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

2021-04-27 00:11:01 百科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是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之一。作者以国家最新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参阅国内外最新版本的相关教材,参照实际操作要求和方法,深入阐述有关理论,并举例讲解具体操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各章前面都有基础铺垫、绪论等导读,之后还有重要内容小结和思考题,并辅以大量的学术前沿、拓展阅读、实例演示、法条连线、税务博览等栏目设计,将税法理论与实务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抽象複杂的税法知识产生兴趣。在此次修订过程中,作者针对最新颁布的法条,对各章陈旧内容予以替换,并巧妙地添加了时事动态和拓展阅读等内容,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解决当下面临的税法学相关问题。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着眼于市场经济对税法学的需要,以培养套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本位,注重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努力消除以往教材概念阐述多、实际事例少,文字多、图表少,讲授内容多、操作要求少的缺陷,不但注重内容更新,而且注重体例更新,使教材成为教师精讲、学生多练的“蓝本”。《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在前两部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和创新。

基本介绍

  • 书名: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
  • 出版社: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 页数:370页
  • 开本:16
  • 定价:38.00
  • 作者:陈少英
  • 出版日期:2011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43219977, 7543219972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是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之一。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特点:1.作者根据最新的税法法条,对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内容进行修改,体现了时事性和时效性。2.添加的版块能拓展读者的阅读面,有助于从更深的角度思考问题。3.实例演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作者简介

陈少英,女,华东政法大学教授,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上海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着有税法学方面的专着6部;主编《税法学教程》、《税法学案例教程》、《税法学》、《国际税法学》、《会计法学》等教材;发表相关论文100余篇,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10多项。

图书目录

税法基础铺垫
第一章 税法概述
第一节 税法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税法的地位
第三节 税法的体系
第四节 税法的原则

第二章 税法构成要素
第一节 税法构成要素概述
第二节 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税收程式法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 税权与纳税人权利
第一节 税收法律关係
第二节 税权
第三节 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章 税收规避
第一节 税收规避的概念
第二节 合法节税的方法
第三节 脱法避税的方式

流转税法绪论
第五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增值税法概述
第二节 增值税的纳税人和徵税对象
第三节 增值税的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增值税的徵收管理

第六章 消费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费税法概述
第二节 消费税的纳税人和徵税对象
第三节 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
第四节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消费税的徵收管理

第七章 营业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营业税概述
第二节 营业税的纳税人和徵税範围
第三节 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第四节 营业税应纳税额计算
第五节 营业税的徵收管理

第八章 关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关税法概述
第二节 关税的纳税人、徵税对象和税率
第三节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关税的徵收管理

所得税法绪论
第九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概述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徵税对象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与税收抵免
第六节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七节 企业所得税的徵收管理

第十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法概述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徵税对象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与税收抵免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的徵收管理

其他税种法绪论
第十一章 财产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产税法概述
第二节 资源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法律制度
第五节 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
第六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
第七节 契税法律制度
第八节 车船税法律制度
第九节 车辆购置税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行为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行为税法概述
第二节 印花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律制度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法律制度

税收程式法绪论
第十三章 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务管理法律制度
第二节 税款徵收法律制度
第三节 税款徵收保障制度
第四节 税务代理制度

第十四章 税收法律责任
第一节 税收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税收行政法律责任
第三节 税收刑事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税务救济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务行政複议
第二节 税务行政诉讼
第三节 税务行政赔偿
参考文献

文摘

着作权页:



插图:



2.纳税人採取预收货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的当天。
3.纳税人採取托收承付和委託银行收款结算方式的,为发出应税消费品并办妥托收手续的当天。
4.纳税人採取其他结算方式的,为收讫销售货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的凭据的当天。
5.纳税人零售金银首饰,为收讫销售货款或者取得索取销货凭据的当天;用于馈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的金银首饰,为移送的当天;带料加工、翻新改制的金银首饰,为受託方交货的当天。
6.纳税人自产自用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移送使用的当天。
7.纳税人委託加工的应税消费品,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纳税人提货的当天。
8.纳税人进口的货物(含个人携带、邮寄金银首饰进境),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报关进口的当天。但经营单位进口金银首饰于零售环节徵收。三、消费税的纳税期限
消费税的纳税期限,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纳税人应纳消费税税额的大小,分别核定为1日、3日、5日、10日、15日、1个月或者1个季度。纳税人不能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可以按照每次取得的销售收入或销售数量计算纳税。
纳税人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期纳税的,应从期满之日起15日之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15日为一期纳税的,应当从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纳税人进口应税消费品,应当自海关填发税款缴款书之日起15日内缴纳税款。

编辑推荐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是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之一。 《高等院校法学精品课教材:税法学(第2版)》特点:1.作者根据最新的税法法条,对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内容进行修改,体现了时事性和时效性。2.添加的版块能拓展读者的阅读面,有助于从更深的角度思考问题。3.实例演示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目录

税法基础铺垫
第一章 税法概述
第一节 税法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税法的地位
第三节 税法的体系
第四节 税法的原则

第二章 税法构成要素
第一节 税法构成要素概述
第二节 税收实体法的构成要素
第三节 税收程式法的构成要素

第三章 税权与纳税人权利
第一节 税收法律关係
第二节 税权
第三节 纳税人的权利

第四章 税收规避
第一节 税收规避的概念
第二节 合法节税的方法
第三节 脱法避税的方式

流转税法绪论
第五章 增值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增值税法概述
第二节 增值税的纳税人和徵税对象
第三节 增值税的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增值税的徵收管理

第六章 消费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消费税法概述
第二节 消费税的纳税人和徵税对象
第三节 消费税的税目和税率
第四节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消费税的徵收管理

第七章 营业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营业税概述
第二节 营业税的纳税人和徵税範围
第三节 营业税的税目、税率
第四节 营业税应纳税额计算
第五节 营业税的徵收管理

第八章 关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关税法概述
第二节 关税的纳税人、徵税对象和税率
第三节 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关税的徵收管理

所得税法绪论
第九章 企业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企业所得税法概述
第二节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徵税对象
第三节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应纳税所得额
第四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五节 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与税收抵免
第六节 特别纳税调整
第七节 企业所得税的徵收管理

第十章 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个人所得税法概述
第二节 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与徵税对象
第三节 个人所得税的计税依据、税率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第四节 个人所得税的税收优惠与税收抵免
第五节 个人所得税的徵收管理

其他税种法绪论
第十一章 财产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财产税法概述
第二节 资源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城镇土地使用税法律制度
第四节 耕地占用税法律制度
第五节 土地增值税法律制度
第六节 房产税法律制度
第七节 契税法律制度
第八节 车船税法律制度
第九节 车辆购置税法律制度

第十二章 行为税法律制度
第一节 行为税法概述
第二节 印花税法律制度
第三节 城市维护建设税法律制度
第四节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法律制度

税收程式法绪论
第十三章 税收征管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务管理法律制度
第二节 税款徵收法律制度
第三节 税款徵收保障制度
第四节 税务代理制度

第十四章 税收法律责任
第一节 税收法律责任概述
第二节 税收行政法律责任
第三节 税收刑事法律责任

第十五章 税务救济法律制度
第一节 税务行政複议
第二节 税务行政诉讼
第三节 税务行政赔偿
参考文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