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

2021-02-02 20:51:18 百科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是由张志良、李小方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可作为全国高等院校生物类和农林类等相关专业的本、专科生实验的参考教材。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包括植物的细胞生理、植物的水分及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等7个部分,总计28个实验,涉及植物生理学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拓展套用,书后列出实验材料的处理、计量单位和试剂配製等参考资料。

基本介绍

  • 书名: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
  • 作者:张志良、李小方
  • ISBN:978-7-04-045048-4
  • 类别: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页数:316页
  •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年7月1日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版面字数:490千字

成书过程

生命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其他领域的研究技术与成果不断渗透,植物生理学的内容和研究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和充实,尤其是很多实验技术更倾向于精準化甚至微量化,研究手段更综合,为适应学科发展,该教材编者对该教材进行全面修订。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根据各参编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的教学目标编写,并且得到了华东师範大学精品教材建设专项基金资助。
由于篇幅限制,修订后,该教材採取纸质教材与数字课程配套设计的方式,把原来开设条件简单的与适合科研需求的实验内容保留;处于两者之间的或使用频率不高的实验内容放到数字课程中;捨弃基本不再使用的实验方法;新增更精準的方法。同时该教材对原有基础性实验内容都进行了更新调整,尤其是增加了:精準化的实验技术和活体原位分析方法;在综合性实验部分,不仅增加在教学中使用效果不错的实验内容,也增加了科研中使用频率很高的蛋白质免疫分析技术和蛋白质互作分析综合技术。
2016年7月1日,《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内容简介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包括植物的细胞生理、植物的水分及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有机物代谢、植物生长物质、植物生长发育、植物的逆境生理7个部分,总计28个实验,涉及植物生理学相关实验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拓展套用,书后列出实验材料的处理、计量单位和试剂配製等参考资料。

