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2019-04-11 14:54:55 百科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创建于1917年,前身为师大女附中。学校是北京市首批示範性高中,中国教育部和北京师範大学进行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验基地。

截止2014年年底学校有高中32个教学班,国中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 英文名:The Experimental High School Attached to Beijing NormalUniversity
  • 简称:北师大实验中学
  • 校训: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 创办时间:1917年
  • 所属地区:北京
  • 类别:公立中学
  • 学校属性:北京市示範性高中
  • 现任校长:李晓辉
  • 知名校友:郝诒纯、胡启恆、陆士嘉、浦熙修
  • 主管部门:北京市西城区教育委员会
  • 学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二龙路甲14号
  • 官网:http://www.sdsz.com.cn/

历史沿革

1917年3月,北京女子师範学校设立附属女子中学。
1917年9月5日,学校定名为北京女子师範学校附属中学,并正式开学。
1924年7月,北京女子师範学校更名为北京女子师範大学,学校亦同时更名为北京女子师範大学附属中学。
历史上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历史上的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1931年7月1日,北京女子师範大学与北京师範大学合併,学校成为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女子中学。
1949年5月9日,华北育才中学女生部併入。
1952年8月,私立文华女中、华北中学先后併入,并且学校迁到二龙路甲14号。
1955年9月,学校由中央教育部直接管理,并改名为北京实验中学,校名由郭沫若题写。
1964年8月,学校由北京师範大学收回,恢复“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女子中学”校名。
1968年,学校结束50年女校历史,开始兼收男生。
1972年,学校更名为北京150中学。
1978年10月,学校重新归属北京师範大学,定校名为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1993年,试办高中三年制全国招生的理科实验班。
1997年3月,在以实验中学为中心的基础上,建成“北京中加学校”、“北潞园分校”。
1998年6月,原三十七中学改为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校(即实验中学国中部)。
2003年,理科实验班停办。
2003年秋季,开始招收“香港英才班”学生。
2004年,设立微软实验室。

办学条件

办学规模

据2015年1月学校网站显示,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分设本校区(高中)和分校区(国中),本部占地面积35359.26平方米,建筑面积51667.7平方米;分校建筑面积29930平方米。学校有高中32个教学班,国中2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453人;外国留学生107人。

硬体设施

据2015年1月学校网站显示,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建有计算机房10个,化学实验室9个,物理实验室11个,生物实验室5个,语音教室2个,所有教室都有一整套多媒体设备,并有多个网路接口。学校图书馆藏书约几万种,十几万册,有两个电子阅览室,可供110人同时上网阅览,电子图书千余种;期刊百余种,报纸几十种。刊杂誌阅览室有600多个座位、电子阅览室有100多个座位。学校设有200平米的多媒体教室和150平米的演播厅。建有200米跑道的塑胶操场,面积为6000平米的体育艺术馆内有游泳池、体操房、室内球场及音乐、美术专用教室,运动场(馆)面积12000平方米。学生公寓楼每个房间都配有中央空调和独立的卫生间,每层楼均配有淋浴房。

