徽公布并启用,较之原版,新方案虽然略有变动,但原初的创意却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
  •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色长方形旗帜,中间区域印有白色中、英文校名,左上角配以标誌徽。
校旗校旗

文化理念

  • 校训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
校训校训
”立德、敬业、博学、竞先“是中国传媒大学于20世纪90年代初确立的,其含义是“立德”就是坚持德以所谓,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功德和职业道德。“敬业”就是要敬重事业,热爱专业,专心学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博学”就是要掌握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博文广识,博学多才,基础厚实。“竞先”就是要具有时代精神,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开拓进取,敢为人先。
  • 校歌
《年轻的白杨》
作词:叶延滨作曲:刘天礼领唱:罗京、白岩松、敬一丹、周涛、陈鲁豫、李湘、胡可、赵琳(赵子琪)等知名校友
诞生过程:
1980年,由1978级文编系叶延滨作词,团委教师刘天礼作曲的《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以象徵着青春、团结、昂扬向上的白杨为喻,描绘了北京广播学院校园的秀美风光,展现了一代又一代北京广播学院学子渴求知识,勤奋钻研,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讚美了广大师生献身传媒事业,志在一流,以天下为己任的敬业精神和远大志向,在同年被选定为北京广播学院校歌。
整首歌歌词优美,韵律悠扬,充满青春气息和美感,唱出了传媒学子的青春和理想,是“广院精神”的生动体现,深受师生喜爱。
1982年,《校园里有一排年轻的白杨》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评为优秀获奖歌曲,并向全国推荐,随即这首歌成为了21世纪80年代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
歌词:
校园里大路两旁
有一排年轻的白杨
早晨你披着彩霞
傍晚你吻着夕阳
啊……
年轻的白杨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汲取着大地的营养
啊……
年轻的白杨
树叶莎莎响
年轻的白杨
你好像对我讲
要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珍惜春光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陈文申
校长
廖祥忠
党委副书记
廖祥忠、姜绪范、王达品
副校长
刘延平、刘守训
常委、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王达品
校长助理
王志、程道品(挂职)
截止2018年1月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幕后
于蕾
央视编导、春晚总撰稿。1998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
丁文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电视台总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工程系
周毅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总工程师。1982年毕业于在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工程系
王春莉
黑龙江广播电视局总编辑。1977年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专业
主持人以及媒体人
罗京
中央电视台着名播音员,2009年因病辞世。198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张蕾
央视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
杨帆
央视综艺频道节目主持人。2000年进入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专业学习
白岩松
央视着名主持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员。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鲁健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研究生
李咏
原中央电视台着名节目主持人。1991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海霞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李梓萌
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200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陈鲁豫
凤凰卫视主播、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外语系
叶延滨
《诗刊》主编,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1994年调北京广播学院文艺系任系主任、教授
韩晗
知名人文学者、散文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硕士(2007)
崔永元
原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1985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新闻系
毕福剑
中国中央电视台文艺部导演、央视着名主持人。198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导演专业
李湘
着名节目主持人、出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系
刘长乐
凤凰卫视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1980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前身)
李瑞英
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198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李修平
198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康辉
中央电视台播音员、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姚科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中央电视台解说。1987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敬一丹
中央电视台着名主持人。1983年考取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
刘纯燕
着名主持人、配音演员,塑造经典形象“金龟子”。1990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欧阳夏丹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孙小梅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王雪纯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文清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
周涛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秦方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以重庆文科状元身份进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王蓉
中国内地着名女歌手。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段暄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国际新闻系
张腾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
李雨霏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9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
梁冬
原凤凰卫视主持人,现百度公司市场副总裁。1997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编导(广告方向)专业
林白
节目主持人。200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学院语言传播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张丹丹
湖南卫视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专业
王卯卯
网路人气形象兔斯基的作者。2007年毕业于该校动画专业
郭镇之
着名传播学者、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该校新闻专业
王廷信
着名文艺评论家、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2003年毕业于该校戏剧戏曲学博士后流动站
杜宪
原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郎昆
央视戏曲·音乐部主任,该校兼职教授。1982年毕业于该校新闻专业
贺红梅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3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董浩
央视少儿节目着名主持人,1982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郏捷
艺名小鹿姐姐,央视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胡可
主持人、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专业
梁云昌
中央台主持人。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
杨柳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0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郭志坚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主播。1996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李霞
着名娱乐节目主持人。1998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刚强
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主持人。2000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涂经纬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2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苏晓康
着名导演、作家,纪录片《河殇》的製作人。1986年毕业于该校文艺系
孙骁骁
湖南卫视主持人。2007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金越
着名导演、曾导演多次春节联欢晚会。1990年毕业于该校电视新闻专业
何劲草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文艺部副主任、台长助理,1983年毕业于该校新闻专业
张栗坤
北京电视台《身边》等多个栏目主持人,2005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潘奕霖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流金岁月》节目製片人、主持人。
胡蝶
央视主播,新闻频道《朝闻天下》节目主持人,2005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程鹤麟
凤凰卫视主持人、时政评论员、1982年毕业于该校电影系
孙曾田
着名纪录片导演、中国中央电视台摄影导演。1983年毕业于该校文艺系
方静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0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慕林杉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主持人
朱广权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主持栏目《国际时讯》、《午夜新闻》、《共同关注》
沈凌
着名综艺节目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杨央
阳光姐姐,主持人
段黄巍
演员、歌手
马启光
歌手、主持人
王蓉
着名歌手
顾斌
主持人
田源
湖南卫视主持人。毕业于该校表演导演专业
杨蕊
演员
马及人
重庆电视台国家二级导演,电视方言栏目剧创始人,重庆卫视《雾都夜话》栏目製片人、总编导。
任曦
歌手、主持人、演员、模特
张绍刚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老师,天津卫视职场招聘节目《非你莫属》、广西卫视身份识别类节目《猜的就是你》主持人
萧钰洪
香港子棋影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贵州肖氏联星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贵州联星电影电视协会会长,联星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中共中央贵州民进委员,中国道教协会贵州分会副会长
马思纯
演员
柴璐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1999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史小诺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王宁(男)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管彤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春妮
北京电视台着名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严于信
CCTV新闻频道《朝闻天下》主播
尼格买提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周宇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2001年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维妮娜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毕业于该校播音专业
马跃
央视主持人
谢映玲
中国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
董贞
中国仙侠风音乐才女歌手。
芮格
主持人
刘宝寅
浙江传媒学院知名学者、浙江卫视新闻主持人
知名演员
赵子琪
中国着名影视演员、节目主持人,曾是中央电视台主持人
胡可
中国内地女演员。
邓家佳
中国内地青年系女演员,毕业于该校表演专业。
孙茜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青年演员。
张可佳
内地新生代女演员,有“小刘亦菲”的称号,毕业于该校表演专业
其他
央吉玛
《中国梦之声》人气选手,并被其他选手称为“女神”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