教材目录

前辅文第一部分 基础性实验
第一章 水分生理
实验1-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1-2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3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液体交换法)
实验1-4 蒸腾强度的测定
实验1-5 环境因子对植物吐水的影响(示範)
实验1-6 植物叶子气孔密度和面积的测定
实验1-7 钾离子和ATP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实验1-8 气孔运动与K+迁移
实验1-9 植物伤流液中糖、胺基酸及矿物元素的点滴分析
实验1-1 蒸腾强度的测定(钴纸法)
实验1-2 小孔的扩散
第二章 矿物营养
实验2-1 植物的元素缺乏症(溶液培养)
实验2-2 单盐毒害及离子间颉颃作用
实验2-3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实验2-4 离体根对铵离子的交换吸收
实验2-5 氧对小麦离体根吸收钾离子的影响
实验2-6 根系体积的测定
实验2-7 根系活力的测定
实验2-8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2-9 植物灰分元素的分析鉴定
实验2-10 植物组织可挥发性元素的鉴别
实验2-11 植株中硝态氮的测定
实验2-12 植株磷素的测定(钼蓝法)
实验2-13 植株中总铁量的测定
实验2-14 微量元素铜的测定
实验2-15 细胞内游离Ca2+的测量(流式细胞法)
实验2-1 磷酸盐的测定(间隔流动分析仪法)
第三章 光合作用
实验3-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3-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吸收光谱曲线
实验3-3 叶绿素a、b含量测定
实验3-4 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
实验3-5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3-6 离体叶绿体光还原反应(希尔反应)
实验3-7 叶绿体偶联因子提取及ATPase活性测定
实验3-8 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测定
实验3-9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羧化活性的测定
实验3-10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加氧活性的测定
实验3-1 藻类植物光合强度测定
实验3-2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量气法)
第四章 呼吸作用
实验4-1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实验4-2 呼吸商的测定
实验4-3 呼吸抑制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4-4 离体线粒体的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
实验4-5 丙酮酸激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6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7 植物组织中几种酶的组化定位鉴定
实验4-8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实验4-9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实验4-10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1 NADP磷酸酶活性测定
第五章 物质代谢
实验5-1 糖类含量的测定
实验5-2 糖类代谢酶的测定
实验5-3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实验5-4 脂肪水解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5-5 蛋白质的提取和测定
实验5-6 转氨酶(GOT、GPT)的提取和测定
实验5-7 醯脲含量的测定
实验5-8 次生物质含量的测定
实验5-1 化学发光法测量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剂
实验5-2 化学发光法测定葡萄含量
实验5-3 蛋白质特性分析
实验5-4 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测定
第六章 植物激素
实验6-1 吲哚乙酸(IAA)的提取、纯化和测定
实验6-2 生长素含量测定(小麦芽鞘切段伸长法)
实验6-3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6-4 赤霉酸(GA3)的生物鉴定(水稻幼苗第二叶叶鞘伸长的“点滴法”)
实验6-5 GA3对小麦种子α-澱粉酶的诱导形成
实验6-6 酶联免疫法测定脱落酸(ABA)含量
实验6-7 细胞分裂素含量测定(萝蔔子叶测定法)
实验6-8 细胞分裂素对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
实验6-9 生长调节剂对黄瓜性别表达的作用
实验6-10 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实验6-11 香石竹的切花保鲜
实验6-12 水仙的矮化
第七章 生长发育
实验7-1 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
实验7-2 种子活力的测定
实验7-3 人工种子的製备方法
实验7-4 细胞生长周期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7-5 花粉活力的测定
实验7-6 花粉管生长的测定
实验7-7 穀物种子萌发时澱粉酶的形成(示範)
实验7-8 油类种子萌发时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实验7-9 大豆萌发时胺基酸含量的变化
实验7-10 光对植物叶绿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实验7-11 H+流向与植物生长模式
实验7-12 植物开花的光周期诱导
实验7-13 球根花卉的花期调节
实验7-14 胚珠的离体受精
实验7-15 植物的组织培养
实验7-16 拟南芥的水培和生长发育观察
实验7-1 穀物种子萌发时澱粉酶活性的测定
第八章 植物与环境
实验8-1 植物的向性运动(示範)
实验8-2 高温和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实验8-3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的积累
实验8-4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海藻糖
实验8-5 冷胁迫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实验8-6 乾旱处理对叶片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8-7 盐胁迫蛋白的检测
实验8-8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8-9 植物组织中活性氧含量的测定与定位分析
实验8-10 植物膜脂脂肪酸的分析
实验8-11 丙二醛的测定
实验8-1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实验8-13 植物根系分泌物
实验8-14 土壤中的酶
实验8-15 植物组织细胞死亡的分析鉴定实验8-1 花粉管生长的趋性
实验8-2 植物幼苗的超微弱发光
实验8-3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8-4 几丁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8-5 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识别和细胞亚群丰度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8-6 浮游植物丰度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8-7 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RAC)的测定
第九章 植物分子生物学
实验9-1 根癌农桿菌介导的拟南芥稳定转化
实验9-2 根癌农桿菌介导的菸草叶片瞬时转化
实验9-3 植物基因组DNA的製备
实验9-4 叶绿体DNA的製备
实验9-5 植物总RNA的提取
实验9-6 电泳法鉴定植物基因组DNA和总RNA
实验9-7 分光光度计法分析植物基因组DNA和RNA
实验9-8 PCR鉴定植物肌动蛋白基因
实验9-9 拟南芥抗逆特异基因Rd29A表达水平的半定量和定量分析
实验9-10 用GUS与启动子融合表达法检测基因表达
实验9-1 非洲菊(Gerbera hybrida)花瓣CHS基因的表达检测
实验9-2 原位杂交
实验9-3 TAIL-PCR分析T-DNA的插入旁邻序列
第十章 果蔬采后生理
实验10-1 果实硬度的测定
实验10-2 果蔬可溶性固形物的测定
实验10-3 果蔬含酸量的测定
实验10-4 果蔬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
实验10-5 果蔬乙烯释放量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实验10-6 果蔬ACC含量的测定
实验10-7 气相色谱法测定果蔬中的乙醇含量
实验10-8 果蔬二氧化碳释放速率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第二部分 综合性实验
实验1 植物在渗透胁迫条件下形态、生理和基因表达方面的适应性变化
实验2 热激诱导的玉米幼苗耐热性观察及其可能的生理生化机制
实验3 钙信使系统和活性氧对ABA诱导气孔关闭的影响
实验4 槐米中芸香苷的提取、纯化与鉴定
实验5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
实验6 盐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的生理影响
实验7 盐胁迫对蚕豆种子萌发后第一对真叶的生理影响
实验8 蛋白质印迹检测特异性蛋白质
实验9 免疫共沉澱检测植物体内蛋白质互作
附录
附录1 常用酸硷的浓度
附录2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製
附录3 几种常用缓冲剂的pKa
附录4 常用酸硷指示剂
附录5 泛用酸硷指示剂
附录6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
附录7 提高溶液饱和度时应加入硫酸铵质量的对应关係
附录8 不同温度下以空气饱和的水中的氧含量
附录9 常用植物激素的一些化学特性
附录10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常用培养基成分
附录11 常用培养基附加成分
(注:目录排版顺序为从左列至右列)

教学资源

  • 课程资源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配有Abook数字课程,该课程包括17个拓展性实验,并提供了部分实验的相关图片、视频等资源。
数字课程名称出版社出版时间内容提供者
“植物生理学实验”数字课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015年2月
陈刚等

教材特色

《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5版)》既有基本的经典实验,又有较新的研究技术,每个实验均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思考题,并附主要的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张志良,华东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其参与的“经典植物学教学的传承与创新”曾获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李小方,女,华东师範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植物的休眠、开花与抗性转换机理。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