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2版)》共分11章,主要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呼吸作用,水分代谢,矿质营养,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生长物质,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植物的逆境生理等方面的基本概念、原理、调控及在相关领域的套用。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2版)》继承了经典植物生理学理论联繫生产实践的特点,引进了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能够反映当今植物生理学发展水平的最新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2版)》为供高等农林、师範及综合院校的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和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植物学科各领域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
-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页数:284页
- 开本:16
- 定价:39.00
- 作者:郝建军 于洋
- 出版日期:2013年3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22161284
- 品牌:化学工业出版社
内容简介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2版)》继承了经典植物生理学理论联繫生产实践的特点,引进了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能够反映当今植物生理学发展水平的最新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2版)》为供高等农林、师範及综合院校的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和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植物学科各领域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图书目录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习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与任务
四、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複习思考题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二、光合色素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原初反应
二、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三、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
四、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节光呼吸(C2循环)
一、光呼吸的生化过程
二、C2循环与C3循环的调节
三、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四、光呼吸的调节控制
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合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四、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第六节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的比较
第七节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及提高途径
一、作物光能利用率
二、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一节同化物运输的形式、途径和度量
一、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二、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三、同化物的运输方向
四、同化物运输的度量
第二节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一、韧皮部装载
二、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三、同化物运输的动力
第三节同化物的分配与调控
一、代谢源与代谢库及其相互关係
二、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四、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係
五、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複习思考题
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三、呼吸作用的主要历程
第二节呼吸代谢的过程
一、底物氧化分解
二、呼吸电子传递
三、氧化磷酸化
四、呼吸作用的调控
第三节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呼吸作用与粮食果蔬贮藏
一、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二、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複习思考题
第四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第三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三、气孔蒸腾
第四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二、水分运输的速度
三、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
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二、植物的需水规律
三、合理灌溉的时期与指标
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複习思考题
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与确定方法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
四、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
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转
一、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三、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四、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与分配
第三节植物体内氨、硫、磷的同化
一、硝酸盐的同化
二、磷酸盐的同化
三、硫酸盐的同化
第四节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的规律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複习思考题
第二篇植物的信息传递
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节胞外信号和膜上信号转换
一、胞外信号
二、膜上信号转换
第二节胞内信号转导
一、钙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二、磷酸肌醇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岛
三、cAMP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第三节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一、蛋白激酶
二、蛋白磷酸酶
複习思考题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
三、生长素的代谢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赤霉素的代谢
四、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五、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分布、存在形式和运输
