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乳突癌常发生于外耳道后壁深部的鳞状上皮,多数患者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男性多发,发病年龄多为40-60 岁。
基本介绍
- 别称:中耳乳突癌
- 常见发病部位:外耳道后壁深部的鳞状上皮
- 常见病因: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史
- 发病年龄:多为40-60 岁
病因病理
中耳恶性肿瘤90%为鳞癌,少数为未分化癌、腺癌。肉瘤少见。确诊依靠活组织病理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目的为确定肿瘤破坏的範围。以中耳乳突癌最常见。
临床表现
多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病史。持续性耳疼,耳道血性分泌物,常有面瘫,可合併张口困难。侵犯颅内时,可有动眼障碍等症状。
影像学表现
1.X线平片:
早期鼓室透光度减低,鼓室壁边缘模糊。晚期可见鼓室壁破坏,鼓室扩大,乳突、颞鳞、颞颌关节、乙状窦及枕骨可有破坏性透光区。
2.CT表现:
鼓室内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轻~中度增强,肿块较大时可有中心不均匀增强。相邻结构破坏明显,可见内耳、面神经管、外耳道后壁、乳突、颞颌关节及颅底骨质破坏。脑组织侵犯时,可有相应脑白质水肿。
[鉴别诊断]
需与中耳胆脂瘤,鼓室胆固醇性肉芽肿,鼓室颈静脉球体瘤鉴别。
[治疗]
手术、放化疗、中药治疗,1983年,北川勛首次从红参中分离出20(S)-人参皂苷-Rh2。现在已经证实人参皂苷Rh2具有诱导癌细胞凋亡、分化及调控细胞周期的抗癌活性,通过增强人体的自然免疫能力,抑制癌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