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会计系列:会计职业素养读本》是2014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孔德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会计系列:会计职业素养读本
- 外文名:A Reading of Accomplishments in Accounting Profession
- 作者:孔德兰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730018622X
- 品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192页
- 开本:16
- 定价:28.50
内容简介
本读本的编写以培养高职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行业一线岗位工作所需能力与素养为基础。围绕会计专业学生所涉及的技能和素养内容体系,本读本主要介绍了会计专业技能、会计道德、会计法律法规等内容。
《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会计系列:会计职业素养读本》力求体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精神,设计独特,内容简明,案例丰富,融通俗性、可读性和套用性于一体,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会计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会计岗位适应能力,为学生的会计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
孔德兰,教授,注册会计师。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系主任,党总支书记。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浙江省专业带头人,入选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国家示範性重点专业会计专业负责人,国家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实务》负责人。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常务理事兼高职高专部副主任,全国高职高专会计系主任(院长)联席会秘书长,全国高职高专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教授级高级会计师评审专家,浙江省高职高专会计学教授联谊会秘书长,浙江省大学生财会信息化竞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获浙江省优秀教师、首届浙江省高等学校教坛新秀、浙江省先进会计工作者、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浙江省金融教育基金会金晖奖等荣誉称号。
图书目录
第一章会计文化素养1
第一节会计发展史2
第二节会计职业5
第三节会计文化8
第四节会计精神11
第二章会计职业道德素养19
第一节爱岗敬业20
第二节诚实守信21
第三节廉洁自律23
第四节依法办事24
第五节客观公正26
第六节保守秘密27
第七节提高技能29
第八节强化服务31
第三章会计职业角色素养35
第一节会计职业角色———出纳36
第二节会计职业角色———会计38
第三节会计职业角色———主办会计41
第四节会计职业角色———财务经理43
第五节会计职业角色———财务总监46
第四章会计岗位技能素养49
第一节会计通用技能50
第二节会计专用技能70
第五章会计人员的非财务素质与能力素养108
第一节会计人员应具备非财务素质与能力的必要性109
第二节会计人员应具备的非财务素质与能力116
第三节非财务素质与能力的培养124
第六章会计法律法规素养129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30
第二节《企业会计準则———基本準则》137
第三节《会计基础工作规範》143
第四节《企业财务通则》156
第五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範》168
第七章会计职业资格管理177
第一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178
第二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186
参考文献193
第一节会计发展史2
第二节会计职业5
第三节会计文化8
第四节会计精神11
第二章会计职业道德素养19
第一节爱岗敬业20
第二节诚实守信21
第三节廉洁自律23
第四节依法办事24
第五节客观公正26
第六节保守秘密27
第七节提高技能29
第八节强化服务31
第三章会计职业角色素养35
第一节会计职业角色———出纳36
第二节会计职业角色———会计38
第三节会计职业角色———主办会计41
第四节会计职业角色———财务经理43
第五节会计职业角色———财务总监46
第四章会计岗位技能素养49
第一节会计通用技能50
第二节会计专用技能70
第五章会计人员的非财务素质与能力素养108
第一节会计人员应具备非财务素质与能力的必要性109
第二节会计人员应具备的非财务素质与能力116
第三节非财务素质与能力的培养124
第六章会计法律法规素养129
第一节《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130
第二节《企业会计準则———基本準则》137
第三节《会计基础工作规範》143
第四节《企业财务通则》156
第五节《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範》168
第七章会计职业资格管理177
第一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178
第二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186
参考文献193
文摘
会计是适应人类生产实践和经济管理而产生的,并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而发展。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时期,人们的生产活动非常简单,生产成果与生产耗费的计量、计算、比较以及生产成果的分配,单凭人脑的简单思考、记忆或直觉就能完成,无须专门的记录、计算,因而也不需要会计。
(四)会计文化鲜明的价值取向性
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有其明确的价值取向,会计文化也不例外。但是,会计文化的价值取向更加明了,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和构建会计从业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从而促进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文化的诠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
从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即是会计文化的一种表现。
辛亥革命后,对外政治与经济交往範围的扩大,推动了我国会计工作法制化的进程。1915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参议院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会计法规,共9章36条,史称“民三会计法”。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部设定了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专门机构,会计立法工作逐步展开。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财政部颁发了一系列行业性的会计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操作法规体系。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加快了会计法制建设的步伐。1985年1月,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会计法》的颁布,标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会计工作基本法律性档案的诞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会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有必要对构成会计法制体系基础的《会计法》进行调整。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全国人大两次修订《会计法》,会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四)会计文化鲜明的价值取向性
所有文化的发展都有其明确的价值取向,会计文化也不例外。但是,会计文化的价值取向更加明了,即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执业能力和构建会计从业人员的良好职业道德,从而促进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
三、会计文化的诠释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是会计文化历史发展的缩影
从我国会计发展的历史来看,会计文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道德等社会环境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即是会计文化的一种表现。
辛亥革命后,对外政治与经济交往範围的扩大,推动了我国会计工作法制化的进程。1915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参议院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完善的会计法规,共9章36条,史称“民三会计法”。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部设定了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专门机构,会计立法工作逐步展开。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财政部颁发了一系列行业性的会计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操作法规体系。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政策加快了会计法制建设的步伐。1985年1月,经第六届全国人大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会计法》的颁布,标誌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关于会计工作基本法律性档案的诞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给会计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课题,有必要对构成会计法制体系基础的《会计法》进行调整。1993年12月和1999年10月,全国人大两次修订《会计法》,会计工作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更加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