三、细胞分裂素的代谢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脱落酸的代谢
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五、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输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
四、乙烯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油菜素甾醇类
一、油莱素甾醇类的种类及分布
二、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物合成
三、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理效应及套用
四、油菜素甾醇类的作用机理
第七节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係
一、激素间的增效作用与拮抗作用
二、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三、激素间的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係
四、多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五、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节其他天然植物生长物质
一、茉莉酸及其甲酯
二、水杨酸
三、多胺类
四、玉米赤霉烯酮
五、寡糖素
六、三十烷醇
七、系统素
第九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生产上的套用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二、生长抑制剂
三、植物生长延缓剂
四、套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五、植物的化控工程
複习思考题
第八章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一节光敏色素的发现、分布和生物合成
一、光敏色素的发现
二、光敏色素的分布
三、光敏色素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光敏色素的结构、化学性质及光化学转换
一、光敏色素的结构
二、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
三、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
四、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
第三节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一、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二、光敏色素的反应类型
第四节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植物对蓝光和紫外光反应
一、植物对蓝光反应
二、植物对紫外光反应
複习思考题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建成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
第一节细胞发育
一、细胞发育
二、组织培养
第二节种子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
二、种子的寿命
三、种子的萌发
第三节植物的生长
一、植物的生长曲线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四、植物生长的独立性
五、植物的休眠
第四节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矿质元素
第五节植物的运动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二、植物的感性运动
三、植物的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
複习思考题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
第一节植物的成花诱导
一、低温对成花的诱导——春化作用
二、光照对成花的诱导
三、植物营养和成花
四、植物生长物质与开花诱导
第二节植物花芽分化与性别表现
一、花芽分化
二、性别表现
第三节植物的授粉与受精
一、花粉生理
二、授粉生理
三、受精生理
四、无融合生殖
第四节种子和果实发育
一、胚胎髮生和种子形成
二、果实的发育
第五节植物的衰老与器官脱落
一、植物的衰老
二、器官的脱落
複习思考题
第四篇植物的类型变异
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节植物逆境生理生化基础
一、逆境生理的有关概念
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
三、渗透调节作用
四、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五、膜保护物质与活性氧平衡
六、逆境蛋白
七、植物的交叉适应
第二节植物的旱害及抗旱性
一、乾旱及早害
二、乾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三、乾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四、抗旱性的机理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节植物的涝害和抗涝性
一、涝害对植物的影响
二、植物的抗涝性
第四节植物的冷害与抗冷性
一、冷害
二、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三、冷害的机理
四、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第五节植物的冻害与抗冻性
一、冻害
二、冻害的机理
三、植物对冻害的适应性
四、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第六节植物的热害与抗热性
一、热害
二、热害的机理
三、植物的抗热性及提高途径
第七节植物的盐害与抗盐性
一、植物的盐害
二、植物抗盐性
三、盐胁迫及维持离子平衡的SOS途径
四、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附录汉英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习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与任务
四、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複习思考题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二、光合色素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原初反应
二、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三、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
四、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节光呼吸(C2循环)
一、光呼吸的生化过程
二、C2循环与C3循环的调节
三、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四、光呼吸的调节控制
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合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四、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第六节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的比较
第七节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及提高途径
一、作物光能利用率
二、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一节同化物运输的形式、途径和度量
一、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二、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三、同化物的运输方向
四、同化物运输的度量
第二节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一、韧皮部装载
二、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三、同化物运输的动力
第三节同化物的分配与调控
一、代谢源与代谢库及其相互关係
