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内容包括四篇:第一篇为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介绍审计的基本属性、审计主体、审计程式、审计方法、审计目标、审计计画、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等;第二篇为业务循环审计,系统介绍销售和收款循环审计、採购和付款循环审计、生产和存货循环审计、投资和筹资循环审计、人力资源和工薪循环审计、货币资金审计等;第三篇为终结审计,系统介绍完成审计工作和出具审计报告;第四篇为内部控制审计和审计职业规範。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会计、审计、经济管理人员及自学者的学习参考书。
基本介绍
- 书名:21世纪会计系列教材:审计学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页数:428页
- 开本:16
- 定价:57.00
- 作者:周友梅 阚京华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15342331
- 品牌:人民邮电出版社
内容简介
《21世纪会计系列教材:审计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本科教材,也可以作为企事业单位会计、审计、经济管理人员及自学者的学习参考书。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2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6
第三节 审计的演进 11
思考题 23
关键术语 23
第二章 审计主体 24
第一节 政府审计 25
第二节 民间审计 38
第三节 内部审计 50
思考题 58
关键术语 59
第三章 审计程式与审计方法 60
第一节 审计程式 61
第二节 审计方法 77
第三节 函证 87
第四节 分析程式 93
思考题 98
关键术语 98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画 99
第一节 概述 100
第二节 审计目标 103
第三节 审计计画 110
思考题 123
关键术语 124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25
第一节 审计证据 126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136
思考题 149
关键术语 149
附录5—1:典型的审计档案结构 150
第六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151
第一节 审计风险 152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154
思考题 161
关键术语 161
第七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162
第一节 内部控制 164
第二节 风险评估 173
第三节 风险应对 179
思考题 188
关键术语 189
第二篇 业务循环审计
第八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91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192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98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06
第四节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式 209
第五节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14
思考题 224
关键术语 225
第九章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226
第一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228
第二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32
第三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45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式 247
第五节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55
思考题 258
关键术语 258
第十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259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260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62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70
第四节 成本、费用的实质性程式 272
第五节 存货的实质性程式 274
思考题 283
关键术语 283
第十一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 284
第一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 284
第二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287
第三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90
思考题 296
关键术语 297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 298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特点 298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00
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304
思考题 307
关键术语 308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309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的特点 309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10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式 315
思考题 324
关键术语 325
第三篇 终结审计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 327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327
第二节 期后事项审计 333
第三节 或有事项审计 339
第四节 获取管理层声明 342
思考题 347
关键术语 347
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 348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348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350
第三节 编制审计报告的要求和步骤 373
第四节 国家审计报告 376
第五节 内部审计报告 378
第六节 管理建议书 379
思考题 381
关键术语 382
第四篇 其他
第十六章 内部控制审计 384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384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 389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97
思考题 405
关键术语 405
第十七章 审计执业规範 406
第一节 政府审计执业规範 407
第二节 民间审计执业规範 412
第三节 内部审计执业规範 418
思考题 425
关键术语 425
参考文献 427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2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6
第三节 审计的演进 11
思考题 23
关键术语 23
第二章 审计主体 24
第一节 政府审计 25
第二节 民间审计 38
第三节 内部审计 50
思考题 58
关键术语 59
第三章 审计程式与审计方法 60
第一节 审计程式 61
第二节 审计方法 77
第三节 函证 87
第四节 分析程式 93
思考题 98
关键术语 98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画 99
第一节 概述 100
第二节 审计目标 103
第三节 审计计画 110
思考题 123
关键术语 124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25
第一节 审计证据 126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136
思考题 149
关键术语 149
附录5—1:典型的审计档案结构 150
第六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151
第一节 审计风险 152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154
思考题 161
关键术语 161
第七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162
第一节 内部控制 164
第二节 风险评估 173
第三节 风险应对 179
思考题 188
关键术语 189
第二篇 业务循环审计