师资力量

据2015年1月学校网站显示,学校有在职教职工245人,其中教师200余人;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90多人,其中正高级6人。特级教师16人,市区级学科带头人27人,市区级骨干教师40人;教师中博士3人,硕士90余人。
在职北京市特级教师名录:
语文学科:陈天敏、
数学学科:张春条、马成瑞、储瑞年、姚玉平
英语学科:胡国燕、李艳
物理学科:王敏
化学学科:刘振贵、崔明、李世瑜
生物学科:林祖荣、李晓辉
政治学科:梁侠
体育学科:夏克若、韩玲
北京师範大学基础教育研究员 :蔡晓东、林祖荣、陈国才、张建国
教师名录参考资料: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高考成绩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6年高考成绩:文理科一本率均为100%;理科总分平均分656,文科总分平均分660;理科650分以上147人,文科650分以上8人。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5年高考成绩:文科最高分686,平均分651,理科最高分710分,平均分665,文理科一本上线率百分之百。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4年高考成绩:理科总分平均分652.8分,最高分707,650分以上128人,占63%,一本上线率99.5%。文科总分平均分650.7分,为全市第一,最高分679,650分以上17人,占63%,一本上线率100%。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3年高考成绩:理科平均分656.7分,位列西城区第二名;文科平均分634.7分,排在西城第四。文科和理科一本上线率均达到100%,其中理科650分以上考生占67%,文科650分以上的考生占34%。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2年高考成绩:理科一本上线率100%,实考分600分以上的理科考生人数175人,占考生总数的75%;实考分600分以上的文科考生人数22人,占考生总数的50%。
竞赛成绩
时间 
学生姓名
竞赛名称
获奖情况
2014年
孙家进
CMO(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
一等奖
蒋易悰
二等奖
孙家进、张润玉、 蒋易悰、王玥洁、 李盷之、 王与常
全国数学联赛(省级赛区)
一等奖
李禹辰 、王显阳 、王剑桥、 姚宇浩、刘嘉牧、詹琦 、宁小芾 、游弘哲
二等奖
张馨心
全国女子数学奥林匹克竞赛决赛
一等奖
张润玉
二等奖
2013年
王玥洁、 宁小芾
中国西部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一等奖
毕晓宇、 傅涵浩钰
二等奖
2012年
于乾
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金牌
2012年
- 等九名同学
全国高中数学联赛
一等奖
--等四名同学
全国高中化学竞赛
一等奖
(表格所有资料来源于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官网:
素质成绩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2012年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获一等奖两项,校游泳队建队至今近十余年间,先后6次代表中国中学生出征国际大赛,获得多个国际一等奖、二等奖。2012年,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7位同学荣获北京市银帆奖,第十二届“小小科学家”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5人获奖,获奖人数居中国首位。2012年北京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我校喜获一等奖九项,二等奖十项,2013年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喜获一等奖一项。
2014年5月16日,第65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高三(12)班万若萌同学的《为什幺陆生植物不含高效吸收绿光的光合色素——从自然选择的角度探究含藻红蛋白的藻类未能进化为陆生植物的原因》获“植物学科一等奖”,也是北京代表队自第62届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第二次获得一等奖的。2014年北师大实验中学游泳队在第十二届学生运动会取得了5块金牌、7块银牌、3块铜牌及一项破全国纪录的历史突破性优异战绩,共获得208分的高分,为北京代表团拿下全国总分第二。

教师成绩

截止到2014年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承担国家级、部委级科研项目七项,出版专着或学科教育着作近百本。学校中青年教师占63.2%。30余位教师担任市、区学科带头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会负责 人;学校共撰写论文近千篇,其中数百余篇发表在全国或市级刊物上。在西城区教育系统优秀论文评比中,学校教师论文获奖数名列前茅。
  • 论文
成果名称作者姓名获奖情况
《历史研究性学习的微缩—高中历史教学研讨课型的尝试与探索》
刘海霞-
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一等奖
《模型方法与高中化学教学》
张建国
《浅谈合作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丁立
《浅谈中学体育课中运用多媒体进行武术教学》
蔡将
《高中综合文科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鄂文艳、陈明
《在中国小开展机器人科技创新教育初探》及《认知领域目标分类理论初探》
刘海欧
《大力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蔡晓东、李晓辉
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二等奖
《让思想政治课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李杏
《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
苏海燕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实验研究》
黄荣、马秀珍
《做人教育三年尝试》
金从武
《于“无笔墨处”体察古人之用心》
方印
2014年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科学研究三等奖
《新课标下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初探》
尚建军
《营造文化数学氛围 建构数学教育新观念》
陈明
《信息技术与个性化学习整合的实践》
韩玲、海国顺、唐晓雯、张义亮
《浅谈教师在网路化环境下合作式学习方式中的作用》
林谦、单大昭
(表格所有资料来源于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官网:
  • 奖项
国家级:
黄彩英老师获得紫禁杯优秀班主任二等奖
市级:北京市健康促进学校第一阶段先进个人:袁爱俊、毛孟华
区级:
06-07年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袁爱俊
2006年“西城区优秀园丁”: 李宇炜
2006年西城区先进教育工作者: 杨照华、王千、费志良、兰茵、唐耀杰 、于大哲、金光泽、汪文龙、张蓓、孙静、谢瑾
2007年优秀德育工作者:孙玲玲、黄彩英、郝静、陈平、赵玉涛、孙明杰
西城区优秀女教师:王江慈
西城区普教系统2006—2007学年度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先进个人:雒振峰
2007年西城区音视频摄製技术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靳生其、薛颖