二、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四、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係
五、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複习思考题
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三、呼吸作用的主要历程
第二节呼吸代谢的过程
一、底物氧化分解
二、呼吸电子传递
三、氧化磷酸化
四、呼吸作用的调控
第三节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呼吸作用与粮食果蔬贮藏
一、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二、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複习思考题
第四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第三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三、气孔蒸腾
第四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二、水分运输的速度
三、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
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二、植物的需水规律
三、合理灌溉的时期与指标
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複习思考题
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与确定方法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
四、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
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转
一、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三、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四、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与分配
第三节植物体内氨、硫、磷的同化
一、硝酸盐的同化
二、磷酸盐的同化
三、硫酸盐的同化
第四节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的规律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複习思考题
第二篇植物的信息传递
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节胞外信号和膜上信号转换
一、胞外信号
二、膜上信号转换
第二节胞内信号转导
一、钙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二、磷酸肌醇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岛
三、cAMP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第三节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一、蛋白激酶
二、蛋白磷酸酶
複习思考题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
三、生长素的代谢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赤霉素的代谢
四、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五、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分布、存在形式和运输
三、细胞分裂素的代谢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脱落酸的代谢
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五、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输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
四、乙烯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油菜素甾醇类
一、油莱素甾醇类的种类及分布
二、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物合成
三、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理效应及套用
四、油菜素甾醇类的作用机理
第七节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係
一、激素间的增效作用与拮抗作用
二、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三、激素间的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係
四、多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五、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节其他天然植物生长物质
一、茉莉酸及其甲酯
二、水杨酸
三、多胺类
四、玉米赤霉烯酮
五、寡糖素
六、三十烷醇
七、系统素
第九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生产上的套用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二、生长抑制剂
三、植物生长延缓剂
四、套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五、植物的化控工程
複习思考题
第八章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一节光敏色素的发现、分布和生物合成
一、光敏色素的发现
二、光敏色素的分布
三、光敏色素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光敏色素的结构、化学性质及光化学转换
一、光敏色素的结构
二、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
三、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
四、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
第三节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一、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二、光敏色素的反应类型
第四节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植物对蓝光和紫外光反应
一、植物对蓝光反应
二、植物对紫外光反应
複习思考题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建成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
第一节细胞发育
一、细胞发育
二、组织培养
第二节种子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
二、种子的寿命
三、种子的萌发
第三节植物的生长
一、植物的生长曲线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四、植物生长的独立性
五、植物的休眠
第四节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矿质元素
第五节植物的运动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二、植物的感性运动
三、植物的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
複习思考题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
第一节植物的成花诱导
一、低温对成花的诱导——春化作用
二、光照对成花的诱导
三、植物营养和成花
四、植物生长物质与开花诱导
第二节植物花芽分化与性别表现
一、花芽分化
二、性别表现
第三节植物的授粉与受精
一、花粉生理
二、授粉生理
三、受精生理
四、无融合生殖
第四节种子和果实发育
一、胚胎髮生和种子形成
二、果实的发育
第五节植物的衰老与器官脱落
一、植物的衰老
二、器官的脱落
複习思考题
第四篇植物的类型变异
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节植物逆境生理生化基础
一、逆境生理的有关概念