第八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91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192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98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06
第四节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式 209
第五节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14
思考题 224
关键术语 225
第九章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226
第一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228
第二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32
第三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45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式 247
第五节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55
思考题 258
关键术语 258
第十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259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260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62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70
第四节 成本、费用的实质性程式 272
第五节 存货的实质性程式 274
思考题 283
关键术语 283
第十一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 284
第一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 284
第二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287
第三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90
思考题 296
关键术语 297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 298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特点 298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00
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304
思考题 307
关键术语 308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309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的特点 309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10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式 315
思考题 324
关键术语 325
第三篇 终结审计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 327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327
第二节 期后事项审计 333
第三节 或有事项审计 339
第四节 获取管理层声明 342
思考题 347
关键术语 347
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 348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348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350
第三节 编制审计报告的要求和步骤 373
第四节 国家审计报告 376
第五节 内部审计报告 378
第六节 管理建议书 379
思考题 381
关键术语 382
第四篇 其他
第十六章 内部控制审计 384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384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 389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97
思考题 405
关键术语 405
第十七章 审计执业规範 406
第一节 政府审计执业规範 407
第二节 民间审计执业规範 412
第三节 内部审计执业规範 418
思考题 425
关键术语 425
参考文献 427
文摘
着作权页:
3.行政型的审计机关
行政型的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它是政府行政部门中的一个职能部门,根据国家赋予的许可权,对政府所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它们对政府负责,保证政府财经政策、法令、计画、预算的正常实施。例如,沙乌地阿拉伯王国审计总局是对首相负责的独立机构,年度报告应呈递国王陛下;泰国审计长公署应向内阁总理呈报;瑞典审计局认为有必要报告有关情况,则应首先向负责部门或有关机构报告,如认为无此必要,可直接向政府报告;我国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行政型审计机关依据政府法规,进行审计工作,其独立性相对较低。
4.独立型的审计机关
这种模式的政府审计机关独立于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外,介于立法、司法及行政部门之间,政府审计机关不带政治偏向地、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权职能。例如,日本会计检查院既不属于议会,对内阁也具有独立地位,认为其检查报告需要向国会申诉时,可由检查官出席国会,或用书面说明。德国联邦审计院是联邦机构,是独立的财政监督机构,只受法律约束,其法定职能是协助联邦议院、联邦参议院和联邦政府做出决议。一般而言,其组织形式是会计检察院或者审计院,审计机关只受法律约束,而不受政府机关的直接干预。
3.行政型的审计机关
行政型的最高审计机关隶属于政府行政部门,它是政府行政部门中的一个职能部门,根据国家赋予的许可权,对政府所属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它们对政府负责,保证政府财经政策、法令、计画、预算的正常实施。例如,沙乌地阿拉伯王国审计总局是对首相负责的独立机构,年度报告应呈递国王陛下;泰国审计长公署应向内阁总理呈报;瑞典审计局认为有必要报告有关情况,则应首先向负责部门或有关机构报告,如认为无此必要,可直接向政府报告;我国国家审计署隶属于国务院。行政型审计机关依据政府法规,进行审计工作,其独立性相对较低。
4.独立型的审计机关
这种模式的政府审计机关独立于立法权、司法权和行政权之外,介于立法、司法及行政部门之间,政府审计机关不带政治偏向地、公正地行使审计监督权职能。例如,日本会计检查院既不属于议会,对内阁也具有独立地位,认为其检查报告需要向国会申诉时,可由检查官出席国会,或用书面说明。德国联邦审计院是联邦机构,是独立的财政监督机构,只受法律约束,其法定职能是协助联邦议院、联邦参议院和联邦政府做出决议。一般而言,其组织形式是会计检察院或者审计院,审计机关只受法律约束,而不受政府机关的直接干预。
编辑推荐目录
第一篇 审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一章 绪论 2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2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6
第三节 审计的演进 11
思考题 23
关键术语 23
第二章 审计主体 24
第一节 政府审计 25
第二节 民间审计 38
第三节 内部审计 50
思考题 58
关键术语 59
第三章 审计程式与审计方法 60
第一节 审计程式 61
第二节 审计方法 77
第三节 函证 87
第四节 分析程式 93
思考题 98
关键术语 98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画 99
第一节 概述 100
第二节 审计目标 103
第三节 审计计画 110
思考题 123
关键术语 124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25
第一节 审计证据 126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136
思考题 149
关键术语 149
附录5—1:典型的审计档案结构 150
第六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151
第一节 审计风险 152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154
思考题 161
关键术语 161
第七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162
第一节 内部控制 164
第二节 风险评估 173
第三节 风险应对 179
思考题 188
关键术语 189
第二篇 业务循环审计
第八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91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192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98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06
第四节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式 209
