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一中学(Beijing No.11 High School)是一所由北京市东城区教委主管的全日制公立完全中学,是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学校创办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北京市第十一中学
- 外文名:Beijing No.11 High School
- 简称:北京11中
- 创办时间:1950年
- 类别:公立中学
- 属性: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 主管部门:北京市东城区教委
- 现任领导:果淑兰(校长)
- 校训:坚韧自强、尽责感恩、笃学进步、开放创新
历史沿革
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建校于1950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北京建立的第一所公立完全中学,目前学校有高中教学班20个,国中教学班24个,在校生近1600人。现为北京市示範性普通高中。
办学条件
硬体设施
学校分东西两个校区,东校区古朴典雅,西校区现代恢宏。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建有现代化、多功能的图书馆及学习活动中心、学习实验室;建有室内桌球馆、篮球馆、跆拳道场及特色独具的楼顶操场;建有包括北京城市与区域生态重点开放实验室、组培实验室、气垫导轨实验室在内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类实验室和专业教室33间;建有P4学生机房和现代化的数字语音实验室;还有能容纳500人的礼堂等;学校教室内都装有电子白板、实物展台、音响等多媒体设施;学校办公系统现代化。
办学规模
目前学校有高中教学班20个,国中教学班24个,在校生近1600人。目前学校已开设了70多门自主选修课,形成了自主阅读、生涯规划、国际跳棋、名人讲堂、体育套餐式自选课程等精品特色课程。学校还建有民乐队、舞蹈队、合唱团、戏剧社、机器人分团等富有特色、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多种社团,设有读书节、合唱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多种活动平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现自我、自主发展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全面发展。
师资力量
教师主体为博士、硕士研究生,中高级教师占教师总数70%以上,共有市区骨干教师34名,市区骨干教师人数在全区位居前茅。
办学成果
学生成绩
在2015年的基础上600分以上人数及重点率均提高了10个百分点;
全校重点率达到80%;
二本率近100%;
文科600分以上人数超过文科总数的65%。
教师成果
学校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市先进教育工作者、市优秀教师、市“紫禁杯”班主任一等奖、市师德之星、市岗位能手、市三八红旗手、市青年文明号等一大批先进教师。
学校荣誉
全国国际跳棋后备人才基地、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现代学校联盟行动计画”首批加盟学校、国家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试验项目学校、第二届(2011-2012)“中华文化小大使”评选活动中华文化传承及推广活动先进单位、首都文明单位、首都中国小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北京市中国小学校文化建设示範校、2013年度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学校、北京市中国小科技教育示範学校、北京市学生金鹏科技团、北京市节约型示範学校、基层双拥工作示範单位、2010-2013年度敬老文明模範学校、2010年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课程改革专项《中英基础教育合作学习实验研究和课程资源建设项目》工作先进集体、北京市2013年中国小智力运动推广教育优先学校、北京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篮球)、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青春船长(青春船长法制起航)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北京工业大学优质生源基地、2012北京六区中国小教师友善用脑培训项目友善用脑教师工作室、东城区中国小科技教育示範学校、北京市东城区书香校园、东城区青少年涉台教育基地、东城区少年科技学院基地校、东城区中国小艺术教育特色学校、东城区中国小优秀戏剧社团、东城区中学课程创新实验项目(遨游计画)第一批实验校、体操类项目进校园示範校、健康促进学校视窗校、2006-2010年东城区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2008-2010年度东城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东城区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先进单位、优秀教职工之家、政务信息工作优秀单位、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2011年度东城区教育系统五四红旗团委、东城区“蓝天工程”、“社会大课堂”工作优秀集体、北京市东城区第三十一届、三十二届学生科技节先进集体、2011年度东城区教育系统财政、财务决算工作优胜单位、2012、2013年度东城区中学课改信息上报先进单位、东城区2011-2012学年度“团建十佳”创建工程优秀学校、2011-2012学年度东城区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度东城区(南)健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2013年度北京市东城区教育事业统计工作优秀集体、东城区优秀“金帆团联盟”评选活动优秀奖。
文化系统
口号校训
口号:学习无限,发展无限
校训:坚韧自强,尽责感恩,笃学进步,开放创新。
教学思想
以人为本,持续发展;优质教育,服务社会。
教学信念
相信,人类智慧和心灵的力量;
确信,宽容团结是一种美德;
坚信,学习是进步的桥樑。
教学精神
团结奋进、敢为人先;追求卓越、主动发展。
目标成为特色鲜明、社会公认的二十一世纪新式示範校。
学校事记
2001年12月
学校与教育部北师大比较教育研究中心签订学习型学校建设合作协定书。
2002年5月
《学习型学校的理论和实验研究》课题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校本专项课题。
2003年11月
学校代表崇文区接受北京市学习型社区先进区评估验收,得到专家组“开学习型学校之先河”的高度评价。2004年11月
2004年11月
在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第十二届年会中作为主理嘉宾作《学习型学校的战略思考》主旨发言。
2004年11月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为学校题词:教育改革需要创新,教育创新需要学习,并为学校导学中心题名。
2004年12月
创建学习型家庭活动被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评为2004年度学习型组织建设优秀工作项目。
2005年4月
《学习型学校理论与实验研究》课题结题,鉴定专家们一致认为本项研究具有开创和示範意义。
2006年3月
学校《学习型学校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立项为北京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
2006年4月
《学校导学中心建设研究》课题立项为崇文区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校本专项课题。
2006年5月
学校荣获全国首届学校文化建设展评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
2005年6月
学校成为崇文区天坛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2006年7月
在中央教科所“首届全国新课程下德育创新与心理健康教育”研讨会中作《学习型学校整体构建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主旨发言。
2007年8月
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共同学习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为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
学校领导
果淑兰,女,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1983年毕业于河北师範大学。
文学学士,1995年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文凭,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学习并结业,北京市第四期校长高研班结业。崇文区人大代表。
果淑兰
文学学士,1995年参加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获北京大学法律专业文凭,研究生主要课程班学习并结业,北京市第四期校长高研班结业。崇文区人大代表。