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
三、渗透调节作用
四、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五、膜保护物质与活性氧平衡
六、逆境蛋白
七、植物的交叉适应
第二节植物的旱害及抗旱性
一、乾旱及早害
二、乾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三、乾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四、抗旱性的机理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节植物的涝害和抗涝性
一、涝害对植物的影响
二、植物的抗涝性
第四节植物的冷害与抗冷性
一、冷害
二、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三、冷害的机理
四、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第五节植物的冻害与抗冻性
一、冻害
二、冻害的机理
三、植物对冻害的适应性
四、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第六节植物的热害与抗热性
一、热害
二、热害的机理
三、植物的抗热性及提高途径
第七节植物的盐害与抗盐性
一、植物的盐害
二、植物抗盐性
三、盐胁迫及维持离子平衡的SOS途径
四、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附录汉英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文摘
着作权页:
插图:
各种植物的根压不同,通常在0.1~0.2MPa。某些木本植物和葡萄的根压可高达0.2MPa以上。根压的大小取决于导管与土壤的水势差,与土壤相比导管的水势越低,则产生的根压越大。在自然条件下,当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大气湿度大而蒸腾弱时,植物的根压土壤水分充足时,土壤溶液的水势高,这就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水势梯度,进而产生较大的根压。
伤流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从植物茎的基部切断植株,则有液滴不断地从切口溢出。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流出液体的现象叫伤流(bleeding),流出的汁液叫伤流液(bleeding sap)。伤流是由根压引起的。如果在切口处套上橡皮管与压力计相连,就可由伤流液测出根压的大小。各种植物的伤流程度不同,葫芦科植物伤流液较多,禾本科植物的较少。同一种植物中,根系活动的强弱、根系有效吸收面积的大小等,都直接影响伤流液的量。伤流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等。无机盐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的,有机物和植物激素则是根部代谢形成的。所以,伤流液的数量和成分可作为根系活动强弱的生理指标。
伤流是根压作用的结果,因此伤流的现象可用根压产生的原理来解释。例如,当根系在水势较高的溶液中时,伤流速度快;如果把根放到水势较低的溶液中,伤流速度会变慢;当外界溶液的水势更低时,伤流停止,甚至已流出的伤流液也被吸回,这表明伤流速度取决于木质部溶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水势差。另外,通气、呼吸促进剂都促进伤流量的增多,而呼吸抑制剂则抑制伤流液的产生。这是由于呼吸作用直接影响根系对离子的主动吸收。
吐水现象也是根压引起的。没有受伤的植物如果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叶尖或叶缘也有液体外泌,这种现象称为吐水(guttation)。水分是通过叶尖或叶缘的水孔(hydathode)排出的。在自然条件下,当植物吸水大于蒸腾时,往往可以看到吐水现象。吐水现象也可以作为根系生理活动的指标。
插图:
各种植物的根压不同,通常在0.1~0.2MPa。某些木本植物和葡萄的根压可高达0.2MPa以上。根压的大小取决于导管与土壤的水势差,与土壤相比导管的水势越低,则产生的根压越大。在自然条件下,当土壤水分状况良好,大气湿度大而蒸腾弱时,植物的根压土壤水分充足时,土壤溶液的水势高,这就有可能产生较大的水势梯度,进而产生较大的根压。
伤流现象可以证明根压的存在。从植物茎的基部切断植株,则有液滴不断地从切口溢出。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流出液体的现象叫伤流(bleeding),流出的汁液叫伤流液(bleeding sap)。伤流是由根压引起的。如果在切口处套上橡皮管与压力计相连,就可由伤流液测出根压的大小。各种植物的伤流程度不同,葫芦科植物伤流液较多,禾本科植物的较少。同一种植物中,根系活动的强弱、根系有效吸收面积的大小等,都直接影响伤流液的量。伤流液中含有各种无机盐、有机物和植物激素等。无机盐是植物从土壤中吸取的,有机物和植物激素则是根部代谢形成的。所以,伤流液的数量和成分可作为根系活动强弱的生理指标。
伤流是根压作用的结果,因此伤流的现象可用根压产生的原理来解释。例如,当根系在水势较高的溶液中时,伤流速度快;如果把根放到水势较低的溶液中,伤流速度会变慢;当外界溶液的水势更低时,伤流停止,甚至已流出的伤流液也被吸回,这表明伤流速度取决于木质部溶液与外界溶液之间的水势差。另外,通气、呼吸促进剂都促进伤流量的增多,而呼吸抑制剂则抑制伤流液的产生。这是由于呼吸作用直接影响根系对离子的主动吸收。
吐水现象也是根压引起的。没有受伤的植物如果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叶尖或叶缘也有液体外泌,这种现象称为吐水(guttation)。水分是通过叶尖或叶缘的水孔(hydathode)排出的。在自然条件下,当植物吸水大于蒸腾时,往往可以看到吐水现象。吐水现象也可以作为根系生理活动的指标。
序言
第二版前言
本教材第一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于2005年出版,至今已有7年的时间,期间得到读者们的鼓励与支持,并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同时,植物生理学发展迅速,因此,教材应不断更新,及时反映该领域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并改正错误和不足,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在第一版教材的基础上,本书做了以下具体修改:
绪论,增添了複习思考题。
删去第一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根据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版教材共分四篇: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包括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第四章“植物的水分代谢”、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第二篇“植物的信息传递”由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和第八章“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组成;第三篇“植物的形态建成”包括第九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第十章“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第四篇“植物的类型变异”,在植物生理学中类型变异主要研究代谢类型及生理功能的变异,这些内容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章中已经涉及。所以本篇仅有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章,用Bowye和Leegood的卡尔文循环图替换了第一版教材中的图片,将光呼吸独立编成第四节。
第二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改为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并全章保持一致。
第四章,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编入“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的第一部分,新增“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及动力”。
第五章,在第二节中首先编写细胞对溶质的吸收,随后编写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在前部分内容中重新编写“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
第六章,修改并将细胞信号转导独立成章。
第七章,重新编写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机理部分。