第五节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14
思考题 224
关键术语 225
第九章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226
第一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228
第二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32
第三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45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式 247
第五节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55
思考题 258
关键术语 258
第十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259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260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62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70
第四节 成本、费用的实质性程式 272
第五节 存货的实质性程式 274
思考题 283
关键术语 283
第十一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 284
第一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 284
第二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287
第三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90
思考题 296
关键术语 297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 298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特点 298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00
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304
思考题 307
关键术语 308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309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的特点 309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10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式 315
思考题 324
关键术语 325
第三篇 终结审计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 327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327
第二节 期后事项审计 333
第三节 或有事项审计 339
第四节 获取管理层声明 342
思考题 347
关键术语 347
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 348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348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350
第三节 编制审计报告的要求和步骤 373
第四节 国家审计报告 376
第五节 内部审计报告 378
第六节 管理建议书 379
思考题 381
关键术语 382
第四篇 其他
第十六章 内部控制审计 384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384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 389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97
思考题 405
关键术语 405
第十七章 审计执业规範 406
第一节 政府审计执业规範 407
第二节 民间审计执业规範 412
第三节 内部审计执业规範 418
思考题 425
关键术语 425
参考文献 427
第一节 审计的概念 2
第二节 审计的分类 6
第三节 审计的演进 11
思考题 23
关键术语 23
第二章 审计主体 24
第一节 政府审计 25
第二节 民间审计 38
第三节 内部审计 50
思考题 58
关键术语 59
第三章 审计程式与审计方法 60
第一节 审计程式 61
第二节 审计方法 77
第三节 函证 87
第四节 分析程式 93
思考题 98
关键术语 98
第四章 审计目标与审计计画 99
第一节 概述 100
第二节 审计目标 103
第三节 审计计画 110
思考题 123
关键术语 124
第五章 审计证据与审计工作底稿 125
第一节 审计证据 126
第二节 审计工作底稿 136
思考题 149
关键术语 149
附录5—1:典型的审计档案结构 150
第六章 审计风险与审计重要性 151
第一节 审计风险 152
第二节 审计重要性 154
思考题 161
关键术语 161
第七章 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 162
第一节 内部控制 164
第二节 风险评估 173
第三节 风险应对 179
思考题 188
关键术语 189
第二篇 业务循环审计
第八章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审计 191
第一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特点 192
第二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198
第三节 销售与收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06
第四节 营业收入的实质性程式 209
第五节 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14
思考题 224
关键术语 225
第九章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审计 226
第一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特点 228
第二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32
第三节 採购与付款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45
第四节 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式 247
第五节 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式 255
思考题 258
关键术语 258
第十章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审计 259
第一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特点 260
第二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和控制测试 262
第三节 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70
第四节 成本、费用的实质性程式 272
第五节 存货的实质性程式 274
思考题 283
关键术语 283
第十一章 投资与筹资循环审计 284
第一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特点 284
第二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287
第三节 投资与筹资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290
思考题 296
关键术语 297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审计 298
第一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特点 298
第二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00
第三节 人力资源与工薪循环的实质性程式 304
思考题 307
关键术语 308
第十三章 货币资金审计 309
第一节 货币资金审计的特点 309
第二节 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与控制测试 310
第三节 货币资金的实质性程式 315
思考题 324
关键术语 325
第三篇 终结审计
第十四章 完成审计工作 327
第一节 完成审计工作概述 327
第二节 期后事项审计 333
第三节 或有事项审计 339
第四节 获取管理层声明 342
思考题 347
关键术语 347
第十五章 审计报告 348
第一节 审计报告概述 348
第二节 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 350
第三节 编制审计报告的要求和步骤 373
第四节 国家审计报告 376
第五节 内部审计报告 378
第六节 管理建议书 379
思考题 381
关键术语 382
第四篇 其他
第十六章 内部控制审计 384
第一节 内部控制审计概述 384
第二节 内部控制审计的执行 389
第三节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 397
思考题 405
关键术语 405
第十七章 审计执业规範 406
第一节 政府审计执业规範 407
第二节 民间审计执业规範 412
第三节 内部审计执业规範 418
思考题 425
关键术语 425
参考文献 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