学校荣誉

首批北京市示範性高中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先进校
北京市中国小科技活动示範校和科普教育基地
北京市外事先进学校
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教育示範学校
全国卫生保健先进校和传统项目(排球)先进校
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中心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繫网路学校
国家教育部和北京师範大学重点科研课题的实验基地
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本表格资料来源于中国教育线上:

文化传统

校徽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徽为金字塔造型,体现该校教育教学基础扎实、宽厚和作为遗留重点中学的特点。
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徽北京师範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徽
虚实五个三角形,体现了“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从小到大的渐变,寓意永不停顿、追求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
等边三角形和被冲破的圆形,象徵该校治学严谨、和谐开放的校园风貌。

校训

诚信、严谨、求是、拓新

校歌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校歌
让我们纵情高唱,青春在这里启航
模拟联合国大会模拟联合国大会
让我们播撒希望,青春在这里闪光
放飞青春,放飞理想
我们和实验中学一起,一起成长
放飞青春,放飞理想我们和实验中学一起,一起飞翔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校长
李晓辉
名誉校长
袁爱俊
党委书记
程凤春
党委副书记
李晓辉、滕淑玲
副校长
程凤春、李晓辉、陈国才、杨文芝、刘学东
信息来源于学校网站2015年1月,参考资料:

历任校长

姓名
任职时间
彭文
1949.9-1951.8
苏灵扬
1951.9-1955.8
孙岩
1958.9-1963.8
刘志平
1979.9-1986.8
王本中
1986.9-1996.8
张锦斋
1996.9-2000.5
袁爱俊
2000.6-2009.7
蔡晓东
?—2010.10
参考资料:

知名校友

浦熙修:民国及解放初期着名女新闻工作者
郝诒纯:1936届国中,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柏生:1942届高中乙班,新闻工作者
周秉德:1952届国中1班,周恩来胞弟周恩寿之长女,中国新闻社原副社长
宋彬彬:曾用名宋要武,宋任穷之女,文革期间该校红卫兵组织领导人,普遍认为宋彬彬和该校曾任校长卞仲耘被殴打致死有直接联繫。2007年9月,该校在庆祝建校90周年时,将其评为90名“荣誉校友”之一,引发各界普遍批评。
胡启恆:1953届高中2班,原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邵华:1956届国中4班,毛岸青之妻,毛泽东儿媳
邓先群:1957届高中7班,邓小平同父异母之妹,解放军陆军少将
叶向真:1960届高中2班,十大元帅叶剑英之女,导演
章诒和:1960届高中4班,章伯钧之女,作家
左太北:1960届高中5班,将军左权之女,原国家科委司长、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司长
邓楠:1964届高中1班,邓小平之女
陈伟华:1966届高中1班,陈云之女
吴晓灵:1966届高中3班,原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李银河:1968届国中4班,中国社会学家,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之妻
刘纯燕:1981届国中1班,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主持人
陈鲁豫:1985届国中3班,凤凰卫视鲁豫有约电视节目主持人
刘军:1988届高中2班,联想公司副总裁
田燕南:现中国中央电视台青少年电视节目主持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