第八章,重新编写第一版教材中光形态建成部分并独立成章,更名为“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九章,丰富了植物向光性和向重力性机理的内容。
第十章,更新了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第十一章,重新编写了第一节植物生理生化基础。改写了抗旱、抗冷等机理。将植物的涝害和抗涝性、冷害和抗冷性、冻害和抗冻性、热害与抗热性、盐害与抗盐性独立成节。
本教材由郝建军、于洋、张婷主编,李颖畅、李明、陈耀明副主编。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由郝建军、于洋、李颖畅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郝建军、于洋、李明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郝建军、张婷、李云鹏编写;第七章、第九章由郝建军、张婷编写;绪论与第八章由郝建军、于洋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由郝建军、张婷、陈耀明编写。全书由张宪政教授审定。
本教材修订过程中,化学工业出版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给予大力支持。该教材中参考了国内外教材、专着及有关科学期刊。在第一版教材中,杨玉红、康宗利参加了部分编写,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
欢迎广大读者对书中不妥及疏漏之处批评指正,以便其在不断的使用和修改中得以完善。
编者
2013年1月
于瀋阳农业大学
第一版前言
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各类院校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植物生理学教材建设备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及信息转导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往往需要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
本教材是编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近几年出版的一些植物生理学教材、专着和有关科学期刊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注意反映当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水平,吸收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及信息转导的最新研究成果,修改、充实、更新和完善了原有的内容,体现了先进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在内容编排上,儘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教材由郝建军和康宗利主编。全书共分十章,其中绪论、第二~五章由郝建军编写,第七章至第十章由康宗利编写,第一章、第六章由杨玉红编写,于洋、李颖畅(渤海大学)和王援朝也参加了各章的一些编写工作。全书由张宪政审定。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瀋阳农业大学、渤海大学诸多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谢。该教材中参考了国内外教材、专着及有关科学期刊,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儘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需要的教材,但是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3月
于瀋阳农业大学
本教材第一版,由化学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于2005年出版,至今已有7年的时间,期间得到读者们的鼓励与支持,并提出不少宝贵的意见。同时,植物生理学发展迅速,因此,教材应不断更新,及时反映该领域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并改正错误和不足,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
在第一版教材的基础上,本书做了以下具体修改:
绪论,增添了複习思考题。
删去第一版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及功能”。根据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内容,第二版教材共分四篇: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包括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第二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第四章“植物的水分代谢”、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第二篇“植物的信息传递”由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和第八章“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组成;第三篇“植物的形态建成”包括第九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第十章“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第四篇“植物的类型变异”,在植物生理学中类型变异主要研究代谢类型及生理功能的变异,这些内容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章中已经涉及。所以本篇仅有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章,用Bowye和Leegood的卡尔文循环图替换了第一版教材中的图片,将光呼吸独立编成第四节。
第二章,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改为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并全章保持一致。
第四章,将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编入“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的第一部分,新增“水分跨膜运输的途径及动力”。
第五章,在第二节中首先编写细胞对溶质的吸收,随后编写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在前部分内容中重新编写“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
第六章,修改并将细胞信号转导独立成章。
第七章,重新编写生长素、赤霉素和脱落酸的作用机理部分。
第八章,重新编写第一版教材中光形态建成部分并独立成章,更名为“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九章,丰富了植物向光性和向重力性机理的内容。
第十章,更新了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
第十一章,重新编写了第一节植物生理生化基础。改写了抗旱、抗冷等机理。将植物的涝害和抗涝性、冷害和抗冷性、冻害和抗冻性、热害与抗热性、盐害与抗盐性独立成节。
本教材由郝建军、于洋、张婷主编,李颖畅、李明、陈耀明副主编。其中第一章、第二章由郝建军、于洋、李颖畅编写;第三章、第四章由郝建军、于洋、李明编写;第五章、第六章由郝建军、张婷、李云鹏编写;第七章、第九章由郝建军、张婷编写;绪论与第八章由郝建军、于洋编写;第十章、第十一章由郝建军、张婷、陈耀明编写。全书由张宪政教授审定。
本教材修订过程中,化学工业出版社提出了指导性意见并给予大力支持。该教材中参考了国内外教材、专着及有关科学期刊。在第一版教材中,杨玉红、康宗利参加了部分编写,在此一併表示衷心的感谢。
欢迎广大读者对书中不妥及疏漏之处批评指正,以便其在不断的使用和修改中得以完善。
编者
2013年1月
于瀋阳农业大学
第一版前言
植物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各类院校与生物学相关专业的本科及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因此,植物生理学教材建设备受国内外同行的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及信息转导的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教材内容往往需要不断修改、充实和完善。
