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正文

中国爱耳日

2020-12-08 10:23:39 百科

中国爱耳日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1999年,中国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範》,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範化管理力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爱耳日
  • 节日时间:3月3日
  • 节日起源:1998年3月,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提案。
  • 节日活动:在全社会开展以预防耳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
  • 节日意义: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 开始时间:2000年

基本介绍

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1999年,中国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範》,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範化管理力度。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计画生育委员会、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起源

听力与语言是人类相互交流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然而,耳病和听力障碍的阴霾却袭扰着人类。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全世界有轻度听力损失者近6亿,中度以上的听力损失者2.5亿。我国有听力障碍残疾人2057万,居各类残疾之首,占全国人口的16.79‰,其中七岁以下聋幼儿可达80万,每年还将新产生聋儿3万余名。老年性耳聋有的949万,随着人口寿命增长和老龄化,老年性耳聋的人数不断增加。听力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些人的社会交往和个人生活质量。
致耳聋的因素有耳毒性药物、遗传、感染和疾病,近年来,因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导致耳聋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一人数众多、特殊困难的残疾人群体,已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卫生部门的高度重视。全国部分城市已经成立了防聋指导小组,开展了耳聋的流行病学调查,并积极拓宽与世界卫生组织及其它国际组织的合作领域,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卫生部组织颁发的《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範》,对加强耳聋性药物的使用管理,减少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1998年1月,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全国妇联、中国残联等有关单位的领导及在京的听力学界、特殊教育学界的知名专家进行座谈,大家一致建议由卫生部牵头,儘快确立全国“爱耳日”,加强社会宣传,普及耳聋预防和康复知识,以减少耳聋发生。
1998年3月,在政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社会福利组15名委员针对我国耳聋发病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薄弱这一现实,提出了《关于建议确立爱耳日宣传活动》的第2330号提案。这一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经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卫生部等10个部门共同商定,确定每年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

相关习俗与活动

为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每年的“爱耳日”确定一个主题,在全社会开展以预防耳聋为主要内容的宣传教育活动。有关部门要组织各级领导、耳鼻喉科专家、医务工作者、残疾人工作者、志愿工作者和残疾人召开座谈会,进行现场观摩,走上街头谘询义诊,开展听力助残活动。同时,利用电视、广播、报刊、公益广告、宣传画、预防系列丛书等多种形式,宣传普及预防知识,使广大民众了解致聋原因、危害及预防和康複方法,提高防聋意识,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康复”教育,避免和减少耳聋的发生。
历届主题
2000年:预防耳毒性药物致聋
2001年:减少耳聋发生 实施早期干预
2002年:听力助残----救助贫困聋儿
2003年:提高人口素质,减少出生听力缺陷
2004年:防聋走进社区
2005年:全社会共同关爱老年人——健康听力,幸福生活
2006年:预防听力损伤和耳聋,人人享有健康听力
2007年:珍爱听力,快乐成长
2008年:奥运精彩—我听到
2009年:正确使用助听器
2010年:人工耳蜗——重建听力的希望
2011年:康复从发现开始——大力推广新生儿听力筛查
2012年:减少噪声,保护听力
2013年:健康听力,幸福人生——关注老年人听力健康

意义与影响

目前,我国有听力语言障碍的残疾人2057万,其中7岁以下聋儿可达80万,老年性聋949万;由于药物、遗传、感染、疾病、环境噪声污染、意外事故等原因,每年约新生聋儿3万余名。听力的障碍严重影响着这一群体的生活、学习和社会交往。为有效开展聋儿康复和预防工作,1988年,聋儿康复工作作为一项抢救性工程列入国家计画,系统实施。目前,全国共有聋儿康复机构1422个,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为技术资源中心,以省聋儿康复中心为龙头,以市级语训部为骨干,以基层聋儿语训班(点)为基础,社区家庭为依託的聋儿康复工作体系,截止1998年底,全国已训练7岁以下聋儿11.2万名,其中15.73%进入普通国小和幼稚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範》,规定了30种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标準,指导医生正确、规範地使用,减少和避免听力语言残疾的发生。我国新生聋儿数量多,康复需求大,但是,由于经济条件和技术能力的限制,目前只能达到年训2万名的能力。因此,除採取必要的康复手段外,积极开展预防,防止耳聋发生、控制新生聋儿数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此,中国残联、卫生部等十个部门共同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并于2000年3月开展第一次“爱耳日”宣传教育活动。这对减少耳聋发生,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大意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