本教材是编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近几年出版的一些植物生理学教材、专着和有关科学期刊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重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理论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同时注意反映当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水平,吸收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基因工程、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及信息转导的最新研究成果,修改、充实、更新和完善了原有的内容,体现了先进性、完整性和实用性。在内容编排上,儘量做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便于教学和自学。
本教材由郝建军和康宗利主编。全书共分十章,其中绪论、第二~五章由郝建军编写,第七章至第十章由康宗利编写,第一章、第六章由杨玉红编写,于洋、李颖畅(渤海大学)和王援朝也参加了各章的一些编写工作。全书由张宪政审定。
本教材的编写得到了瀋阳农业大学、渤海大学诸多领导和广大师生的关心、指导和帮助,在此一併表示感谢。该教材中参考了国内外教材、专着及有关科学期刊,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儘管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希望本书能够成为读者需要的教材,但是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时间紧迫,书中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05年3月
于瀋阳农业大学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2版)》继承了经典植物生理学理论联繫生产实践的特点,引进了分子生物学的相关内容,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生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能够反映当今植物生理学发展水平的最新教材。《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第2版)》为供高等农林、师範及综合院校的农学、园艺、植物保护、土壤和生物技术等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植物学科各领域教学和科研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绪论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习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与任务
四、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複习思考题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二、光合色素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原初反应
二、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三、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
四、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节光呼吸(C2循环)
一、光呼吸的生化过程
二、C2循环与C3循环的调节
三、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四、光呼吸的调节控制
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合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四、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第六节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的比较
第七节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及提高途径
一、作物光能利用率
二、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一节同化物运输的形式、途径和度量
一、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二、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三、同化物的运输方向
四、同化物运输的度量
第二节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一、韧皮部装载
二、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三、同化物运输的动力
第三节同化物的分配与调控
一、代谢源与代谢库及其相互关係
二、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四、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係
五、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複习思考题
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三、呼吸作用的主要历程
第二节呼吸代谢的过程
一、底物氧化分解
二、呼吸电子传递
三、氧化磷酸化
四、呼吸作用的调控
第三节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呼吸作用与粮食果蔬贮藏
一、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二、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複习思考题
第四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第三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三、气孔蒸腾
第四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二、水分运输的速度
三、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
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二、植物的需水规律
三、合理灌溉的时期与指标
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複习思考题
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与确定方法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
四、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
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转
一、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三、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四、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与分配
第三节植物体内氨、硫、磷的同化
一、硝酸盐的同化
二、磷酸盐的同化
三、硫酸盐的同化
第四节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的规律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複习思考题
第二篇植物的信息传递
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节胞外信号和膜上信号转换
一、胞外信号
二、膜上信号转换
第二节胞内信号转导
一、钙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二、磷酸肌醇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岛
三、cAMP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第三节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一、蛋白激酶
二、蛋白磷酸酶
複习思考题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
三、生长素的代谢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赤霉素的代谢
四、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五、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分布、存在形式和运输
三、细胞分裂素的代谢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脱落酸的代谢
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五、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输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
四、乙烯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油菜素甾醇类
一、油莱素甾醇类的种类及分布
二、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物合成
三、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理效应及套用
四、油菜素甾醇类的作用机理
第七节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係
一、激素间的增效作用与拮抗作用
二、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三、激素间的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係
四、多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五、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节其他天然植物生长物质
一、茉莉酸及其甲酯
二、水杨酸
三、多胺类
四、玉米赤霉烯酮
五、寡糖素
六、三十烷醇
七、系统素
第九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生产上的套用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二、生长抑制剂
三、植物生长延缓剂
四、套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五、植物的化控工程
複习思考题
第八章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一节光敏色素的发现、分布和生物合成
一、光敏色素的发现
二、光敏色素的分布
三、光敏色素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光敏色素的结构、化学性质及光化学转换
一、光敏色素的结构
二、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
三、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
四、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
第三节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一、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二、光敏色素的反应类型
第四节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植物对蓝光和紫外光反应
一、植物对蓝光反应
二、植物对紫外光反应
複习思考题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建成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
第一节细胞发育
一、细胞发育
二、组织培养
第二节种子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
二、种子的寿命
三、种子的萌发
第三节植物的生长
一、植物的生长曲线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四、植物生长的独立性
五、植物的休眠
第四节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矿质元素
第五节植物的运动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二、植物的感性运动
三、植物的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
複习思考题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
第一节植物的成花诱导
一、低温对成花的诱导——春化作用
二、光照对成花的诱导
三、植物营养和成花
四、植物生长物质与开花诱导
第二节植物花芽分化与性别表现
一、花芽分化
二、性别表现
第三节植物的授粉与受精
一、花粉生理
二、授粉生理
三、受精生理
四、无融合生殖
第四节种子和果实发育
一、胚胎髮生和种子形成
二、果实的发育
第五节植物的衰老与器官脱落
一、植物的衰老
二、器官的脱落
複习思考题
第四篇植物的类型变异
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节植物逆境生理生化基础
一、逆境生理的有关概念
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
三、渗透调节作用
四、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五、膜保护物质与活性氧平衡
六、逆境蛋白
七、植物的交叉适应
第二节植物的旱害及抗旱性
一、乾旱及早害
二、乾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三、乾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四、抗旱性的机理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节植物的涝害和抗涝性
一、涝害对植物的影响
二、植物的抗涝性
第四节植物的冷害与抗冷性
一、冷害
二、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三、冷害的机理
四、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第五节植物的冻害与抗冻性
一、冻害
二、冻害的机理
三、植物对冻害的适应性
四、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第六节植物的热害与抗热性
一、热害
二、热害的机理
三、植物的抗热性及提高途径
第七节植物的盐害与抗盐性
一、植物的盐害
二、植物抗盐性
三、盐胁迫及维持离子平衡的SOS途径
四、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附录汉英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与内容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学习植物生理学的目的与任务
四、学习植物生理学的方法
複习思考题
第一篇植物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第一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第一节光合作用的概念和意义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和特点
二、光合作用的意义
第二节叶绿体与光合色素
一、叶绿体
二、光合色素
第三节光合作用的过程
一、原初反应
二、光合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
三、二氧化碳的固定与还原
四、光合作用的产物
第四节光呼吸(C2循环)
一、光呼吸的生化过程
二、C2循环与C3循环的调节
三、光呼吸的生理功能
四、光呼吸的调节控制
第五节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一、光合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光合作用的内部因素
三、影响光合作用的外部因素
四、光合速率的日变化
第六节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的比较
第七节作物的光能利用率及提高途径
一、作物光能利用率
二、光能利用率低的原因
三、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第二章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与分配
第一节同化物运输的形式、途径和度量
一、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二、同化物运输的途径
三、同化物的运输方向
四、同化物运输的度量
第二节同化物运输的机理
一、韧皮部装载
二、同化物在库端的卸出
三、同化物运输的动力
第三节同化物的分配与调控
一、代谢源与代谢库及其相互关係
二、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三、同化物的再分配与再利用
四、光合产物分配与产量形成的关係
五、同化物运输与分配的调控
複习思考题
第三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第一节概述
一、呼吸作用的概念
二、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
三、呼吸作用的主要历程
第二节呼吸代谢的过程
一、底物氧化分解
二、呼吸电子传递
三、氧化磷酸化
四、呼吸作用的调控
第三节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一、呼吸作用的指标
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第四节呼吸作用与粮食果蔬贮藏
一、呼吸作用与粮食贮藏
二、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
複习思考题
第四章植物的水分代谢
第一节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含水量
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
三、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
一、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二、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
第三节植物的蒸腾作用
一、蒸腾作用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二、蒸腾作用的部位
三、气孔蒸腾
第四节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
一、水分运输的途径
二、水分运输的速度
三、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
第五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
一、植物对水分的需要
二、植物的需水规律
三、合理灌溉的时期与指标
四、合理灌溉增产的原因
複习思考题
第五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第一节植物的必需元素及其生理作用
一、植物体内的元素
二、植物必需元素与确定方法
三、植物必需元素的作用
四、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
第二节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与运转
一、细胞对溶质的吸收
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
三、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四、植物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
五、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转与分配
第三节植物体内氨、硫、磷的同化
一、硝酸盐的同化
二、磷酸盐的同化
三、硫酸盐的同化
第四节作物合理施肥的生理基础
一、作物需肥的规律
二、合理施肥的指标
複习思考题
第二篇植物的信息传递
第六章细胞信号转导
第一节胞外信号和膜上信号转换
一、胞外信号
二、膜上信号转换
第二节胞内信号转导
一、钙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二、磷酸肌醇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岛
三、cAMP信号系统及信号转导
第三节信号转导中的蛋白质可逆磷酸化
一、蛋白激酶
二、蛋白磷酸酶
複习思考题
第七章植物生长物质
第一节生长素类
一、生长素的发现
二、生长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
三、生长素的代谢
四、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五、生长素的作用机理
第二节赤霉素类
一、赤霉素的发现
二、赤霉素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赤霉素的代谢
四、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五、赤霉素的作用机理
第三节细胞分裂素类
一、细胞分裂素的发现
二、细胞分裂素分布、存在形式和运输
三、细胞分裂素的代谢
四、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
五、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机理
第四节脱落酸
一、脱落酸的发现
二、脱落酸的分布、存在形式与运输
三、脱落酸的代谢
四、脱落酸的生理作用
五、脱落酸的作用机理
第五节乙烯
一、乙烯的发现
二、乙烯的生物合成及运输
三、乙烯的生理作用
四、乙烯的作用机理
第六节油菜素甾醇类
一、油莱素甾醇类的种类及分布
二、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物合成
三、油莱素甾醇类的生理效应及套用
四、油菜素甾醇类的作用机理
第七节植物激素间的相互关係
一、激素间的增效作用与拮抗作用
二、激素间的比值对生理效应的影响
三、激素间的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的关係
四、多种植物激素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
五、植物对激素的敏感性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节其他天然植物生长物质
一、茉莉酸及其甲酯
二、水杨酸
三、多胺类
四、玉米赤霉烯酮
五、寡糖素
六、三十烷醇
七、系统素
第九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在生产上的套用
一、植物生长促进剂
二、生长抑制剂
三、植物生长延缓剂
四、套用生长调节剂的注意事项
五、植物的化控工程
複习思考题
第八章光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
第一节光敏色素的发现、分布和生物合成
一、光敏色素的发现
二、光敏色素的分布
三、光敏色素的生物合成
第二节光敏色素的结构、化学性质及光化学转换
一、光敏色素的结构
二、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
三、光敏色素基因和分子多型性
四、光敏色素的光化学转换
第三节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
一、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
二、光敏色素的反应类型
第四节光敏色素的作用机制
第五节植物对蓝光和紫外光反应
一、植物对蓝光反应
二、植物对紫外光反应
複习思考题
第三篇植物的形态建成
第九章植物的生长发育与运动
第一节细胞发育
一、细胞发育
二、组织培养
第二节种子生理
一、种子的休眠
二、种子的寿命
三、种子的萌发
第三节植物的生长
一、植物的生长曲线
二、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三、植物生长的周期性
四、植物生长的独立性
五、植物的休眠
第四节影响植物生长的环境条件
一、温度
二、光照
三、水分
四、矿质元素
第五节植物的运动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二、植物的感性运动
三、植物的近似昼夜节奏——生物钟
複习思考题
第十章植物的生殖、衰老和脱落
第一节植物的成花诱导
一、低温对成花的诱导——春化作用
二、光照对成花的诱导
三、植物营养和成花
四、植物生长物质与开花诱导
第二节植物花芽分化与性别表现
一、花芽分化
二、性别表现
第三节植物的授粉与受精
一、花粉生理
二、授粉生理
三、受精生理
四、无融合生殖
第四节种子和果实发育
一、胚胎髮生和种子形成
二、果实的发育
第五节植物的衰老与器官脱落
一、植物的衰老
二、器官的脱落
複习思考题
第四篇植物的类型变异
第十一章植物的逆境生理
第一节植物逆境生理生化基础
一、逆境生理的有关概念
二、植物在逆境下的形态变化与代谢特点
三、渗透调节作用
四、植物激素在抗逆性中的作用
五、膜保护物质与活性氧平衡
六、逆境蛋白
七、植物的交叉适应
第二节植物的旱害及抗旱性
一、乾旱及早害
二、乾旱胁迫对植物生理生化过程的影响
三、乾旱伤害植物的机理
四、抗旱性的机理及其提高途径
第三节植物的涝害和抗涝性
一、涝害对植物的影响
二、植物的抗涝性
第四节植物的冷害与抗冷性
一、冷害
二、冷害时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变化
三、冷害的机理
四、提高植物抗冷性的措施
第五节植物的冻害与抗冻性
一、冻害
二、冻害的机理
三、植物对冻害的适应性
四、提高植物抗冻性的措施
第六节植物的热害与抗热性
一、热害
二、热害的机理
三、植物的抗热性及提高途径
第七节植物的盐害与抗盐性
一、植物的盐害
二、植物抗盐性
三、盐胁迫及维持离子平衡的SOS途径
四、提高抗盐性的途径
複习思考题
附录汉英名词对照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